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敏
【摘 要】現在的教育體制中往往家長和教師只關心孩子的分數高低,而對于學生的德育有所忽視,這就造成了現在很多有才無德的義務教育的失敗者,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孩子小時候抓起,從學生小學就開始重視以德育人。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語文有著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著它獨有的一些特點。本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加以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立德樹人;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1-0041-02
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忽視學生的德育
小學雖然開設了有關德育的課程,但是很多教師不重視。教師們的不重視,又讓學生更加覺得學習這門課沒有用,時間越長,學生的德育意識越薄弱,德育修養也越差,品行不端正的學生人數增多,嚴重威脅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從大的方面來說,向社會上輸入了很多品行不正、不合格的人才。
(二)學生對德育不感興趣
小學生心智尚未發育完全,對于這個世界也是處于認知的萌芽階段,在面對語文課本上形形色色的文字和篇幅較長的文章時,缺少一定的興趣,要讓學生對德育感興趣,就要先讓他們對語文課堂產生興趣,然后教師再慢慢地,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三)教師專業性不夠
很多教師,在進行培訓的時候沒有接受過優秀的德育知識,所以雖然已經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無法很好地落實,這就是教師的能力不夠,對德育方面的專業性不強。
二、滲透策略
(一)明白德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提出了要立德樹人的觀點是十分明智的,好的決策需要有強的執行力,才能更好地讓政策落到實處。要讓教師和學生都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先從教師人手:一是要讓教師意識到德育的必要性,就要加大對于德育優勢的宣傳力度,這才能為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打好基礎;二是要讓教師明確把對學生的德育寫進教學目標里,落實到課堂學習中去,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與德育有關的事例。讓學生在教師的諄諄教誨中體會到德育的意義,加強對自身的德育,完善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德育與語文閱讀相互滲透
語文課堂上,學習語文教材上的課文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在學習中,教師更是可以對現代多媒體技術加以利用,例如:在學習《找春天》這篇課文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優美的文字描寫感受春天的美好;另一方面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關于春天的美麗圖片、優美的音樂,或者拍攝的記錄春天的短小視頻,這些都可以為語文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受美的韻味,學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保護美好的事物,珍惜美好的東西。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培養一顆美好的心靈。
(三)德育與識文斷字相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生字生詞是每一節課的必學任務。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帶著學生一遍一遍地讀字詞的讀音,還有把掌握字詞的任務放到課后作業上,要求學生抄寫字詞,背誦課文。甚至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抄寫的字詞遍數不在少數,或者直接把字詞抄寫作為對犯錯學生的懲罰。這樣傳統的識字教學不僅僅毫無新意,而且非常容易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把德育與識文斷字很好地配合起來。例如:在學習“動”這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個字進行組詞學習,比如有的學生會組詞成“動手、動粗”等暴力一些的詞匯,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告訴學生跟別人打架動手或是動粗都是不對的,是不可以去做的事情。
(四)營造好的課堂氛圍
要想收獲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保證有好的學習氛圍。一個班級的課堂氛圍是這個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體現。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去尊重學生的想法,試著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盡可能多地給學生鼓勵,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少指責和批評學生,要跟學生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幫助學生解答一些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現在必須提到的熱門話題,是一個正確的、偉大的教學改革方向。但是好的政策,必須有好的落實程度來保障,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將德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保障了落實的可行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文化知識時,受到良好的德育,提高他們的思想品質,豐富他們的內心情感。
參考文獻:
[1]段曉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6).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