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小學生的特點,提出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營造良好班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科技性確保民主選舉、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互動性增強民主交流等多項措施,促進小學班級民主管理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新媒體 小學班主任 民主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A-0087-02
班級民主管理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以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及承擔自身責任為前提,由全體班級成員共同參與的一種班級管理形式。新媒體時代的小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網絡技術的運用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變化也對小學班主任的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技術,更新觀念,改進管理方法,縮短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拉近師生關系,使班級民主管理能夠更加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營造良好班風
依托于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可以選擇的信息交流手段更加多樣化,例如利用手機短信、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博客、釘釘群、“校信通”等方式,這些信息技術的引入也為班主任民主管理方法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目前,微信群以其快捷便利的優勢成為家校聯系的重要平臺,然而在使用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微信群的使用過于單一,更多地用在教師收發作業、發布通知、家長詢問情況、矛盾投訴等方面,而我由于工作繁忙也無法實現隨時在線解答,班級中逐漸出現師生關系冷淡、家校溝通不暢等問題。這些問題表明,班主任要利用微信群進行班級民主管理,就應當充分利用微信群的溝通及傳播特點,增加其使用多樣性,及時傳遞先進的管理理念,將優秀的教育信息分享給學生和家長,在出現問題時,及時利用微信群的優勢引導討論風向,化解矛盾。
例如,在我的班級微信群里,經常有家長提出對孩子習慣培養及彼此相處等問題的擔憂,通常家長之間也會就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但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家長往往無法獲得準確而實用的答案。為此,我與家委會多次商議,決定委托三位時間相對充裕、富有微信群管理經驗的家長擔任微信群管理員,負責家長的問題收集整理工作,同時,我與教育專家聯系,邀請專家就匯總的問題進行定期的直播講座,并在線互動答疑。自實施以來,教育專家向家長做了《培養孩子學習好習慣》《小學生心理剖析》等一系列直播講座,并解答了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何在家督促孩子學習”“如何解答孩子的日常提問”“如何引導孩子形成學習自覺性”“如何指導孩子處理同學關系”等問題。聽完講座之后,家長的焦慮情緒均有了明顯的緩解,對于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也有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改善。
此外,我堅持更新班主任博客、朋友圈及微信公眾號中的內容,分享各種教育心得、科普文章、激勵美文等,供家長和學生參考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創作投稿,我擇優在公眾號上予以發布,學生對此興趣高漲,學習心得、解題竅門、文學創作、繪畫攝影、創意手工、幽默小視頻、旅游見聞等多種投稿絡繹不絕。此舉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學生紛紛表示“我們班特別有趣”“在咱們班不管什么事兒,只要你說出來,一定有辦法”“幫助同學讓我覺得很快樂”“班級的事兒是大家伙兒的事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班級已經形成了積極向上、樂于分享、平等溝通的班風。
班級民主管理從來不是孤立進行的,它需要和諧、良好的班風與之配合,才能發揮預期的作用。多樣化的新媒體技術為班風的營造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起到指導作用,幫助學生了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班級事務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從而更好地實現班級的民主管理。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科技性,確保民主選舉
班級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民主精神、體會民主含義,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民主觀念,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我國現代意義的班干部制度自20世紀50年代確立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已從傳統的班主任指派、推選或輪換等形式逐漸轉變為民主選舉,小學階段的班干部選舉是學生以“小公民”身份對本班事務的主動參與,也是對自身權利的認知和行使,有利于促進公民意識的形成。
我在以往的班干部選舉中,先后采取過舉手表決、無記名投票等方式,候選人的產生則是由教師指派和學生自己舉手報名。但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雖然名為“民主”,但在選舉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各種不足。例如,在之前的一次體育委員選舉活動中,很多學生舉手報名參選,但我發現小A同學幾次遲疑都沒有舉手,最終他沒有報名參選。事后我詢問小A同學:“你為什么不愿參加選舉呢?我記得你的短跑成績非常不錯的。”小A同學猶豫了很久才低聲回答:“我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如果我舉手了,怕老師您看到了會說我。而且不是誰都知道我短跑很好呀,我看到我的好朋友舉手了,我以為他會幫我說呢,誰知他是給自己報名的。”從小A同學的例子可見,學生對于這樣的“民主選舉”仍然顧慮重重。此外,在選舉過程中,時常出現因多次舉手導致選票不準確、不愿寫選票而放棄投票等情況,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前段時間,由于一些變故,班里的幾個班干部職位需要重新選舉,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選舉,我針對之前出現的情況,嘗試利用微信進行班干部選舉投票。首先,我在微信群中公布競選職位,請學生自行報名,再利用微信小程序中的投票工具,將匯總上來的參選學生姓名設為單選項,建立起在線投票。與此同時,我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為自己的競選加分,發布在微信群里供全班同學參考。
這一次的競選恰好包括體育委員競選,我很欣慰地看到小A同學的名字出現在了候選人名單中,并上傳了一段他的短跑視頻。在視頻中,小A同學精神飽滿地熱身、拉伸、起跑、抵達終點、向鏡頭展示秒表數字,又帶著自信的笑容對著鏡頭講解短跑的注意事項,邏輯清晰、演示準確。其他學生也紛紛上傳了自己制作的競選視頻,有人發表了參選演講,有人針對參選職位制作了“才藝”演示視頻,學生熱情高漲,認真觀看、仔細對比,參與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將建立好的投票鏈接發布到微信群中,由全體學生點擊投票。完成選舉后,學生對于選出的新班干均表示認可,小A同學如愿地當上了體育委員。
多媒體演示及在線投票的方式能夠幫助部分學生克服膽怯顧慮心理,也為每一位參選者提供充分展示自身特點的舞臺,使學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參選人,從而選出合適的班干部。此外,在線投票杜絕了舉手、唱票等方式導致的計票失誤問題,點擊選項的方式是慣用手機、電腦的當代小學生更加熟悉的方式,他們更樂于使用。將選舉權完全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輕松、便捷、熟悉的環境中真切地行使了民主選舉的權利,感受到班級事務由自己做主的民主氛圍,從而逐漸形成民主意識。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互動性,增進民主交流
在傳統模式下,師生間的交流往往局限于面對面的“一對一”或“一對多”,雖然這一交流方式具有直接有效的優勢,但也往往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學生面對老師時往往存在一些畏懼情緒,無法敞開心扉訴說真實想法,而缺乏良好坦誠的溝通是阻礙民主管理貫徹執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媒體技術為師生提供了不受時空制約的交流方式,即使交流雙方沒有同時在線,也能夠有效交流信息。為此,我在班級中公布了自己的郵箱,并鼓勵學生在微信和QQ中加我為好友,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語音、文字等方式與我交流。
上個學期,部分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表現有些異常,他們非常抵觸跑步,并且在體育老師督促他們堅持鍛煉時露出憤怒和恐懼的表情,當我詢問他們緣故時,他們卻緘口不言。一天晚上,我收到了一條微信私信,是一位學生發來的一條鏈接,我打開才知道,是一段關于學生跑步猝死的訊息,說的是某地學生在上體育課測試1000米時昏倒,老師給學生做了人工呼吸后仍堅持讓其跑完,造成學生猝死。發來消息的學生告訴我,這一消息已經在同學中傳開了,由于體育老師平時較為嚴肅,對他們的要求比較嚴格,且他們都沒有關注體育老師的微信,無法在線交流,同學們不敢與他當面說明,而且很擔心發生同樣的事情,所以不敢參加長跑。我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刻上網查詢,發現真實情況是孩子昏倒后,現場教師第一時間急救并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學生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有人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不負責任地編造了上述訊息,當事人已經被警方行政拘留。我第一時間在班級群中發布真相,消除了學生的誤解,使學生不再懼怕長跑。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于信息傳播渠道有限,班主任能夠掌握信息傳播的主導權,而新媒體時代具有海量的信息資源,學生通過網絡能夠輕松獲得資訊,其中可能充斥著具有負面影響的內容,小學生缺乏足夠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響,若缺乏及時的溝通交流,容易造成師生間不應有的誤解,這既是新媒體時代的弊端,也是其優勢,班主任應當科學利用、深入了解,以其長擊其短,利用強大的網絡搜索功能和自身的分辨能力為學生提供積極、準確的信息,并利用即時通訊軟件,避免小學生直接面對老師時的心理壓力,從而更加順暢地實現深入溝通,準確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新媒體視域下的小學民主管理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班主任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堅持服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確保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協商,幫助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觀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逐漸形成民主意識,構建更加理想的班級共同體。
作者簡介:張秀瓊(1984— ),女,廣西合浦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研究。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