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班級建設主要內容包括班風、學風、組織、制度和文化建設,但傳統的班級制度與大學生個體意識覺醒、社會環境的影響、輔導員職能的泛化之間的矛盾逐漸突出,高校班級建設面臨新的挑戰。積極心理學主要探討如何以積極的方式促進個體和群體的幸福,這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本文旨在以積極心理學為切入點,討論如何進行班級建設,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班級建設;學生管理
一、引言
積極心理學在21世紀初引入國內,2018年7月印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表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高校一般根據年級和專業的劃分班級,班級的成員會在溝通與互動的過程中形成某些共識,形成班風。良好的班風充滿著尊重、團結、互助、理解等積極氛圍,能促進班級個體和班級團體的共同成長。作為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物質文化環境,班級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如何利用班級建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高校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環。
二、高校班級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班級制度缺乏創新
目前,作為在高校中開展教學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活動單位,班級以專業劃分,受制于學校的學生管理規定,缺乏班級內部的互相監督與個性化的班級規章制度,部分學生干部缺乏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班級的管理簡單,班級活動較少且單一。并且,大學生仍然處于被教育、被管理的地位,自身的綜合發展需求被忽略,在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被削弱。
(二)大學生個體意識覺醒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滲透,以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深入發展,大學生群體更加重視個性發展與表達、切身相關的利益以及個人的興趣與喜好。一方面,這會導致大學生對個體意識的關注超越對班級意識的關注,對班級集體事宜采取冷漠的態度,從而影響班級建設進程。另一方面,隨著個體意識的覺醒,大學生在決策時往往以個人意愿為主,思想上容易發展成精致的利己主義,如何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正確引導,對于班級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輔導員職能的泛化
在高校管理結構中,輔導員實際承擔了班主任的部分功能,但由于事務性工作繁多且重,雖然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卻沒有時間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對于班級建設的投入較少,使得班級建設未發揮出應有之力。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班級建設
(一)充分發展學生個性
與中學階段不同,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域和家庭氛圍,所以每個學生身上有著不同的個性與價值觀。即便是個性不同,每個學生都渴望在大學得到認同,追求自我的發展。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個性特征能促進個體的向上發展,一個積極的環境會給予個體更多的支持與動力。所以,在高校班級中,以性發展為目標,豐富班級管理內涵,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在校表現,創造積極的交流環境。
(二)重視班級朋輩教育
將擁有龔同興趣或目的得學生聚集起來,利用團輔為載體,發揮學生朋輩教育的關鍵作用。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提高學生們的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通過朋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有益互動,來改變學生間不良的學習風氣,通過學生間的認可與交流來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在集體中受益,在班級中鍛煉自己,讓學生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學生能夠發現身邊的亮點。這種模式的建立讓班級整體氛圍活躍起來的同時,也使得班級中每個人的意識也都得到了加強,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平行教育”的效果:個體影響群體,群體影響個體。
(三)積極打造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指的是在實踐的過程中,被班級的大多數成員普遍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如果一個班級擁有健康、積極的班風和學風,班級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和諧,不僅有利于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心理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和諧氛圍會滲透到班級成員的個人發展中去,無形地激勵學生尋求自我實現。反之如果一個班具有灰暗、消極的精神面貌,那么班級整體將失去凝聚力,班級成員也會失去積極向上的熱情和斗志??梢哉f,一個班級的精神文化與每一位班級成員的發展都是息息相關的。為了避免班級精神文化在建設中出現表層化、形式化、空洞等問題,班級建設者可以有選擇地吸收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以自已作為示范,培養個人身上積極的特質。同時關注每個成員的現有狀態,幫助班級成員認識到自己身上不合理觀念和缺點,在整個班級中倡導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
四、結語
積極心理學注重積極力量和美德,這與班級建設與班級成員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學生需要發展、激勵和鼓勵,而班級文化可以很好地完成這樣的教育功能,利用日常生活和朋輩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并產生持久、長效的影響,為班級成員的成長與發展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
參考文獻
[1]李唯.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建設初探[J].中小學德育,2015(04):34-36.
[2]鄭春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班級心理文化建設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4,16(11):98-100.
[3]鄔旭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班級建設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