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要:逆向思維不同于傳統的解題思路,簡而言之就是通過解題的結論來倒推出解題的分析過程,尋找問題成立的條件,因為一些題目通過簡單的順序推斷是無法獲得答案的,但是使用逆向思維能很快地分析出問題的架構,大大節約解題時間。本文將以高中數學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探究如何增強逆向思維訓練的系統性、靈活性和深刻性,以期進一步提升學生問題分析、創新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逆向思維;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的加深,教育界針對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重新定義教育教學的意義,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和教師也開始思考和轉變教育教學模式,因此產生了素質教育概念。素質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特別是創新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傳統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單一,通常采用單向型灌輸式,即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授知識,借助測試、提問等方式檢測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果,雖然這種教學模式效果明顯,但是并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甚至容易導致班級兩極分化的情況出現。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引進逆向思維能夠營造一種互動、創新的課堂氛圍,真正的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還能開發學生的逆向思維意識,在解題過程中使用倒推的方式,增大解題正確率。
一、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激發學生對逆向思維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像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更高,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更強,導致學生劉數學失去興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插人逆向思維案例,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興趣。例如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法,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問題,或者經典案例。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使用逆向思維。
二、在日常教學內容中滲透逆向思維教學
1.公式、定理、定義的逆用
公式、定理、定義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組成內容,也是滲透逆向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學生的課上發言情況以及課后表現情況發現,很多學生對公式、定理、定義等基礎知識背誦滾瓜爛熟,但是一到測驗的時候,就發現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不僅學生失望,老師也跟著著急。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掌握公式、定理、定義的內涵,更不用說靈活運用。例如兩角之和和兩角之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的逆用、倍角公式的逆用、正弦余弦定理逆用以及“1”的代換等等。
2.逆向分析
常規解題步驟是通過給定的條件來推斷結論,這種方式使用的非常普遍,例如二元一次方程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式,但是通過解題發展順序解題法多適用于未知數值有限的情況下,并且題目中給予了充分的推斷依據,但是對于一些條件有限的題目來說,這種常規的解題左法不僅計算復雜,并且經常容易出錯,特別是在解決不等式的成立、幾何問題的分析論證時,學生經常會遺漏可能結果。例如,若化簡|1-x|-|x-4|的結果為2x-5,求x的取值范圍,利用逆向分析思維可知,|1-x|-|x-4|可以化簡為x-1-(4-1)=2x-5,從絕對值概念的反方向考慮,可以推斷出符合x的值為1-x≤0,且x-4≤0,所以1≤x≤4。
3.反向求證
反面求證可以被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題目的結論來逆向推斷是否符合題目的條件,一種是根據題自的條件推斷出結論,經過一系列的論證判斷能否再反推回條件。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通過反向證明所得到的結果通常是否定形式的,證明結論的反面不成立,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證明答案正確。例如已知AABC,三邊為a、b、c,其中a=2n+1,b=2n2+2n,c=2n2+2n+1(n>0),證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因為知道了三角形的三個邊,為了證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可以考慮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的a2+b2=c2。因為n>0,所以2n2+2n+1>2n2+2n>2n+1,也就是c>b>a,又因為a2+b2=(2n+1)2+(2n2+2n)2=4n4+8n3+8n2+4n+1,且c2(2n2+2n+1)2=4n4+8n3+8n2+4n+1,所以a2+b2=c2。
三、提升學生逆向思維策略
1.直觀教學法,培養學生對逆向思維的感性認識
直觀教學方法是當前最為有效的一種逆向思維訓練方法,加之高中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學生的代人感不強,使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要加深學生對定義、定理、公式的理解程度,不要僅僅停留在“講過”“背過”,還要落實到“會過”“用過”。其次,可以使用多媒體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注意力集中,最后弓!用趣味性的例子,例如自助餐廳一直因為顧客浪費食物而苦惱,為此餐廳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規定:凡是浪費食物者罰款十元,結果生意一落千丈,后來經過別人提點,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即:凡沒有浪費食物者獎勵十元,結果生意火爆,食物浪費的情況也大大改善。正是這種逆向思維,站在顧客的角度考慮,才很好地解決了問題。
2.深耕逆向思維滲透途徑,養成結論導向解題能力
逆向思維的培養和滲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并且有意識地通過多個途徑增加逆向思維訓練。例如上述在定義、定理、公式等教學中使用反推方法,或者在函數、幾何問題解題過程中應用從結果到問題的解題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逆向思維、應用逆向思維并且“愛上”逆向思維,靈活應用。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逆向思維訓練有助于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果,也是解決一些特殊問題的捷徑,在課堂教學中加強逆向思維訓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更加深入地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作為教師也要建立素質教育理念,增加創新性教育教學方式的應用,教師也要轉變自身的角色認知,從教育者轉變為“學習者”“研究者”和“輔助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思考和探究,實現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邱珩.初探遷移思維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53.
[2]毛啟干.關于創新思維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