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倩
【摘? 要】幼兒的語言發展離不開幼師的引導教育,幼師需要借助周圍環境來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區域活動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本文依次介紹了區域活動的內涵,及開展區域活動的相關思考,旨在強調區域活動對于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區域活動;幼兒教育;語言表達能力
幼教改革中重點強調了區域活動,區域活動不同于集體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參與者更加放松,不受規則的約束。兒童區域活動中形式多樣,通常通過小組形式來組織,鍛煉兒童間的合作意識。這種形式的活動,有利于展現出幼兒的本真,而且不受拘束的活動中,幼兒的個性也得以發展??偟膩碚f,區域活動優勢有三:其一,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方式,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其二,為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平臺;其三,鍛煉幼兒的學習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目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在區域活動中更多的重視集體語言教育,忽視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還有就是過于生硬地注重掌握知識,而不顧學生的興趣點在哪。沒有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來思考教學過程。
幼兒的學習需要經歷從具體到形象再到抽象到再具體、再抽象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身體多個感官共同參與才能加深印象,最后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區域活動的形式多樣,主要依據幼兒的興趣點及成長需要設置了積木區、語言區、科學區和生活區等,給幼兒提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環境和機會。幼兒期是語言發展關鍵期,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好這一時期,給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恰好區域活動就可以為幼兒提供自由發展的環境,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接觸到很多有利于語言發展的素材,還可以在同伴、老師的交流中鍛煉自己的思考問題、語言表達能力。
1.創設適宜的語言交流環境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把教育活動貫穿于幼兒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參與的活動,然后自主參與活動交流、討論等,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并嘗試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我們要給幼兒創建適宜的環境來進行語言教育,比如:語言區活動、美工區活動、科學探索區活動和數學區活動等,不同形式的活動所帶來的語言教育是不同的,舉例來說,科學探索區的活動一般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會主動進行探索,并且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并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逐漸養成自主思考,主動交流的習慣。如:在觀察黃豆發芽過程時,教師提問“什么樣的豆子是發芽的呢”、“發芽的豆子跟沒發芽的有什么區別呢”,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感官活動,繼而引發學生思考,最后鼓勵學生說出來,這個過程不僅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可以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其實,無論哪種區域活動,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來引導幼兒說出來,并且有足夠的細心來觀察幼兒活動中的表現,我們就可以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很好的交流環境。當然,這種交流有一定的藝術性,不能太過生硬,為了教而說,應當順其自然,讓幼兒想說而說出來,這樣的引導過程才是成功的,值得推崇的。
2.提供童趣化的材料
幼兒階段,是各種思維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了解這個世界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愛觀察、好奇心強、喜歡問為什么,我們合理利用幼兒這一特點,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各種童趣化材料,吸引幼兒來關注這些材料,并且給這些材料賦予適當的真實性和鮮活性,讓幼兒與材料間主動對話。這些材料的選材很重要,首先必須是無害的,不能對幼兒的身體成長帶來任何不利因素,其次要跟實際生活相聯系,不能漫無邊際的胡亂取材,最后,要傳遞正能量,幼兒階段的思維能力較弱,會更容易記住和相信外界的信息,所以幼兒語言教育中必須要注意的就是所傳遞的語言信息要積極向上。以“小矮人”制作為例,課前老師準備了幾個喝完水的空瓶,然后用膠水把小朋友的照片貼在空瓶頂部,旁邊放了各種顏色的毛線,幼兒看到貼了照片的空瓶好像一個個小矮人,但是小矮人沒有穿著衣服,于是幼兒看到了旁邊的毛線,并用毛線來給小矮人穿衣服,沒多久,衣服穿好了,幼兒問旁邊同學“看,我給小矮人做的衣服,好看嗎”,另一個同學說“好看,可以教教我嗎”,在你一句,我一句中,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3.擴展幼兒感興趣的話題
興趣是關注的開始,也是交流的開端。只有在面對感興趣的事情時,我們才會把注意力投向這件事情,同時也才會主動去吐露心聲,不僅我們如此,幼兒也是這樣。因此,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教師要抓住幼兒的這一特性,多開展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發幼兒主動交流。以“動物王國”活動為例,幼兒們各自扮演不同的動物,然后根據教師的描述進行表演和交流。活動中,有的幼兒開始分心、走神,突然教師用很害怕的語氣說“小兔子在愉快的玩耍,結果旁邊有只老虎在虎視眈眈的盯著兔子,兔子應該怎么辦呢”,教師話語剛落,幼兒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為兔子想辦法,有的說“讓兔子趕緊喊救命”,還有的說“讓兔子趕緊跑”,兔子的扮演者,更是表現出恐怖的神情,認真的聆聽大家的建議。在這個過程中,以幼兒喜愛的各種小動物入手,同時加入緊張的氣氛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幼兒創作說話的機會。
4.提供材料引發幼兒討論或合作
區域活動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寬松的語言環境,這里的一切都是充滿鼓勵和平等和諧的。幼兒們可以在活動中,可以通過自由地操作提供的材料來感受活動的內容,還可以跟同伴進行交流合作,更好的體驗活動。以“乘坐公共汽車”活動為例,同學們需要自行結成小組,小組成員3個人,一人扮演公共汽車司機,一人扮演售票員,另一人扮演乘客。活動開始后,同學們開始思考“我要跟誰一組呢”,思維較快的、性格較外向的同學已經開始主動尋找伙伴,開始詢問“你可以跟我一組嗎”,另一個同學愉快的回答“好呀,我也正想問你呢”,很快同學們就結好了小組。接下來就是分角色的時刻了,“我想當售票員,可以嗎”,突然,有同學提出問題,“當然可以,那我做乘客吧”“好呀,那我就是公共汽車司機嘍”,就這樣,他們愉快的分好了角色,開始了和諧的旅程。通過這個活動,同學們利用禮貌用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征求其他人的意見,對于幼兒的社會發展十分有利。
5.結束語
通過區域活動,我們可以很好的鍛煉幼兒的傾聽、交往和思考能力,還可以加深幼兒對于詞匯、語句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交流意識。所以,我們要利用好區域活動的優勢,發展幼兒語言。通過教師的啟發、鼓勵來促進活動中幼兒之間的交流、自己想法的表達,最終達到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目的。
培養和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途徑有很多,但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引導幼兒思考并說出來。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最大限度給幼兒自由空間,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借助不同的場景和語言環境,引導幼兒說出來。教師更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師的專業夠硬,知識面夠廣,隨機應變能力夠強,才能利用更多的教育資源,在區域活動中調動幼兒身體各部位的參與,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5-6歲幼兒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行為的研究[C].華中師范大學,2011.05
[2]周梅林.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汝茵佳.幼兒園環境與創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張加蓉,盧偉.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蘇州市吳中區尹山湖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