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完善,不斷改善和推進財政體制。目前從國家公共事務的管理工作方面來說,最重要的管理機構是行政事業單位,發揮其優勢,才能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真正起到帶頭表率的作用。為了使財務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必須充分發揮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勢,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未來前景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
關鍵詞:內控視角;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模式優化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風險管控的主要特征
(一)財務內部控制風險具有普遍性。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風險來自財務內部,財務內部對于風險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過程中,即使充分重視財務內部的控制工作和招聘非常專業的財務工作人員,也無法避免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總之,財務內部控制風險不能完全的消除,只能降低發生的頻率,在一定的區間內,通過專業的操作方式更加地降低財務風險出現的幾率。
(二)財務內部控制風險具有可控制性。雖然說財務內部控制風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但是財務內部控制風險具有可控制性。因為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財務內部控制風險一直存在,并且參與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的所有環節,所以,相關的財務工作人員應該采用合適的方式和程序減少發生不必要的風險,或者可以根據本身的綜合業務水平和專業的相關知識對行政事業單位潛在的內控風險進行提前的判斷,為了降低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發生率。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風險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
(一)對于財務風險控制重視程度不夠。就一般情況來說,行政服務和管理一直都是行政事業單位重點關注的對象,對于內部控制風險控制工作的關注度很低,甚至是忽視的一個情況。是因為在行政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控制工作的工作人員受傳統理念和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不重視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控制工作,沒有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而且對于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控制工作意識較低。所以,為了從根本上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工作質量,必須改變傳統的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控制意識。
(二)缺乏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控制過程中又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沒有較為完整的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機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財務內部控制風險控制工作一直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在調查的過程中,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監督體系,但是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同時也沒有辦法解決在財務內部控制風險控制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從而使得監督體系的控制作用無法體現。
(三)財務內部控制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升。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控制工作的過程中,專業的工作人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來說,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控制機制和財務審計能力都需要有所改變,但是很多財務工作人員沒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和綜合的工作素質,而且在招聘人才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問題,很難引進相關的優秀工作人員,所以,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長久可持續發展是不理想的。由于財務內部控制風險的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財務內部控制方式不能及時地更新和調整,不僅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整體質量,而且使得財務內部控制風險控制體系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三、內控視角下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措施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意識。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風險的意識,了解內部控制管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者,首先就應該合理地開展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通過各種辦法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任務和相關的專業培訓,增強工作人員對于財經紀律的意識。并且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工作當中,根據現實情況不斷研究財務管理制度和降低內部控制風險率。其次,應該合理安排工作,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提高整體的工作水平,并且工作人員之間共同計劃和共同管理,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體系能夠按照預期的效果進行良好的發展。因此,為了使財務管理制度順利地實施,必須加強工作人員自身的財務管理意識。
(二)優化財政財務管理組織結構,提高內控管理協調能力。優化財務管理組織結構,提高內控管理協調能力是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模式的重要方法。其中在優化財政財務管理組織結構的方法中,最核心的內容是關于財政財務管理體系的改革。單位財務管理和財政預算管理是財政財務管理體系的兩個部分,必須將這兩個部分分離,才能更好地進行管理,并且使得外部部門與財政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又彼此獨立,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履行各自的職能。除此之外,將單位的財務業務和財政預算管理業務相結合,并且將財政部門預算編制規定設置為單位內部預算編制的基礎,接著財政部門對單位預算編制方案進行審核和批復,然后接受方案,最終執行預算的是行政事業單位。更重要的是,為了完善整個內部控制系統,可以采用績效評價管理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整個內控管理體系的協調管控能力的目的。
(三)優化業務體系。財務預算工作在財政財務管理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財務預算工作所包含的內容是很多的,比如資產管理、預算執行、債務管理、績效管理、預算編審管理以及非法收入管理等。在行政事業單位業務體系中,內部很多的工作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工作的業務體系必須不斷地更新和優化,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公告服務的質量和服務效率。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前提是預算執行業務。從事財政財務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應該分類優化諸多的工作業務,從而保證預算編制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此外,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逐項業務與行政事業財務資金相對平衡,必須提高財務預算的質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優化業務體系,從事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必須起帶頭作用,協調性征事業單位各個部門以及各個業務之間的差異,努力提高銜接效果,進一步促進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為財政財務預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四)優化財政財務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財務管理水平。優化財政財務管理機制是為了提高財政財務管理水平。第一步,內控視角下,業務層面和單位層面是財政財務管理評價指標的兩個主要層面。其中業務層面財務管理評價主要涉及的內容是內部控制的六大業務,而單位層面財務管理評價的標準制定是依據內控組織建設、內控組織管理和內控制度落地情況的運行狀態,所以對于內控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通過專家認證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制定和進行科學的評估,最終制定出內部控制評價的相關標準。第二步,財政部門可以創建一個以財政預算管理各個部門為基礎的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可以采用動態管理模式的辦法強化檢察、財務審計等各個部門以及各個工作環節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溝通聯系,最終達到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的目的。所以,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監督管理體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步為了完善財政預算管理,必須保證考核評價標準和監督管理相統一,財政財務管理模式必須科學有效,才能從整體上提高財政財務管理水平。
總而言之,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財務管理工作方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善財務管理模式,為行政事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同時促進了未來相關專業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劉蕾.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0):9-10.
[2]段南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納稅,2019,13(14):78-80.
作者簡介:叢天序(1985—),男,遼寧大連人,中級經濟師,碩士,主要從事經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