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宋方芳 周大坤 林曉滔 王文泉
[摘? ?要]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傳統體育文化是推動民族村寨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研究者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邏輯分析、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以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傳統體育文化的互動發展為研究對象,分析兩者的互動關系解構,探討其互動效應并提出了互動發展策略,旨在促進兩者共同發展,為進一步落實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傳統體育文化;互動發展
民族地區農村學校教育是教育發展的薄弱點及難點,也是鞏固教育扶貧成果的重要環節。而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及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可以從發展學校體育入手,推進民族地區農村學校教育的發展。面對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相對滯后的現實,可以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發揮地域優勢與地方特色,助力學校體育發展。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民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民族中小學和民族地區的體育學校應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創造條件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正式體育課程或鄉土教材內容”[1]。為此,研究者積極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學校體育的結合,分析二者的互動效應并提出了互動發展的可行性策略,旨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及民族傳統文化的共同發展。
一、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互動關系解構
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民族地區農村學校是傳承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陣地,而學校體育是傳播傳統體育文化的主渠道,推動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促進著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對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重要又艱巨的工程,而學校教育是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有效方式。其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入學校的社會影響力,以及保護與傳承的實際效果均遠高于未進入學校的的社會效應。最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能流傳至今,學校體育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當地的社會青年大多外出打工,學校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二是很多少數民族長期身居深山叢林,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教育資源缺乏,人才培養滯后,文字記載不多,傳承力度不足。因此,學校體育就成為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主要方式。
2.民族地區農村傳統體育文化對學校體育的影響。首先,民族地區傳統體育文化可為學校體育的開展提供豐富的內容資源(如民族地域特色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可豐富學校體育內容)。其次,民族地區傳統體育文化可為學校體育的開展提供人力資源(如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可助力學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民族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促進了體育教師對民族體育文化的關注與傳承。最后,民族地區傳統體育文化可為學校體育的開展提供材料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學校器材的不足,為學校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奠定了基礎。
二、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傳統體育文化的互動效應分析
1.培養人才,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傳統體育文化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其中,學校體育旨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而服務;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除了有形的、外層次的身體活動等物質文化,還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情感、道德觀念等精神文化,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發展學校體育以及傳承傳統體育文化都需要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受經濟條件、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對農村學校體育的目標認識不明確、經費投入較少、師資隊伍不穩定等現實情況,所以亟須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體育教師隊伍。同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人可以拓展體育教師與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當地學生也可以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者,從而達成發展新一批傳承人、共同促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目標。
2.推動學校體育改革與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動態協調。受多種原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改革進程緩慢。在民族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相關政策落實后,農村學校體育終于可以有方向、有條件地得以開展,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由此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如今,學校體育改革仍在不斷深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體育發展的宗旨和主要目標。而在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有助于推動學校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有機統一及動態平衡,從而促進學校體育成效的最大化。
3.資源互補,加速彼此的發展進程。首先,人力資源的互補。學校體育教師可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者,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也可以補充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其次,場地、器材資源的互補。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資源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會降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而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用場地和器材皆可從生活中獲得。所以,學校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可實現場地、器材資源的共享,互補不足,從而為共同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內容資源的互補。“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多元價值功能具有較高的課程開發價值與優勢”[2],因此,民族地區農村學校在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可以充分融合民族傳統體育資源,不僅能使學校體育內容呈現多樣化,也能符合獨特的地方環境和教育需求,同時有利于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推動學校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的共同發展。
三、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與傳統體育文化的互動發展策略
一是加強兩者在時空中的互動,深度開發民族地區學校體育的內容資源。《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3]。這為學校體育的開展指明了方向。為此,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要因地制宜,積極開發體育內容資源。一方面,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充實體育課程內容。同時,按照要求開展體育課,并加強校本教材建設。另一方面,立足實際,在保證課余體育活動時間的情況下,積極開發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內容資源,并形成體育特色,推動學校體育的綜合改革發展。
二是積極探討大中小學合作模式。合作的目的是促進共同發展。為此,要積極發揮當地高等體育院校的資源優勢,為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校開展民族體育項目教改試點工作提供專業支持。還要積極探索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路徑,如組建少數民族運動項目教學聯盟、設立中小學校民族傳統體育研究及實踐基地等,推動當地學校體育及民族傳統體育的共進。
三是利用大數據平臺,拓展民族地區學校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途徑。如今,大數據正在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體育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主動將互聯網思維引入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中,打破傳統的傳承方式,積極探尋新的文化傳播路徑與交流平臺,從而深入推進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互動發展。
四是積極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正能量作用,與學校體育合力培養人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中的拼搏向上的精神、堅忍不拔的體育態度,對于少數民族同學而言是一份親切和榮譽,對于其他民族同學而言是一分新鮮[4]。因此,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學校體育相結合,既發揮其促進參與者身體健康發展的作用,也發揮其鼓舞精神的正能量作用。
四、結語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作為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是鄉土文明復興的重要力量。[5]”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引入學校,是促進鄉土文明及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應不斷深入探討并實踐如何推進民族地區學校體育與傳統體育文化的互動發展,以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助力民族村寨穩定脫貧。
參考文獻
[1]白晉湘.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設的使命與擔當[J].體育學研究,2019(1):1-6.
[2]陳偉,劉青,王純.民族體育創新發展研究[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3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4]鄧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J].中華文化論壇,2020(1):147-149.
[5]小月.鄉村振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有可為[N].中國民族報,2018-02-02.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