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是作者申請的浙江省級課改教改課程,作者憑借多年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不斷對授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總結,并及時調整不當之處。本文針對改革前后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以對專業課程的相關改革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體驗-分壓;線上線下;城市規劃原理
1教學概述
1.1體驗-分壓的教學模式
體驗-分壓是使每個同學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讓教學過程與同學建立一種個性化、值得記憶的聯系。這種體驗-分壓的最大特征,就是個人注意力、知覺、記憶、目標與個人的自我彼此和諧一致。
1.2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利用信息技術,依托網絡平臺,將課堂延伸到網絡虛擬空間中,即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同時結合網上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進行網上教學[1]。
2“體驗-分壓”與“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
開展“體驗-分壓”與“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關鍵是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設計。通過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再設計,可以幫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理解的程度?!绑w驗-分壓”與“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可分為三類:線下主導型混合式教學、線上主導型混合式教學、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學。
第一階段:“體驗-分壓”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線上預習。引導學生課前登錄到網上教學平臺釘釘+超星學習通,在線觀看課程PPT和視頻來預習,同時根據老師在不同章節所設置的任務完成“體驗-分壓”線上課前測試、課堂討論問題的準備、相關主題資料檢索等任務。第二階段:“體驗-分壓”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線下學習。課堂理論教學中,設計采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法、隨堂測試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課堂實踐教學環節,采用“體驗”演示法、“分壓”任務驅動法等方法,讓學生邊學邊練,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其實踐操作的技能。第三階段:“體驗-分壓”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線上測評。引導學生課后登錄到網上教學平臺釘釘+超星學習通,完成單元在線測試,在線討論、評價等任務。
3 具體改革的內容
第一階段:“體驗-分壓”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線上預習。對于教學內容教師應提前告知學生,在實踐中采取提前一周發布的原則,通過電子郵件推送,學習群.短信發送三種方式進行發布,逐次提醒學生應完成的學習任務。學生接受任務后采取計算機或手機APP客戶端訪問的方式通過教學平臺釘釘+超星學習通在課前以線上學習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學習。這一階段,對于授課教師,解決了課堂知識傳授過程中面對較多學生填鴨式教學、學生個體和層次不一效果差異大的弊端,教師通過平臺加以督促,主要采取設置完成任務學習時間節點,通過平臺的后臺數據記錄米確定學生是否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前完成學習,對于滯后學習的學生及時予以警告和記錄,確保將課前的知識傳授落實到位,并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對于“體驗-分壓”的學生,在平臺上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時間、地點和方式學習,只需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前完成即可,完成規定的內容之外還可以根據自身所需選取課程節點中的冗余資源進一步學習, 實現個體化、個性化、差異化學習。本課程在初始采取該方式進行教學時,學生存有較多的不適應,此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教學的作用,通過平臺去幫助帶動學生順利地以線上學習方式完成課前的知識學習。同時,通過這一階段的實施也能促使學生逐漸養成學習自覺性、自主性,能在課前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
第二階段:“體驗-分壓”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線下學習。注重于知識內化,也即知識的應用,基于知識傳授在課前的線上學習中已經完成.課中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以體驗-分壓”為主,學生體驗課中的主角,分擔學習壓力,其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此時教師只需做好巡回和課堂把控,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教師仍然主導教學,但主體變成了學生。同時在課中的小段分塊空檔時間可通過精心設計輔之以提問互動、難點答疑等活動,來著實解決學生在知識傳授中存在的疑問及在知識內化應用中的不足之處,但要更多地鼓勵和指導學生對存在的問題自行利用平臺查閱相應的素材、微課來解決,推動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學生自定家鄉素材-我來自農村(城市)大討論,學生對自己家鄉的一種手繪解讀,由此既解放了教師,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訓練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階段:“體驗-分壓”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線上測評。仍然借助于平臺和學習群,充分挖掘和使用平臺的互動功能,以線上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既實現對學生的統一化、 普遍化幫助,也能實現對個體化的精準幫助。在這一階段 主要解決E大問題。是對于少數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經過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階段仍未能完全掌握,督促、鼓勵和幫助他們反復多次觀看對應的微課或是節點中適宜于他們學習的相關資源;二是對于部分學生滿足其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當學生認為提供的微課內容不適合或是所學內容較簡單需要加深難度時,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素材進行學習;三是幫助學生完成檢測報告的撰寫或其他課后活動。
通過這一模式下三個階段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逐漸實現由教師帶動學生學習,取得成效的初級階段,過渡至學生養成習慣適應這一模式學習, 推動其有效學習,到最后實現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促使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2]。
4 改革后的課程“增加課堂實時反饋環節(即小組討論)”案例介紹
本研究提出了“體驗-分壓”與“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混合式教學設計,并將其付諸于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實踐和研究結果表明,“體驗-分壓”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確實能夠達到比純課堂面授教學更佳的教學效果。當然,為了更有效地開展“體驗-分壓”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情分析的研究和實踐,將混合式教學與學情分析相結合,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楊宇楠.基于能力培養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居舍,2020(15):198.
[2]陳麗.基于課程思政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改革探討[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06):113-116.
基金項目:紹興文理學院2019年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項目:《城市規劃原理》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任務驅動下的“體驗+分壓”式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 以《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為例 (2018-2020)
作者簡介:郭敏燕(1987-)浙江人,浙江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工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