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妍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在傳授語言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實現“隱性”育人目標。簡述軍隊院校特色,概述人才培養定位,分析本科學生學情并初步探索軍隊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課程設計理念。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課程設計
一、院校特色
堅持“政治建校”,“政治治校”原則,將“姓軍為戰,以戰領教”的思想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為了順應時代發展對軍校教育提出的治學方針。搞好軍隊院校建設,為國家輸送德才兼備的復合型軍事人才始終是軍隊院校擔負的使命和任務,是檢驗軍隊院校改革成效、實現強國興軍偉大征程的關鍵環節。從早前提出的德育教育到現如今教育部大力推行的“課程思政”建設,都 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基于軍隊院校性質和高等教育使命,我校大英教學團隊歷來十分重視深挖教材內容,提煉思想精髓,找準教材內容、語言技能與思政元素的糅合契機,始終堅持將提升學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與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人才培養定位
《大學英語》課程是軍隊院校學生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決定了它既是一門教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基礎課程,又是了解世界歷史文化、品味藝術人文、開拓國際視野的素質教育課程。隨著新軍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制定與實施,升級擴容后的《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強調通過學習,掌握通用英語、軍事英語基本知識和應用能力, 培養跨文化交流, 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拓寬國際視野, 滿足未來任職需求,為知識創新、潛能發揮和全面發展提供基本語言工具,為使用英語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做好充足語言準備,為塑造中國軍人國際形象,講好“中國軍隊故事”鍛造核心語言素養。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我校大學一、二年級軍隊院校本科教育階段各專業學生,其中學生構成中15%是大學生入伍(以下簡稱戰士生),30%為高中生入伍(以下簡稱戰士生),兩者皆是入伍兩年后參加全軍統考被我校錄取;55%為高中應屆畢業生(以下簡稱地方生)直接參加高考錄取,以2019年為例,92.4%的地方生入學時高考成績高于國家一本分數線。學生英語學習現狀主要表現為:
(1)英語基礎差別較大。戰士生中大學生入伍學生英語基礎較好,但在基層當兵兩年后,很多基礎知識已遺忘;高中生入伍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弱,特別是口語和寫作能力亟待提高。地方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2)英語學習積極性高。目前教學對象大多是00后,其優點是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大部分學生表示希望通過英語學習了解外國風土人情,開拓視野。
(3)學生多以考試為目的學習英語。部分學生對于外語在未來生活和任職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相當比例的學生坦言,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超半數學生對于英語在未來崗位任職中的作用表示“意義不大或沒有任何幫助”。
(4)英語學習時間碎片化。我校學生除了學習基礎文化課及專業課以外,還要進行軍事戰術、武器裝備及軍事體能等訓練,因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安排相當緊湊,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少。
四、課程設計理念
依據新軍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要求,對照學生實際學情,我校英語教學團隊突破原有的“教材為中心”、“課文至上”、以及“教師為中心” 等狹隘認識,深挖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從而聚焦有效性學習。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英語學習的生活化與職業化,注重通用英語與軍事英語相融合,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英語學習與時代要求、任職需求和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整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主要注重以下三種教學理念的整合應用:
(1)全面施行“產出導向法”理念。引入著名英語教育專家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出導向法”,將“產出驅動——輸入促成——產出評價”的教學理念貫穿到大英教學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充當“腳手架”,發揮引領、協導、輔助的作用,為學生提供“知不足”和“知困”的機會,“以學促用”,“學用結合”,力求克服教學實踐中的“學用分離”弊端。
(2)深入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緊跟互聯網+影響下的現代教育新趨勢,大力推進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生態體系,升級創新教學策略和實施路徑,最大程度釋放網絡教學勢能。依托iWrite、雨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開展立體式、多模態教學活動,旨在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我校大英教學團隊充分利用“中國大學MOOC”、“軍職在線”等在線學習資源共享平臺,為學生提供內容全、視域廣、素材新的精品學習資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和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提升。
(3)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效用。多年來,我校大英教學團隊結合大學英語學科特性,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興趣小組、校園英語廣播等。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有助于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熱情,同時也為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和設計靈感,有助于反哺大學英語教學,達到“教師教有所悟,學生學有所成”的效果。
五、結語
堅守軍隊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這塊陣地,對于軍校大學英語教員來說,就是要利用大學英語課程兼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引導學員在中西方思想碰撞中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西方價值觀比較中筑牢家國情懷和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軍隊院校英語教員要敏銳洞察未來大學英語發展方向,緊跟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步伐,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當代軍隊院校“教情”、“學情”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為我軍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軍事人才而不斷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文秋芳,2015,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4):547-558.
[2]安秀梅,2018,《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研究[J].教育文化(11):84-85.
[3]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 2016,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M].送教育部審核終稿.
[4]彭曼君,2018,軍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融合[J].公安海警學院學報(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