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娥
【摘要】小學教育不僅要發揮知識傳授作用,還要引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之中,能夠實現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結合,兼顧教學效果和學生成長發展。本文介紹并分析了在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并重點從學生閱讀心理、教學內容、情境互動、故事續編等方面,對相應的滲透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是以知識傳授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對學生的身心成長重視不夠,這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沖突,因此有必要積極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尤其要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的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滲透需要以一定的原則和策略做支撐,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成效。故而有必要對相應的滲透策略進行研究。
一、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繪本閱讀是基于圖文展開閱讀,這對閱讀能力較差的低年級學生而言無疑是最為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繪本本身色彩鮮艷、圖片生動的特點,能夠有效吸引學生興趣,進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對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而言無疑是打下了堅實基礎。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能夠充分利用繪本與學生思維特點一致的特性,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同時繪本精美的畫面與富有內涵的內容能夠帶給學生美的熏陶,還能激發學生自由想象與創造的主動意識,能夠從多個方面促進閱讀教學效果改善。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近年來受到高度重視的教育部分,其是保障小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健康成長的關鍵。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語文課程中的滲透最為明顯和重要。語文課程本身就具有引導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其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強烈的適配性,是較為合適的教育載體。而在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充分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進而在改善教學效果的而同時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二、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第一,把握學生閱讀心理并進行適當引導。對小學閱讀教學而言,掌握學生閱讀心理極其有必要。在繪本閱讀教學之中,由于繪本本身具有色彩鮮艷、圖片生動、圖文匹配的特點,因此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能夠從文字材料中獲取信息,也能通過圖片掌握文字內容,更有助于他們閱讀心理的客觀體現,從而為教師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會。例如,在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時,教師以動物作為線索,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繪本《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鼓勵學生通過書中的圖畫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了解閱讀內容,促使學生準確理解故事的結局,傳遞給學生毛毛蟲變成美麗蝴蝶的知識,同時強化學生對美的追求。
第二,挖掘繪本閱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在繪本閱讀中的滲透必然是基于內容而展開的,實際上繪本閱讀中往往包含大量內容這些內容,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和情況,合理挖掘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形成健康心理。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提前對繪本閱讀內容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積極進行內容挖掘,考慮學生實際情況,以最合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高效引導,掌握閱讀技能的過程中養成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這篇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課文時,教師選擇了具有同樣特性的繪本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作為繪本閱讀教學的內容。通過繪本閱讀教學,教師帶領學生從小鼴鼠的角度,找尋在小鼴鼠頭上“嗯嗯”的壞蛋,并在專吃大便的蒼蠅的幫助下順利找到了這個壞蛋。通過詼諧有趣的繪本閱讀教學,教師帶領學會通過正確認識了動物的消化與排泄的關系,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學相關知識。同時教師對這些內容進行挖掘,帶領學生認識各種動物的大小便,引導學生以正確、健康的心理面對動物乃至人的排泄,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與健康意識。
第三,發揮情境互動的積極作用。情境教學法由于足夠生動、形象、有趣,往往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促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探索條件,進而保障實際教學效果。繪本閱讀教學是基于帶有圖畫的書本展開教學,本身就具有極強的生動性、趣味性,不過依舊不具備境互動效果,難以帶給學生互動的快樂,對學生的吸引力較為有限。而互動本身是對學生進行引導的最有效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情境互動的積極作用,高效落實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學《動物王國開大會》這篇課文時,教師以《幸福的大桌子》這本繪本書作為繪本閱讀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看圖識字的方式進行閱讀,在確保學生基本了解書本內容后再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鼓勵各個小組自行扮演書本中的不同角色并進行情境再現。學生只需要將繪本書籍的故事表演出來,并不需要完全按照其中的臺詞進行照搬,給予他們自由想象和創造的權力,讓學生在有趣的表演中充分感受情境互動所帶來的樂趣。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故事主角的心理活動,從而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
第四,通過故事續編踐行為心理健康教育。故事續編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常用方式,其特點在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對故事進行深度理解并對進行續寫,這種教學方式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同樣適用。而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考慮,故事的續編能夠更加準確反映學生心理特點與活動,進而幫助教師更具針對性地展開引導,達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故而在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一定要靈活運用故事續編這一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理解閱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自由想象,鼓勵學生續寫故事,掌握學生心理情況,進而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時,教師以同樣是以動物為主的繪本書《我的寵物是恐龍》展開繪本閱讀教學,并鼓勵學生在閱讀繪本后進行自由想象,以自己的想法進行續寫,發散學生思維。教師則根據學生續寫情況,更好地去發現學生性格特點,進而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引導措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可知,繪本閱讀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種形式,其能夠基于簡單的圖畫與文字為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帶來良好閱讀體驗。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充分利用繪本閱讀教學的優勢,通過一系列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把握學生特點并強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讓學生在收獲閱讀樂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更為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楊慧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討論[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38):95.
[2]江麗銀.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生活教育, 2015(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