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開始大范圍爆發,在全球迅速蔓延,這一國際公共衛生事件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我國政府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方面不斷增強醫療投入,全國上下都也都在與新型冠狀病毒作斗爭。面對這一突發事件,我國醫療物資保障系統面臨著巨大挑戰,存在醫療物資短缺、醫護人力資源短缺等問題,這不利于我國醫療防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基于此,本文從醫療保障制度入手,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制度的相關策略進行相關探討,為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條件,進而繼續推進醫療事業發展。
關鍵詞:醫院管理;醫療保障制度;制度研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世界持續爆發,危害程度非常嚴重,面對當前突然爆發的這一國際公共衛生事件,我國醫療部門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帶來放心、安全的醫療環境,進而也能夠對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發展條件。
一、醫療保障制度介紹
醫療保障制度,是根據當下醫療發展現狀制定的約束性管理制度,對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一種人身保障。其中,一個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應該包含危機應變機制,基層衛生體系制度,分級診療制度以及智慧醫療保障制度等[1]。其中,危機應變機制,是對危機下的醫療情況進行管理協調,確保醫療政策能夠有效實施;基層衛生體系,注重對疾病進行防控,合理規劃醫療服務體系;分級診療制度,要確保不同醫院層級之間能夠建立綠色通道,在某種限度下滿足正常醫療工作的有效進行;智慧醫療保障制度,是借助現代高科技技術,聚焦疫情防控,從而確保醫保運行數據得到有效監測。總而言之,醫療保障制度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從而滿足現代醫療行業的發展需求。
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面臨的挑戰
(一)醫療防控難度較大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范圍的爆發下,醫院結合現狀,梳理和制定應急預案和防控流程,采取大量的防控措施,避免交叉感染,醫療防控難度較大。因為醫院具有人員類型多、人流量大、診療環境復雜、防疫環節多等特點,所以要確保醫護人員和患者安全,就必須根據不同的防控級別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與方法。這些措施都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多多少少會影響到醫療診療工作效率[2,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這為醫療保障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二)醫療物資保障不足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國突然爆發,患者數量的突增,醫療物資需求量也在迅速擴增。全國上下積極響應國家的防控政策與措施,延緩、阻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擴散速度。一些生產企業被迫停產,隨之影響醫療物資生產與供應,導致醫院常規儲備的醫療物資不足。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面屏、防護服等醫用個人防護物資,測溫儀、呼吸機、監護儀、ECMO(體外循環生命支持系統)、高流量氧療儀、空氣消毒機、影像檢測設備等常規醫療設備,還有針對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相關試劑,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測序用的病原微生物專家系統及試劑等專用設備,都已經超出醫院正常運行的日常儲備數量,大大影響了醫院的防疫工作,阻礙了對病患的救治。
(三)人力資源缺乏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系統所面臨的挑戰,人力資源缺乏也是重要問題,包括醫護人員、物資保障人員。在當前如此緊張的疫情下,需要大量優秀醫療團隊,對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治療工作進行管理。新型冠狀病毒屬于新型病毒,醫療團隊并無充分的應對經驗,而且部分工作人員也缺乏相對應的工作經驗。此外,由于疫情在春節假期爆發,隔離、停工、停產等防控措施限制了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采購、運輸等,缺少物資保障人員。這些都加大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方面的發展壓力[2]。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制度策略探討
(一)健全與完善醫療應急預案和防控流程與制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害程度非常嚴重,面對當前突然爆發的這一國際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梳理、完善醫療應急防控流程與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疫情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分診治療流程、傳染病報告流程;在急診區、發熱區、隔離區等設置各類人員進出單流向路線,制定醫務人員、普通病人、發熱疑似病、確診病人的“通道”管理,包括增加體溫測量、來源地詢問等環節;制定首診負責制,要求、指導患者或家屬填寫《新冠肺炎期間住院患者入院信息收集表》,按照“三來自、三接觸、一聚集”原則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篩查;加強陪伴人員管理、住院患者近視;每日對診療環境進行、使用的醫療器械進行多次、有規律地消毒。
(二)調整方法策略,保障防疫物資采購與供應
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可以從醫療物資方面入手,醫院需要調整方法策略,保障防疫物資采購與供應。首先,醫院應該主動打通訂貨渠道,與更多優秀的供應團隊進行資源對接,并在醫療緊急狀態下通過專供訂單向工廠直接調貨。也可以通過正當的途徑與國外廠商展開合作,擴大物資采購范圍。醫院要主動與上級主管部門保持聯系,積極上報所需防控物資的清單,從而或缺有效的防控物資[3]。其次,醫院在面對運輸困難時,可以與一些快遞公司展開合作,打通物流配送渠道。除了公路運輸,可以選擇空運或者鐵路托運的形式,到對應網點接取防疫物資。最后,醫院應根據要求驗收防疫物資,對一些不合格產品及時進行剔除。同時根據風險程度等級、需求量大小等原則有限分配防疫物資。另外,要嚴禁將防控等級不足的物資應用在高風險區域,以避免醫護人員被傳染。
(三)注重醫療設備的維修與調用。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為加快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醫院部門需要從醫療設備方面入手完善醫療保障制度,需要注重醫療設備的調用與維修。首先,醫院在隔離區域要預先做好預防性防控工作,并且定時更換一些損壞的醫療設備,確保醫療設備能夠有效運行。當醫療設備出現故障時,如果一些設備無法在醫療現場進行維修,應該立即移除重病隔離區,之后并做好表面層次上的消毒與防護,并且將設備靜態放置一段時間之后再進行維修,從而避免一些殘留病菌遺留在醫療設備內部,防止醫療人員出現被感染的問題。其次,醫院可根據設備存量以及運行狀態等資源信息,對醫療設備集中進行調配,或者對一些閑置的設備進行二次利用,從而減輕醫療設備不足所帶來的壓力。最后,醫院部門在調配特定設備過程當中要注重對各醫療科室所需要求進行充分考慮,并且可通過一定手段對醫療保障設備進行合理應用。
(四)加強對醫務工作人員宣傳教育和培訓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院應該加強對醫務工作人員宣傳教育,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及其危害,以提高感染防控意識和技能。可以采用制作成簡易畫冊和宣傳資料,或通過醫院管官方網站宣傳,或制作視頻、上傳網絡公共平臺,或現場進行防控技能模擬培訓等方式,內容涵蓋冠狀病毒肺炎診相關知識、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知識、傳染病報告流程、個人防護用品穿脫、疫情期間各類人員進出路線等方面。只有加強醫務工作人員之間的有效監督,從而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防控意識和技能,進而確保醫療保障下的人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完善。
結語:綜上所述,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加快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中面臨如下挑戰:一是醫療物資保障不足;二是醫療防控難度較大;三是人力資源缺乏。基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中所面臨的問題,本文提出:醫院健全與完善醫療應急預案和防控流程與制度,調整方法策略,保障防疫物資采購與供應,并且也應注重醫療設備的維修與調配,以及加強對醫務工作人員宣傳教育和培訓等,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加快健全醫療保障制度,為當醫護人員和前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條件,進而繼續推進醫療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大燦,黃敏,趙彩蓮,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5G智慧醫療服務體系的構建[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0,29(00):21-22.
[2]周艾燕,歐陽斌,李燕霞,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對提升交通運輸綜合執法能力的思考[J].交通運輸研究,2020,11(1):67-72.
[3]王雷,黃鳳明,穆冬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療保障危機管理實踐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1):10-13.
作者簡介:
鄒凡英(1974年—)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經濟師職稱,研究方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