杜彩蘭
【摘 要】 傳統節日積淀著中華民族生存智慧和文化創造,充分展現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德育作為小學教育培養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主要途徑,滲透傳統文化符合學科教育目標,更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感知,提高教育質量。對此,本文從多方面分析在小學德育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途徑,望給予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德育 ?傳統文化 ?滲透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增強公民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已成為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推動國家發展的目標之一。在小學德育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形成正確道德品行和價值觀念,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增加傳統文化比重,無痕滲透于德育之中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最為重要的輔助工具,其中小學德育學科教材肩負引導教育價值和傳授德育知識雙重功能,因而需要重視教材在滲透傳統文化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內容層面;強化德育教材和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傳統文化中含有自強不息、愛國精神、文明禮儀、團結協作、勤勞勇敢等多種優秀品質,將其作為培養學生主要內容必然有利于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從文化角度分析得知,如果想要更好地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無論施教者還是受教者都要具備“尋根意識“,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尋找發展的根源。教育和引導是發揚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主要途徑,因而要將傳統文化內容和德育教材相融合,促使學生能理性認識傳統文化并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自覺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講文明和愛文化的良好道德習慣,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從形式方面分析;德育教師在借助教材授課時應基于綜合角度設置傳統文化內容,從教材編寫理念方面需將教材編寫理念引向樂于奉獻自我、愛好和平、關愛社會、心懷善念等,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人格,促進道德發展。上述內容均為宏觀思維,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家與社會在個人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從效用層面分析;雖然德育教材內容十分重要,但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采取緊貼小學生學情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深入理解和接受所學知識。例如文言文是傳統文化主要呈現方式,如果要融入德育教材中可運用動畫、故事、圖畫等方式將文言文轉變為通俗易懂和形象直觀的內容,提高德育教育和傳統文化融合效果。
二、開展多種實踐教育,無痕滲透于德育之中
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實踐才能體現其作用和價值,尤其小學德育知識并非單純語言講授就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借助實踐活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
首先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學校相關部門要定期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大聲誦讀《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文學作品,將這種活動落實到班級每日、每周、每月以及每學期當中。部分小學從每天早晨的晨讀課中就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誦讀,從朗朗書聲中感受傳統文化。學校每周開展經典誦讀比賽,每個班級挑選一名學生參與其中,深度欣賞和感悟文學之美。再結合每周誦讀比賽結果評選閱讀之星,借此方式激勵更多的小學生參與到經典誦讀活動當中。其次開展社團活動;學校不僅為學生傳授知識,還應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實現多元發展。在此過程中可成立合唱團、舞蹈社、繪畫社、武術社等社團組織,例如合唱團可圍繞“愛國”主題舉辦合唱比賽,繪畫社可圍繞“孝道”開展繪畫比賽,讓參與不同社團活動和比賽的學生能充分領略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并在潛移默化和耳濡目中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與此同時校園社團活動有利于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活動中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和改正自身錯誤行為。第三開展課外閱讀;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大量歷史典故和文學作品中涵蓋較多的德育價值。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在課外通過廣泛閱讀積累知識,德育教師就可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推送經典經典文化材料。
三、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無痕滲透于德育之中
教師應基于小學生發展規律組織教學活動,首先創設傳統文化環境;所謂教育環境即教師開展節日教育活動時依托的物質和精神環境,其中還涵蓋學校內外環境。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節日教育活動時應有效整合和優化多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發展。例如創設校內外環境時需要教育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家長以及社區人員應全面認識傳統文化節日對學生教育價值,提高利用傳統節日意識。尤其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為滲透傳統文化提供充足的物資、人力等多項支持,而教師可以在班級活動區粘貼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宣傳畫冊,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節日熏陶。
其次,游戲教學。游戲是小學生普遍喜歡參與的活動形式,能促使學生在想象、表達、操作、交流等過程中促進學生多項品質全面發展。教師可結合傳統文化設計游戲,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例如在元宵節時,教師所制定的游戲方案和規則基于學生年齡、行為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之后借助讓家長為學生準備服飾、食物等和游戲有關的道具。游戲正式開始時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游戲方案和規則,或引入競賽價值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和集體智慧,更兼容多種文化和意識形態。在小學德育滲透傳統文化知識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為,提高道德素養的同時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燕珍.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7(10).
[2] 許愛英.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學周刊,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