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娟
【摘 要】 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各種學科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其中自主學習能力就是核心內容之一,尤其是在生物教學中。生物學科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學生具備自主性后,能夠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并發現生物學習的樂趣,從知識學習中獲得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設計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高中生物 ?自主學習 ?實踐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學習的知識難度越來越大,他們對于學習的認知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已經非常重視,所以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高中階段知道該如何自主學習,進而能夠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學習時間,甚至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
一、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認識要深刻,讓學生選擇適宜的學習策略
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半獨立性的學習,它是為學生將來形成完全的自學能力作準備的。從學的一方面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選擇適宜的學習策略并自我調控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能對學習結果能進行自我評價并據此作出自我反饋、調控、強化;學習遇到困難時,學生能夠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從教的方面來看,雖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并不否認教師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起主導作用,即導趣(激發動機、引起興趣)、導向(揭示目標、引導方向)、導疑(激起疑問、引發思維)、導法(指導方法、授以技能)、導饋(引導反饋、及時矯正)等,從而使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得以最優組合。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自學能力、獲取信息能力、一般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協作能力。
二、積極開展課外自主學習,使自主學習向縱深發展
課外自主學習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是他們真正的興趣所在,教師應積極引導,使課外自主學習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徑。例如,許多學生對生命起源學說有濃厚的興趣,我就組織了學生進行課外專題研究,指導學生翻閱了大量專業書籍,從網絡上下載了相關資料,對生命起源的幾種代表學說(特創論、活力論、自生論、生生論、天外胚種論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學說主要觀點、代表人物、實例、缺陷等,學生的學習潛能被大大激發。有個學生長期訂閱《飛碟探索》,是個UFO謎,他對天外胚種論尤其感興趣,洋洋灑灑寫了兩千多字的文章,文中既有嚴密的邏輯推理,又有大膽的推測和想象。為鼓勵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我指導學生自由組隊,進行了一次辯論會。他們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維護自己的觀點,辯駁他方的學說。雖然誰也沒有說服誰,但他們知道了如何立論,如何提出假說,如何收集材料證明假說,他們體驗了一次理論研究的歷程。
三、切實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展開自主學習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是閱讀。為了讓學生獨立進行閱讀,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必須緊貼教學內容,并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積累情況,預先布置一些思考問題,較為科學和周密地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開展自主學習。如可以指導學生自主探索發掘教學內容研究的核心和方向;可以引導學生通讀教學內容,并進行積極思考得出正確解答。例如,在“光合作用的發現”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引領學生思考“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緊接著,為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為什么選用黑暗沒有空氣的環境?選用水綿做實驗材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先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而后又讓水綿完全曝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大大地縮短了完成課堂教學和練習的時間,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展示知識發生過程,從而自己構建知識體系
自主學習是一種開放性學習,它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適應形勢,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復合性思維,以提高他們思維的品質。例如,在總復習階段,我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這道題目沒有標準答案,給學生發散性思維提供了馳騁的空間,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去研究,想象能力和潛能得到極大的發揮。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歸納出如下幾個方面:從內因看可改良品種,改良品種可以用到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等;從外因看可以改善光照、水分、土壤、溫度、礦物質等。每一項內容又可以具體展開,學生思考的內容是發散的,但思考的方向卻又是復合的,它指向于提高農作物產量這個中心,在此過程中,發散思維強調學生去主動尋找問題“一解”之外的答案,強調思維活動的靈活性和知識的遷移,復合思維強調學生找到對問題的“正確答案”,強調思維活動的記憶作用,兩者不可偏廢。
五、實施激勵評價,營造平等、融洽的探究氛圍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準確合理的激勵性評價,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樂于探究。在生物教學中,靈活地運用激勵性評價,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只要學生有進步,哪怕很細微,都應該給予肯定。但在激勵教學時,我們也要遵循公平、適時、適當、適度的原則,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學生有生物學習的興趣,才能實施生物知識學習行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激活課堂。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可以結合生物教學內容的主題,搜集一些課外教學資源或者設計新穎的課內活動,讓學生在引入環節開始愛上生物學習,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像在講解《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時,教師可以用視頻向學生展示遺傳特性的生物魅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視為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學生成為生物知識的直接開發者,有利于學生生物能力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 程均平.小議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2.
[2] 李衛.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