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和 云瀚漩 楊秀梅
摘要:不同的地域生態環境,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少數民族醫藥文化是少數民族世代智慧積累的結晶,近年來,在國家倡導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背景下,少數民族醫藥以其獨有的魅力大放光彩。那么如何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醫藥文化成了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現狀;保護和傳承
中圖分類號:TQ6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少數民族醫藥文化是我國醫藥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醫學上發揮巨大的作用,豐富了人類醫藥多彩的文化,少數民族醫藥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與大自然長期斗爭的結果,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少數民族醫藥在醫療、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下面就來談談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的發展現狀。
一、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的現狀
1.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內部因素
由于我國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傳承一般是以本民族口頭傳述、家傳、帶徒等形式以身傳授的傳統模式為主,因此,少數民族的醫藥很少有本地區以外的人士知道和了解,更達不到漢醫學那樣的眾所周知的程度;再者,少數民族醫藥在傳承者上也有嚴格的要求,甄選傳承人,而且不能隨意外傳,更有只傳男不傳女的習俗。這些陳舊的觀念,致使少數民族醫藥認識度不高,發展緩慢而滯后[1)。
2.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外部因素
一是藥材生長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近幾十年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的大發展,對原始森林大規模的過度開發,原始生態環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二是尤其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物質文化侵入我國市場,西方的醫藥也在我國迅猛的蔓延,對于我國民族醫藥的發展是一個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機遇,在加速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驅動下,我們更應該保護民族醫藥文化,充分發揮民族醫藥文化的魅力,在借鑒西方發達技術的同時,加速中國民族醫學和西方醫學完美的融合,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不斷地研究、探索、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道路來,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能站在金字塔頂端傲視天下。
二、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少數民族醫學同中西醫并肩作戰,對預防和治療疑難病癥,做出了杰出的貢獻。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再一次強調了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地位,只有民族強大了,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的舞臺上,由內而外產生民族自豪感。如何加強對它的保護和有效的傳承,是我們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1.加強文化品牌建設
加強民族意識,提高對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加大對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的探索研究,確保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在中國醫學界熠熠生輝。少數民族醫藥文化崛起晚,還沒有形成鮮明的文化特征,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發展也參差不齊,雖然個別具有自己的品牌,例如內蒙古地區著名的“蒙古正腦術”,蒙醫學者提出的“以震治震”學說[2],臨床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于不同的腦震蕩,施與不同的“震蕩”手法來治療,療效顯著,如此個性的民族醫藥品牌,要加大宣傳和推廣的力度,爭取早日走進千家萬戶和占領國際市場。再比如:獨家蒙藥——“掃日勞清肺止咳膠囊”“六味首烏顆?!钡戎T多少數民族醫藥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還沒有像云南白藥集團那樣享有明星般的光環。因此,加強品牌建設,保持屬于自己的內涵,永遠散發其獨特的魅力。對提升民族醫藥文化的名氣和影響以及保護傳承具有深遠的意義。
2.發揮媒體的強大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媒體本身就是一項潛力巨大的文化產業”[2]。數字化媒體技術以高效快捷成為發展的主流和趨勢,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媒體的優勢,加快民族醫藥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進程。實現家喻戶曉,為大眾接受、認可、使用和傳承,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發散性的互通網絡,取得廣泛的支持并建立媒體合作聯盟平臺。發揮媒體強大的作用,將少數民族醫藥文化不斷推向全國乃至整個世界,這是少數民族醫藥文化走出去的偉大戰略。
3.加大科研投入
目前民族醫藥發展落后的重要原因,歸根結底是科技研發費用不足造成的。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了蒙古民族臨床醫學實驗和開發基地,根據蒙醫學理論:追求保持體內生態平衡,針對患者不同的體質,以調理為主,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實現人體天然平衡的理想狀態。比如:蒙醫學中酸馬奶飲食療法,據史書記載,蒙古族祖先匈奴人,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掌握制造和釀造酸馬奶的技術,因為酸馬奶中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所以,酸馬奶具有改善體內營養物質,強身健體和治療疾病的作用,尤其對受傷造成的休克、胸悶、疼痛等不適有顯著的療效。精湛的蒙醫技術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但是往往由于現代化技術設備不健全等諸多原因,發展緩慢而滯后。因此,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民族醫藥資金的投入以及扶持力度,高度重視民族醫藥發展前景,引導民族醫藥走向欣欣向榮的明天。
4.注重人才和創新
科技興國,文化興邦的靈魂是人才的培養和挖掘。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和完善高等民族醫學院和醫學機構的建立,增加財政扶持力度,培養大批新時期的民族醫學人才。另外 ,革新觀念,摒棄根深蒂固舊的傳統思想,繼續保持民族醫藥天然取材,毒副作用小和治療慢性疾病上具有優勢的特點,結合現代化中西技術,不斷更新和創新,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結語
保護和發展民族醫藥,不僅僅是學術界問題,也是執行國家大法的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在現有的基礎上革新創新,是傳承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培養現代化高層次的民族醫學人才,保障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星火相傳,生生不息。同時也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進民族團結合作,加深民族友誼,實現經濟發展,對復興民族醫藥的偉大事業,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永兵,龔自力.工作訣竅知識在我國少數民族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的價值[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3):63-69.
[2]段莉敏,范艷存.我國少數民族醫藥文化保護與傳承政策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9,39(10):709-712.
[3]李妙然,王曉民.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與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9(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