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
摘 要:課后作業屬于課堂教學的延伸,在深化與鞏固學生學習成果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以課后作業為東風,吹散英語教學的“霧霾”。文章從創新課后作業的布置形式入手,探討趣味性課后作業、生活化課后作業、視聽性課后作業、層次性課后作業的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課后作業;英語教學;核心素養;趣味性;生活化;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2-0111-02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方式要創新,課后作業同樣要豐富多彩,促使學生在課下時間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鞏固課堂所學,實現課堂上下的深度融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多元化的課后作業,以此為東風吹散英語教學的“霧霾”,為學生后續學習與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發揮出作業的效能。
一、 布置趣味性課后作業,吸引學生主動完成
青少年學生往往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對于課后作業而言,如果缺乏趣味性,學生很難積極、高效地完成。因此,教師需要布置一些趣味性課后作業,像口語交流、表演、游戲、制作手工等,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完成,讓作業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一次愉快的經歷和體驗,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收獲更多樂趣,鞏固所學知識。
以Seeing a doctor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圍繞“看病”展開,討論常見病癥,運用情態動詞should提建議,用shouldn't提出不能做什么。當學完課文內容后,教師可布置一個對話表演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病人與醫生,合作編創對話,且搭配肢體動作、表情進行表演,模擬看病情形。如下即是一段病人A和醫生B的對話表演。
A: Good morning,doctor!B: Morning,What's wrong with you?A(表演頭疼癥狀): I have a headache. B: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A: Since last night. B: Let me look(給病人把脈、量體溫). You have a fever!A: What should I do?B:Here are some pills for you.You should take them three times a day and drink more water. A: OK.Thank you.
在表演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以當裁判,從發音、流利度和詞匯準確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選出優秀搭檔給予獎勵。這樣,教師根據單元話題布置情境表演類的課后作業,指導學生結合個人所學知識表演對話,顯得極具趣味,能使學生主動融入英語世界,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水平。
二、 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鍛煉學生運用能力
英語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新課改也提出教學要走進生活,所以在課后作業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布置,使其感受到英語語言的應用價值。對此,英語教師應當努力尋找單元主題同現實生活的銜接點,指導學生通過英語交流研討、知識競賽、外語角等多種形式完成作業,或者讓他們模擬生活情境進行對話、描述生活現象等,鍛煉他們靈活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以Dream job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理想職業”,重點是教授學生如何運用自己掌握的單詞、詞組及句型來介紹自己或他人的夢想職業。教師可布置一個交流研討類的課后作業,先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圍繞各自夢想的職業寫一篇短文,如:A dream is to a man what wings are to a bird. Same for me, I have a dream job. There are many jobs, but I only like to be a singer.Because singer is always beautiful and active. They are good at singing and dancing. In 20 years' time,maybe you will see me on TV. 然后,教師組織他們以演講形式分享和討論,克服害羞與膽怯心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這樣學生運用個人所學知識先書面寫作,再口語交流,就能使其大膽描述自己的理想職業,增進英語與生活的關系,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
三、 布置視聽課后作業,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提倡作業的多樣性,還要涉及視聽、說唱等方面,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作業中擺脫出來,促使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和完成作業。英語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并結合教學目標與英語知識的特點,布置視聽類課后作業,要求他們在課后時間觀看一些英文動畫片、閱讀英語小故事、學唱英文歌曲等,使其充分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與精彩。
以Thanksgiving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圍繞“感恩節”展開話題,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帶領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了解感恩節,融入感恩節的起源、食物、風俗習慣和慶祝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識,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課后作業方面,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視聽作業,為他們提供標準的英語聽力練習材料,要求學生回到家中利用電腦或手機觀看有關感恩節的動畫片,像Let's Give Thanks、Thanksgiving Day、Thanksgiving等。或者要求學生傾聽和學唱一些有關感恩節的兒童英文歌曲,如Thanksgiving song、Do The Turkey Hop、It Smells Like Thanksgiving等;或者讓他們在家長指導下看英語繪本故事,包括The First Thanksgiving、10 Fat Turkeys、The Night Before Thanksgiving等。
上述案例中,教師擺脫了朗讀、書寫、背誦作業形式的局限性,轉變成觀看英語動畫、聽唱英文兒歌和閱讀繪本故事,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感恩節,學會感恩。
四、 布置層次性課后作業,滿足整體學生需求
從當前英語課后作業完成現狀來看,無論作業形式、內容如何,均有部分學生無法按時完成作業,或者質量低下,甚至存在抵觸心理。原因之一在于教師習慣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所有課后作業標準都一樣。為走出這一不利局面,英語教師需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精心布置層次性作業,使學生根據個人能力選擇符合其水平的作業,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他們均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以Numbers and animals的教學為例,在課后作業環節,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學習過的動物單詞,包括:pig、duck、hen、dog、cat、rabbit、cow、horse、sheep等的單復數形式,以及從one到twenty二十個數字,然后布置層次性作業,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作業。具體來說,針對英語水平較弱的學生只需復述課文內容即可,描述farm中的所見所聞,重點是動物與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水平一般的學生以復述課文為前提,模仿農場主的身份介紹farm中的動物及數量;而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自己或與同學一起編創一個參觀農場的小話劇;同時,如果班級內有繪畫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簡筆畫形式繪制一幅農場圖,為動物標上英文名稱。這樣,教師通過布置層次性課后作業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使其結合自身最近發展區選擇性完成作業。
參考文獻:
[1]白云.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英語作業設計——讓小學英語作業智趣飛揚[J].小學教學參考,2019(24).
[2]靳帆,蔡寧.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8(32).
[3]賈煒茵,關世民.國內中小學英語家庭作業研究綜述[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