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青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在不斷進步,對比西方國家在兒童三歲就開始接受一些簡單的理財知識和技能教育,國內的理財教育顯得相當匱乏,而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加強孩子們的理財教育提高孩子們的“財商”迫在眉睫。筆者就目前的小學生的“財商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通過“我是小小理財師”的一系列體驗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發展理財能力。
關鍵詞:財商教育;綜合實踐;理財意識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無論是從家長的口中還是各位教師的口中,“智商”“情商”等詞不絕于耳,但“財商”的教育,卻往往被人忽視。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財商”正逐漸成為智商和情商以外一項比較重要的能力,體現出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而如何幫助孩子們在以后能更好地適應如此社會現狀,已成為學校教育必須重視的一項教學實踐。基于以上的思考,筆者就目前的小學生的“財商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動實踐,以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發展理財能力。
一、調查問卷,揭露財商教育的現狀
筆者首先將實踐班級的學生分成兩隊“小小理財師”調查組,并給予不同的分工與任務。
第一隊“小小理財師”負責圍繞孩子們最關心的“零花錢”的去處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問卷內容是孩子們關于“班級同學當中有多少同學有零花錢,大概有多少,來自于什么途徑,主要花在什么地方”等等問題進行探討,針對這些問題引導孩子們制作了《關于“零花錢的用途情況”的調查問卷》,選取義烏市鶴田小學3-6年級共24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有或多或少的零花錢,隨著年級的增長零花錢的數量越多。
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統計問卷時發現以下現象:1.有少部分同學沒有零花錢,父母覺得孩子還小無需用錢存在一切父母包辦的現象;2.有部分同學存在天天把所有零花錢花完的跡象,并無絲毫的理財意識,聲稱需要錢了就跟爸媽開口;3.只有少部分同學有前瞻意識,對自己的零花錢有一個規劃;4.家長對于孩子零花錢的使用情況甚少關注,也沒有相關的理財意識教育,70%以上的學生不能有計劃地使用零花錢。
第二隊“小小理財師”負責上網收集孩子亂花錢的資料,發現網上有資料顯示部分小學生消費方式超前,如生日聚會大操大辦,花大錢購買游戲裝備等等。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以及資料顯示,“小小理財師”們對于理財知識和技能是相當缺乏的,對比西方國家在兒童三歲就開始接受一些簡單的理財知識和技能教育,國內的理財教育顯得相當匱乏。針對以上種種現象,加強孩子們的理財教育提高孩子們的“財商”迫在眉睫。
二、親身體驗,落實財商教育措施
(一)課內課外相結合——培養理財意識
1.開展少先隊理財課堂,暢所欲言
理財教育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讓“小小理財師”們就調查問卷結果以及查詢資料結果開展少先隊活動課,展示收集到的資料形成“新聞角”讓孩子們在自己收集的資料的認識上進一步暢所欲言,在課堂中在交流中認識到賺錢的不易以及初步樹立正確的“財商”。
2.調查“物價”
引導家長們帶領“小小理財師”們再次走進超市了解各種商品的價格,通過多次去超市了解打折商品的價格變動,調查為什么有些商品會有免費贈送等,讓孩子們了解其實很多免費的商品打折的商品都包含其他的費用,讓孩子們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理財觀點。
(二)活動體驗,觸景生情——獲取理財能力
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光從理論知識上講解使遠遠不夠的,孩子們理解起來也會困難重重,因此讓“小小理財師”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體驗理財的樂趣,讓孩子們在做中體會做中學習,從而形成科學合理的理財行為和理財能力。
1.掙花零花錢提建議
布置實踐作業,讓“小小理財師”們以正當的手段掙至少50元零花錢并帶著自己的零花錢跟隨父母一起去一趟超市購物,建議家長有意識的詢問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讓孩子選擇相應的比較合適的產品,引導孩子杜絕“以貴為好”的錯誤消費觀念,也讓孩子自主完成部分購物過程,在掙錢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的思想,更有利于樹立孩子的正確消費觀念。
2.實踐演練,體驗掙錢的艱辛
(1)利用周末時間,做父母工作的體驗者
義烏是小商品的海洋,好多家庭是靠經商為生,讓孩子們體驗父母推銷商品的過程,技能鍛煉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難處。有部分家庭是靠做手工活,讓孩子跟著父母走進工廠做一定時間的手工貨并計算相應的報酬,讓學生體會賺錢的艱辛。
(2)實地走訪調查村里社區衛生人員的工作以及報酬,走上街頭發傳單等等活動,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體會每一分錢來之不易。
(3)走進銀行,了解儲蓄也是理財的重要元素
除了引導孩子們正確的消費,良好的“財商”不僅要有良好的消費觀念,還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財物。設計“銀行卡里的零花錢”,建議“小小理財師”們走進銀行,建一張屬于自己的銀行卡,并將部分零花錢存入銀行卡中體驗在銀行辦理業務的過程。同時建議孩子們跟銀行工作人員了解利息、本息、貸款等基本業務。
(三)建立“小小理財本”——養成理財習慣
引導“小小理財師”們建立一份收支表格,每月在班里評選“我是最佳理財師”。孩子們回顧觀察理財本,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清楚的了解消費項目和數額,進一步引導學生優化小小理財本,哪些方面可以少花錢或者不花錢,有沒有什么方式可以掙更多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更多的生活消費狀況,有利于孩子對錢財的理解,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什么地方可以省一些錢,讓孩子們對金錢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利于規劃孩子們未來的理財習慣。
理財是一項綜合實踐能力,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的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念,養成更好的理財習慣。但是僅僅靠一次系列的實踐活動來提升孩子們的“財商”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后的活動中,盡可能的充分發揮學校、家長以及更多的社會力量,拓寬財商教育的課程資源,基于目前中國小學生的現狀,加強學生財商教育的培養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曾勇.財商教育:讓世界對你的孩子刮目相看[J].理財顧問,2018(12).
[2]姜晨穎.基于財商教育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探究[J].素質拓展,2018(12).
[3]竇芳.將兒童理財引進綜合實踐活動[J].教學薈萃.綜合實踐,2012(12).
[4]殷琴.少兒理財教育淺探[J].教育探索,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