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 呂敏蓉 夏靜
摘 要:在新形勢下,網絡教學以其遠程性、高效性成為教學發展的新形式。在網絡教學環境下,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新型互動教學模式的逐步建立,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及課程評價方法,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簡要介紹了網絡教學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網絡教學對教學互動的影響,并提出了提高網絡教學中教學互動的對策,以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網絡教學;互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3-1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034-02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高校紛紛出臺推遲春季學期開學以及開展網絡教學的通知。隨之,一個難題也擺在了學校和教師的面前——如何利用網絡進行線上教學?而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又應該如何保障教學效果,充分發揮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勢?
基于網絡雙向交互的電子通信技術的網絡教學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以媒體為中介的網絡教學交互活動逐步取代了面對面的人際互動,成為遠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網絡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互動,并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參與程度越高,對課程的熟悉程度也就越高,學習效果也會越好。因此可以說網絡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直接影響著網絡教學的效果。
網絡教學是指在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環境下,利用網絡資源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以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加強師生交流協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網絡教學突破了時空界限,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教師應該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絡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網絡教學中,交互可以理解為一種雙向的交流過程。學者Daniel和Marquis將交互與獨立學習看作兩個對立的概念,其中交互是指學生與教師或教育機構成員之間的交流。學者Wagnes則認為交互是人的行為,交互性是技術系統的特性。在網絡教學中,借助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交流,主要目的就是讓網絡成為教與學的媒介,讓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并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與學的雙向交流過程。
自“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方針確定,學校開始組織教師參加“雨課堂”“超星泛雅”云課堂平臺以及QQ網絡直播課程的學習,并從2020年3月份開始逐步嘗試線上教學的推進,以保證教學任務按質按量地完成。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網絡教學具備遠程、高效、資源豐富的優勢,同時也能看到網絡教學影響著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的創新。
(一)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實踐中,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固定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和框架。教學模式的創新是指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重新審視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教學行為,構建更科學、更靈活的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模式,以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基于網絡的遠程教育在網絡中的交互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體現互動的多維性特征。同時在互動過程中,課程的教學資源更豐富多樣,學習者互動的對象可以是教師,還可以是其他學習者、網絡訪問者以及專家學者等。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還能通過各種互動方式如提問、留言等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過程。因此,網絡教學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建立了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新型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偏好進行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學的單一主體,學生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下發教學任務,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很好地鍛煉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使教學模式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變成教與學的全面融合。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徑??茖W合理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在網絡教學中,學習方法應隨著網絡教學中課程目標、結構、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完善,逐步構建網絡教學中“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新型互動教學模式,以實現學習方法的最優化。
與傳統教學不同,網絡教學中的師生具有時空分離、教學分離的特點。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教師應提倡學生利用各種學習媒體進行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方式。但是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對網絡教學的信任程度不高、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自律性不強以及對學習進度的安排不合理等。部分學生不能適應網絡教學,這會影響網絡教學的有效性。要解決此類問題,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實際上,通過對課程的科學設計,網絡教學實際上能提供更多類型的互動形式,除去傳統提問、測驗,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能通過各種信息資源的穿插、案例習題的講解以及師生之間的討論來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因此,在網絡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應該為創設互動環境做出努力:教師必須有效利用網絡技術,科學地進行課程設計,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以保證最大程度的互動;學生則要通過積極地提問和參與來進行學習,通過及時反饋來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
(三)評價方式的完善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章節教學的方式,在講授過程中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很難掌握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的能力,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差。結合高校的培養目標,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以完成項目、課題為目標來開展學習。第一,借助網絡平臺資源豐富的特點為學生課前預習提供資料,使其能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完成每次課程任務;第二,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知識與實踐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更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下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評估過程中,網絡教學評價也由卷面評價轉向過程綜合評價,充分體現了互動教學的優勢。僅通過考試試卷是很難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的,所以要在網絡教學管理中建立一套與課程相適應的綜合過程評價標準體系,對學生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評價,從學生小組分工到合作情況,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解決問題到匯報成果,每個環節都應該有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現“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一)重視提高網絡教學意識和能力
一方面,教師應參與相關知識培訓,掌握網絡教學的方法和技術,才能將網絡資源豐富、便捷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網絡課程基于網絡基礎,同時也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為指導,具有交互、共享的特點,網絡課程資源豐富,對各類學習都有較強的適應性。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對網絡教學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著網絡教學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精心設計網絡課程,不能只依賴于網絡、依賴于平臺,要根據課程內容的基本情況安排每堂課的教學任務,針對學習者的差異性進行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理念。
(二)轉變教學模式,實現優勢互補
首先,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知識接收能力,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預習好所學內容,再根據學生的學習及成績情況合理安排互動小組。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提前準備課堂互動教學的內容,充分發揮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再次,將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自身的理解有效結合起來,使用新的教學方式把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創建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師動生不動的情況通常都是因為缺乏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教學互動的重要基礎,情感上的互動有助于提升教學互動的效果。
(三)加大網絡教學設備投入,促進硬件建設
設備的更新、完善是網絡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掌握網絡教學技術的同時需要將設備作為教學支撐。網絡教學因其多元化、立體性使得很多不便于理解、抽象的內容能通過網絡教學完整地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中使用一些和教學相關并且生動活潑的實例,使網絡課堂上的知識具體化、實踐化。在網絡教學中,教學互動是基礎,也是評價網絡課程的重要指標。教學互動,也需要教師在網絡設備的支持下將教與學同時動起來。
教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科學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低投入、高產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網絡教學發展的今天,交互功能是網絡教學最基本的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互動教學效果,教師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科學設計網絡教學課程,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學生則應該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從自身出發,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陳 萍.試析網絡教學互動對教與學的影響[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8,24(1):61-63.
[2]王麗輝.基于網絡的教學互動平臺建設探索[J].電子測試,2017(8):50,55.
[3]胡 姝.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9(36):184-185.
[4]梁琳瑩.網絡環境下英語互動教學的實踐和探索[J].教育,20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