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學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路徑。文章對小學音樂階梯式教學策略展開具體探索。以階梯式教學為策略開展綜合藝術實踐課,要求教師深度分析音樂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小學音樂教學方式、方法的實效性,科學地把握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在規律;還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深化音樂實踐與生活實踐的融匯,以促進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階梯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2-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8-0102-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具體需要,不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今,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以教師為主體,讓學生被動地接受音樂知識,只重視教學形式,沒有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調動,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階梯式教學理念的滲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建構新型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
一、簡析階梯式教學的理念
階梯式教學可以通過圖表、視頻、數據、文字等方式客觀地記錄下學生在不同階段階梯任務的完成情況,有效地、突出教學評價的作用;為不同級別的學生提供不同層級的目標任務,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通過一個個階梯任務的達成,反過來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提供了緊扣音樂主題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展示平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是一種關注“課堂鏈”(先由教師帶優生,再由優生帶中等生,再由中等生帶后進生,然后教師再布置新任務的循環反復的遞進向上)的新型教學模式,最后達到不同個體的最佳狀態。階梯式教學能以簡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到晦澀難懂的音樂知識,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階梯式教學是學校音樂課堂教學、藝術教育教學的創新改革,是教學模式的創新,也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20多年來,該理論已經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上,并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可以分為語言智能、空間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身體運動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然認知智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因此,針對學生來講,某方面的差別不代表能力的差別;某時期的差異,不代表終身的差異。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入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的學生,分層設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自信,有利于深化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階梯式教學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科學性有機結合,發揮個體的內在力量;也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其水平的發展機會,操作性比較強,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階梯式教學中,教師注重過程的價值,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階梯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定目標、自找辦法、自我評價、自我負責,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避免片面追求成績的局限性,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音樂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音樂成績,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階梯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極強,符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尤其兼容基礎較弱的學生需要,容易入門,且能幫助學生快速提高,也能滿足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的難度需求和強度訓練。階梯式學習法的真諦主要是為學生建構科學的階梯水平體系,引導學生積極認識自身的發展水平,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設置階梯式教學目標,實施自我教育,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簡析階梯式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階梯式教學就是在教學中以班級授課制為前提,為學生從多個層面與角度搭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與個性發展需求的階梯教學方式。有效地將階梯式教學法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分別設計和搭建適合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平臺,以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獲得審美的體驗,陶冶高尚的情操,進而確保實現音樂課堂教學價值的最大化。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在階梯式教學模式下自主學習、主動求知,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層層遞進地設計縱向的教學環節;在幫助學生在輕松掌握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分級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完成從簡到繁的音樂目標。各層次學生在適合自己的空間中學習,這能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要求,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利于挖掘較高層次學生的音樂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難以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可能會出現自信心降低的情況,不利于開展后續的學習活動。因此,在階梯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片面追求成績,應更注重過程的價值,強調各層級階梯以及各教學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學生內在世界的整體發展。
(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促進學生認知思維的發展
階梯式教學以《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新理念為導向,是對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可以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階梯式教學中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可以為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創新,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將音樂實踐與學生的具體生活實踐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探究式學習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道德素養、創造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從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認知特點入手,在相同內容的教授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把學生分為若干階梯,不同階梯的學生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梯學生的變化,定期對階梯成員進行調整重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活動中取得進步。按照人的具體認知,要對規律進行反復深化,應用環繞式階梯的展示方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高梯生通過不斷示范來影響帶動低梯生進步,幫助其環繞向上,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目標促進認知水平的提升。
(三)彰顯人文價值的主題,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
通過階梯式的研究活動,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社會實踐、文化教育、藝術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強化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彰顯人文價值 主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寓教于樂,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著重從開展教學設計、轉變教學模式、抓住教育核心、培養學習動力和注重素質培養入手,進行階梯式教學研究。教師通過一系列新的課題引入、問題引導、邏輯推理、興趣激發等思維階梯的設置與教學過程,來創造"以學生個體發展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創建思維型課堂,開發教學資源,提供橫向、縱向、循環向上的個體與集體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平臺,從而使學生更加自覺主動,更有學習活力,更具個性。這樣更符合個體的學習特點,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也為高效音樂課堂的順利實現提供重要的基礎。
綜上所述,階梯式教學是深入音樂學科的反思性教學;階梯式教學是觸及心靈深處的對話式教學;階梯式教學是促進持續建構的教學;階梯式教學是建構深沉意義的理解型教學。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音樂實踐與學生的具體生活實踐有機結合,有利于深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探究式學習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新世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和掌握階梯式教學法則,將之作為音樂學科課堂改進的著力點,變被動課堂為主動課堂、變任務式課堂為創新型課堂、變接受式課堂為學習型課堂、變灌輸式課堂為思維型課堂。
參考文獻:
[1]顧 燕.小學音樂階梯式教學低年級合唱啟蒙初探[J].當代音樂,2015(23):35-37.
[2]周 珺.制作小學音樂多媒體課件的方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7(2):79-80.
[3]王 曄.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關于提問的思考[J].教育界,2015(2):172.
[4]李秀文.也談音樂課中的創新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3):173.
[5]吳康亞.基于教材階梯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11):205.
[6]徐慧娟.初中作文教學階梯式訓練的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19,38(11):38-40.
[7]高愛華.階梯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9(2):43-44.
[8]倪靜巍.有效的律動:打造中學音樂卓越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7(15).
[9]林中訓.注重階梯式上課行為培養初中生學習能力[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2(12):40.
[10]謝金華.淺談流行音樂對初中音樂教育的影響及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1):58.
課題項目:1.寧德市普通基礎教育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立項課題“小學音樂梯臺式教學研究”(XD102);2.霞浦縣教育科研立項課題“以體驗為重點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研究”(2019X—169)。
作者簡介:徐小兵(1979—),女,福建霞浦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