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欽 王婷婷 曹陽


【摘 要】目的:研究腎移植患者術后早期營養支持的臨床療效。方法:取42例腎移植患者,均在術后早期進行營養支持,其中甲組(攝入蛋白量偏高)患者、乙組(攝入蛋白量偏低)患者均21例,對比2組患者營養狀況等。結果:和甲組比較發現,乙組患者總蛋白量偏低(P<0.05),且白蛋白與血紅蛋白較低(P>0.05)。乙組腎功能指標均低于甲組(P<0.05)。結論:在腎移植術后早期進行營養支持,可以加快患者切口愈合,在改善其營養狀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控制氮攝入量,減少移植腎負擔,并對移植腎正常功能予以保護。
【關鍵詞】腎移植;早期營養支持;血清蛋白
在腎移植患者中,因為術前選擇低蛋白的飲食方案,同時需要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極易發生營養不良情況;術后因為腎臟排泄能力有限,加上手術與失血影響,會導致患者存在較大能量消耗,使其機體處于負氮平衡狀態,且患者存在排異反應等,致使患者營養不良情況持續加重,最終影響其組織愈合[1]。在本文研究中,選取42例腎移植患者為對象,主要對其營養支持進行研究,以便于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取42例腎移植患者,時間介于2018.09-2019.09期間,隨機分為甲組與乙組,均21例患者。在甲組患者中,男女分別11例、10例,最小22歲,最大56歲,均值(39±2)歲;原發病高血壓腎病患者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2例,慢性腎小球炎患者11例。在乙組患者中,男女分別12例、9例,最小23歲,最大56歲,均值(39.5±1.5)歲;原發病高血壓腎病患者7例,糖尿病腎病患者2例,慢性腎小球炎患者12例。對比甲組與乙組資料無意義(P>0.05)。
1.2 方法
營養支持方法:(1)供給量,2組患者術后早晚均輸入10克白蛋白。第2-3天,需要向患者給予500毫升水解蛋白,主要以靜脈輸入方式進行,并維持高蛋白的全流質食物。因為腎功能未發育完全,需要每日向患者給予20-40蛋白量,具體是以靜脈補充,其中優質蛋白控制50%-80%。在第4-7天,以低鹽和易消化類半流質食物為主,適當增加其供給量,甲組進行復方氨基酸的靜脈輸入,劑量為250毫升。第8-14天,患者腎功能明顯恢復,應該予以普食[2]。(2)供給途徑。患者術后第1天需要禁食,以靜脈補充方式提高營養支持,即TPN。第2-3天,利用靜脈補充營養支持,經口予以全流質食物,即PN+EN。第4-7天,患者移植腎逐漸恢復正常,降低靜脈輸入液體量,適當增加其飲食量。第8-14天,患者腎功能恢復可以普食為主,向患者進行腸內營養,即TEN,嚴格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進行[3]。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選擇SPSS 23.0軟件計算,對于計量資料選擇“”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選擇“%”表示,檢驗,P<0.05時,表明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蛋白 和甲組比較發現,乙組患者總蛋白量偏低(P<0.05),且白蛋白與血紅蛋白較低(P>0.05),如表1。
2.2 腎功能指標
乙組腎功能指標均低于甲組(P<0.05),如表2。
3 討論
在腎移植患者的術后早期,因為患者機體呈負氮平衡狀態,加上手術帶來創傷等影響,使患者蛋白質的分解代謝能力不斷加強;術后為了避免發生排異反應,會選擇激素沖擊療法進行治療,確保蛋白質的分解得到明顯改善,適當補充蛋白,可以緩解患者營養不足情況[4-5]。結合本文研究數據,和甲組比較發現,乙組患者總蛋白量偏低(P<0.05),且白蛋白與血紅蛋白較低(P>0.05)。表明腎移植后補充高蛋白比補充低蛋白更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乙組術后第四天借助飲食方式補充機體蛋白,如果患者飲食搭配缺少科學性,會有效改善低蛋白情況,因此,乙組患者選擇免疫抑制劑時,其劑量低于甲組,可以減少排斥效果。根據研究資料可知,術后第8-14天患者腎功能可以基本恢復,對蛋白供給量進行控制,可以降低腎臟負擔,同時提供相應營養支持,保證患者安全使用免疫抑制劑,避免發生感染和并發癥等。
按照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在腎移植的術后早期,如果腎功能未恢復正常,需要科學予以蛋白,即進行基本熱量和低蛋白的補充。在病情恢復正常后,需要逐漸增加補充蛋白供給量,直至兩周后補充適當蛋白,以達到改善營養不良目的,同時促進切口愈合速度。對此,術后早期進行蛋白補充,在腎移植恢復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可以向機體給予營養需求之外,還可以實現傷口早日愈合,是保證移植腎盡早恢復正常功能的關鍵,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同時進行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湯姍姍.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原因及診治方法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6):341-342.
梁紅梅,陳鍔,梁小玲, 等.腎移植術后包裹性腹膜硬化癥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8):1043-1045.
李夢,杜光.中國醫院營養支持治療的相關思考[J].醫藥導報,2019,38(12):1685-1689.
王書敏,賈軍梅,平梅.腸內免疫營養支持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的研究[J].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2019,5(4):36-39.
封亞麗.營養支持或將成為治療心力衰竭的一種新方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4):6139-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