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玲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激情才能讓學生不斷進步,讓學生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自身潛能。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培養
自主學習主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運用手、腦和嘴。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教師在生物課堂上應該重視傳授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真正的主體,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不考慮學生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強硬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不可取的。只有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喜愛
初中生物的研究內容是“人和生物圈”,包括綠色植物、生物和環境、動物行為及運動、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生活等十個部分[1]。這些部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夠看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比較貼近,在學生身心接受范圍之內。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來讓學生產生對環境的熱愛,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生物知識、環境知識與保護環境三者互相協調。讓學生熱愛生物,不僅要意識到植樹造林、愛護花草、節約用水以及珍愛小動物生命的重要意義與價值,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注重實驗課程教學
實驗課程是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大部分初中生對實驗都非常感興趣,教師如果注重實驗課程,然后投入一定的時間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自己動手、動腦,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又能在學習生物中探索一些技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的分析、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例如:教師在講解光合作用這個實驗時,可以演示金魚藻在水中的放養實驗,在實驗中氣泡從葉片中冒出,把收集后的氣體可以讓木條復燃,這樣的實驗能夠很快讓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分析、導出已經研究過的規律和方法,引導學生更好的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優化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學習生物的情緒和認知具有極大的影響。這不僅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熱情與放松的心情,還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3]。課堂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改變學習動機。例如,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不友好的師生關系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以至于造成學生非常討厭這門課程。另外,課堂氛圍還對學習生物的效率有影響,根據科學研究,良好的教學氛圍能提升教師與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和教師之間互相溝通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在優化生物課程學習氛圍的過程中,教師和學校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教育性、人性化和情感性原則。雖然初中生物與其他課程比較起來相對簡單,但是生物課程所具有的實際意義特別重要。所以,教師和學校在和學生交流中的每個主題都要和生物課程有關。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每方面都要共同發展,要運用好生物課程中的知識點,把抽象的知識變為具體化,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調整教學方法
當前,把“學”作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已逐漸成為初中生物的主要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應該把學生的學習作為重要內容,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進行教學,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來激發學生的主功能動性。教師要適當調整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根據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當前,能夠調整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熱點教學、合作學習等方法。
五、讓學生主動尋找資料
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鼓勵學生有目的的收集資料。收集資料可以分為有目的的收集和無目的的收集。有目的的收集資料指的是在某一節課上課之前,教師讓學生收集和課程有關的資料。例如:在講解初一下冊《水中的藻類植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收集好藻類、苔蘚類以及蕨類這幾種植物有關的資料,資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以及標本組合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生物所帶來的快樂,同時節省課堂上的時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而無目的的收集資料指的是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收集和生物相關的資料,來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結束語
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初中生對生物的喜愛、注重實驗課程教學、優化學習環境并且調整課程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漳掩.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07):200.
[2] 陳克福.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書育人,2018(28):49.
[3] 姚偉娜.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學周刊,2018(2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