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生濤 馬偉珍
摘 要:隨著西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垃圾產量逐年增加,垃圾種類越來越復雜,這導致城市垃圾處理迎來了嚴峻的挑戰。西藏的垃圾處理還處于傳統的填埋、焚燒等方式,這極大影響西藏各地市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工作,實施環保可再生能源進行智能化的垃圾處理迫在眉睫。通過對拉薩市區垃圾分類現狀調查以及內地城市垃圾處理模式調查,提出利用西藏充足的太陽能資源,基于太陽能供電的智能分類垃圾桶在西藏的應用可行性研究,使垃圾分類管理更加智能科學。
關鍵詞:智能分類垃圾桶;太陽能;對策研究
一、西藏垃圾分類的現狀
通過走訪拉薩市區垃圾處理站進行垃圾種類與數據調查。發現拉薩市區所產生的垃圾數量逐年增加,從2015年以來增長速度迅猛,就目前增長趨勢來看,未來幾年拉薩市垃圾數量還會持續增加。
經研究調查,拉薩市區不同地區的垃圾組成復雜多樣。使用加權計算的方法統計分析后,統計結果為20.4%的動植物殘渣,22.83%的灰渣,23.74%的紙制品,14.84%的塑膠,4.5%的紡織物,以及4.73%的玻璃,5.12%的金屬,2.76%的木材,1.08%的其他垃圾。
通過這些數據可知,拉薩市區生活垃圾中大約有55.7%的組分是可以再利用的。拉薩市區的垃圾沒有明確的分類,這導致許多可循環利用的垃圾資源沒有發揮其價值。目前西藏垃圾分類、垃圾再利用、垃圾科學處理等許多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垃圾分類理念在西藏人民意識觀念中相對薄弱,并且人們對可回收垃圾的認識不夠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正確區分那些垃圾可以再回收利用,由此導致西藏的垃圾正常處理與變廢為寶觀念相對落后,其次調查發現拉薩市區存在垃圾桶清理不及時的情況,許多人口比較密集和商業集中區發現垃圾桶垃圾外溢的想象,并且較長一段時間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在夏季,垃圾的臭味彌漫整個小區,嚴重破壞了本地區的空氣質量。最后通過走訪垃圾處理中心發現拉薩多個垃圾處理中心以傳統的焚燒和填埋為重要處理辦法,這導致對本地區空氣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嚴重影響綠色、環保、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垃圾分類不僅關系我們的生活環境質量,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拉薩市區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工作,完善城區管理服務,提高垃圾分類效率,打造優良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筆者建議借鑒內地成熟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在拉薩市區投放智能垃圾桶以解決垃圾的分類投放與收集,通過垃圾分類,降低拉薩市區因為末端填埋處理造成的巨大壓力。
二、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西藏地處祖國邊陲,地廣人稀,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較慢,地處高原地區導致經濟轉型較為困難,目前農牧業和旅游業占的比重較大。網絡時代雖然解決了西藏物質匱乏的最后一公里,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持續提高,教育文化發展相對落后,導致人們對垃圾分類和資源再利用的意識較低。其次,拉薩市基礎設施建立不夠完善和先進,許多垃圾處理的方法還停留在比較落后的階段,沒有因地制宜的采取許多科學有效的方法,導致在處理生活垃圾的同時破壞了城市空氣質量,造成這些現狀的原因就是城市先進基礎設施建立缺乏。最后,拉薩地區還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本地區優勢資源利用率不高,西藏地處高海拔地區,太陽日照射量非常充足,所以太陽能資源最豐富,但是對綠色環保的太陽能資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
三、拉薩市區垃圾處理對策研究
(一)實施垃圾分類,改變拉薩市民多年形成的丟棄垃圾習慣。垃圾分類是指在一定的標準下對垃圾進行分類存儲、運輸及處理以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拉薩市區的垃圾多為生活垃圾,需要拉薩市民積極主動配合,將垃圾初步做出分類,分成干垃圾與濕垃圾。實施垃圾分類,極大提高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理能力,降低垃圾轉運及處理成本,這不僅意味著污染源減少,還降低了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相應的成本,延長了填埋場的使用年限。各種垃圾經過分類回收處理后,不僅能對廢棄的垃圾進行高效利用,還能產生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投放智能分類垃圾桶,為拉薩市民實施垃圾分類提供便捷服務。智能垃圾桶使用在內地城市已經非常成熟,他采用用戶和智能垃圾桶上安裝的交互界面程序,讓用戶容易分辨出所投垃圾類型,幫助用戶選定垃圾類型正確投放垃圾。結合綠色、環保等高效發展理念,憑借西藏特殊的光能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立與項目實施。對投放的智能垃圾桶進行功能改進,將智能垃圾桶傳統的電池使用改進為太陽能電池,將垃圾桶的箱身和箱蓋的材質用為光伏板,可接受來自各個角度的太陽光,利用光伏效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并通過太陽能電池儲存起來,以保證智能垃圾桶的電量消耗。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拉薩市區垃圾處理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以及對內地城市垃圾處理模式調查,對拉薩市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拉薩市區垃圾處理對策,利用西藏充足的太陽能光源,提出基于太陽能智能分類垃圾桶的設計思路,使垃圾分類管理更加智能科學。
參考文獻
[1] 王玥,劉葦,崔昊.基于STC89C52 單片機的智能分類垃圾桶的設計[J].科技經濟導刊 ,2019,27(16):66.
[2] 厲金燕,楊海真.基于“互聯網+”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對策[J]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8,(11):67-68。
[3] 陳紹軍,李如春,馬永斌.意愿與行為的悖離: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機制研究[ 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9):168-176。
[4] 張益.務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七點建議[J].區域治理,2019(26):28-33。
[5] 李翠紅.公共政策工具的選擇研究——以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16(3):169-170。
[6] 周詠馨,程浩,王立政.垃圾處理業市場化運營的投資動力[J].開發研究,2017(2):53-56。
[7] 王麗莉.以綜合處理為核心的生活垃圾終端分類模式[J].中華環境,2017:29。
作者簡介:馬偉珍:西藏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就業指導、生涯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