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瓊輝
摘要:由于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復雜,使得現階段上市公司發展普遍存在一定的財務舞弊風險,影響這類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內部控制為研究視角,通過從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關聯交易度與內部治理結構四大因素進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的有效識別,以實施針對性的防范對策,推進上市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全面優化。
關鍵詞:內部控制;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識別
風險因素存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及時處理會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對企業市場信用產生一定的影響。現階段,隨著上市公司市場數量的不斷增加,面對的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本文通過以內部控制為切入點,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進行有效識別,以探索針對性的防范策略,對于新時代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現狀調查
筆者通過綜合梳理近十年相關部門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處罰的數據,發現有近90家上市公司都發生過因財務舞弊而被處罰的問題,綜合其具體發展情況,這些企業在整體行業發展、區域布局、公司規模、舞弊模式與幅度等方面都有所差異。按照行業統計,制造業、農業公司舞弊問題最多,分別占整體比例的19.59%、9.67%,其余公司主要覆蓋交通運輸、酒店住宿、餐飲等行業。按照分布區域統計,主要集中于寧夏、云南、甘肅等落后地區。按照公司規模統計,69%的上市公司收入業績基本都在10億元以下;57%的公司凈利潤突破3 000萬元。這些公司中對收入進行舞弊操作的公司占整體比例的58%;在費用與成本項目統計方面存在舞弊問題的分別占整體比例的23.58%、9.54%。財務舞弊類型較多,共有138種,且主要集中于貨幣基金、常規收入、營業收入與成本費用等項目,其中貨幣基金是借助關聯方資金占用的模式予以展開。因此,現階段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較為普遍,對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極為不利,有必要基于內部控制的視角強化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的有效識別,以緩解上市公司的風險問題,提高公司整體經濟效益。
二、基于內部控制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因素識別
(一)營運能力識別
上市公司營運能力主要是通過內部應收賬款與存貨周轉情況予以體現,債權人投資主體也是借助對這兩項具體指標的有效分析,明確投資公司的營運狀況,以及時識別這些公司是否存在財務舞弊,確保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一般情況下,企業營運能力越好,就代表其具備良好的資金周轉能力,也表明其實際運營管理能力良好。因此,在投資中債權人可以通過對所需投資的上市公司歷年來的經營數據進行統計對比,以查證其是否存在明顯變化,如果存在,就代表該公司整體經營波動較大,容易陷入經營困境中,發生財務舞弊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在同行業對比中,如若該公司營運能力相較其他企業差異過大,且其并未作出合理解釋說明,則代表其財務舞弊可能性會更大。
(二)盈利能力識別
投資者通過對上市公司的資產收益情況進行系統分析,明確其公司再融資水平,以有效識別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這也是強化對上市公司贏利能力識別的主要手段。一般來說,如若上市公司再融資水平不足,就會限制企業再融資決策的實施,因此許多上市公司為了有效爭取再融資的機會,會選擇借助財務舞弊的手段對公司盈利能力相關指標進行作假。同時,一旦上市公司贏利能力不足,就可能會面臨資金鏈斷開的危險,從而制約公司的正常運營,因此,許多上市公司也會選擇以財務舞弊的手段進行解決。
(三)關聯交易度識別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度作為檢驗其財務舞弊的重要指標,一般是需要通過科學計算應收賬款在企業總資產中具體比重的方式來衡量。由于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體系的影響,國內許多注冊企業與母公司、子公司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通常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主要表現在其賬面記錄上,而不會發生實質性的交易活動。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強化其關聯交易度,會選擇通過財務舞弊的方式,以有效粉飾公司業績,提升利潤額度,營造公司業績良好、利潤可觀的假象。
(四)內部治理結構識別
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主要涵蓋董事會、監事會與內部股權分配內容,一般情況下,企業內部股權分散管理,則有利于經營管理的自主選擇。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全面保障經營者利益,會選擇以財務舞弊的方式縮減股東利益,如董事會不能與經營者完全獨立,則可能會存在同謀舞弊的問題,因此,通過對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有效識別,可以強化財務舞弊風險的管理。同時,原則上監事會需要從董事會與企業經營者的管理下獨立出來,以確保全面行使其監督功效。然而,現階段國內許多上市公司內部監事會所擁有的權力十分有效,并不能充分發揮公司的監督功效,造成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一直存在。
三、基于內部控制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防范的有效對策
(一)建立健全股東大會內部治理機制
實踐證明企業內部股權結構越分散,其股東大會內部治理效果就越佳,進行財務舞弊的可能性就會越小。因此,上市公司為有效應對財務舞弊風險,必須強化股東大會內部治理結構的不斷優化,適當分散內部股東的股權,建立健全股東大會內控管理,以確保財務舞弊風險的有效控制。同時,上市公司還需進一步強化中小投資者對公司重大事項的表決權,通過累計表決、網上表決與限制表決等多元制度的建立健全,規范人員管理,全面提升公司的科學運營,有效降低財務舞弊風險。
(二)優化董事會內部治理機制
董事會作為上市公司內部重要的管理主體,其在強化內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必須重視上市公司董事會內部治理機制的不斷優化。一方面,上市公司需要立足戰略布局,規范董事會選任程序,適當強化中小股東的話語權,以有效牽制大股東;另一方面,細化內部董事會人員的提名管理規范內容,明確高級管理崗位必須執行一人一崗的分配辦法,且強化不同崗位的獨立設置,有效規范董事會與經營者的權力,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管理局面,杜絕財務舞弊現象的發生。
(三)完善監事會內部治理機制
首先,上市公司必須實施經理崗位選任管理,細化制度規范內容,明確具體人員分配流程,規范考核管理,確保經理職位能夠任人唯賢;其次,通過外部觀察員模式的應用,進一步削弱董事會對公司經營的過分干涉,強化監事會的監督功效;最后,重視內部監事會專業人員素養的全面培養,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與學習,打造一支專業的監事會管理隊伍。
(四)構建科學內控管理體系
完善的內控管理需要涵蓋內控環境的構建、控制評估的強化等多項內容,因此,必須構建科學的內控管理體系,從管理層著手進行上市公司內控環境的有效凈化,堅決制止虛報、謊報財務相關指標數據的舞弊行為,建立健全內部制度規范,細化管理內容,有效化解財務舞弊風險。
四、結語
財務舞弊風險對于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穩定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通過系統梳理現階段國內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現狀調查數據,明確主要的舞弊內容;其次,提出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關聯交易度與內部治理結構等都會引發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風險,因此需要強化對這些因素的有效識別,以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保障上市公司正常發展。最后,提出從建立健全股東大會內部治理機制、優化董事會內部治理機制、完善監事會內部治理機制與構建科學內控管理體系四方面進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風險的有效防范,以為相關企業同類問題的解決提供科學借鑒。
參考文獻:
[1]張龍平.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識別與證據收集[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0):138-144.
[2]張健.財務風險、家族控制與上市公司高管更替[J].管理工程學報,2015,2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