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故而實施教學改革很有必要。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并通過積極創新語文教學模式、打造高素質師資團隊、有效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注重個性化培養效果等策略,以此提升小學語文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手偶表演法
前 言
據相關調查可知:小學生的厭學情況較為明顯,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其厭學率高達50.9%。這表明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參照新課改要求,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由此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促使小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只有積極打造高效課堂,才能為小學生后續個人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面臨著重要改革,而從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四點不足之處:
(1)教學模式單一,以往教師常采用的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課堂核心,導致學生處在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下,長此以往勢必降低教學效率,甚至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應基于新課標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2)師資力量薄弱,教師作為小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引導者,一旦他們的專業素養以及職業操守不符合相關要求,將直接造成教學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并且還會促使小學生無法達到預期學習效果。所以,強化師資力量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3)教學觀念陳舊,許多教師由于從事教育行業的時間較長,導致他們產生了固有觀念。而今在新課改背景下,應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這就需要教師應從以往觀念中跳脫出來,運用全新的育人觀念完成教學任務。
(4)忽視個體差異,小學生作為思維活躍,個性特征較為明顯的一類學生,若教師按照統一式教學方法對其予以教學指導,很容易限制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造成他們無法釋放個人魅力。對此,在語文教學中需善于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教學方案。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積極創新語文教學模式
新課改背景下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效率,應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施教學改革。常見的新型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三種:
(1)微課視頻,微課視頻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步驟,它是依據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由此確保學生能從中獲得較強的學習體驗,以致于打造高效課堂。
以《坐井觀天》為例,教師可將鳥兒與青蛙的對話制作成微課視頻,然后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了解兩者看法的差異,即鳥兒認為天空無邊無際,而青蛙則認定天空與井口大小一致,由此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縷清思路,由此促使學生了解課文主題。
(2)手偶表演,小學生相比其它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更強,且想象力豐富,對于充滿樂趣的新生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故而,教師可運用“手偶表演法”,針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以此提高教學效率。手偶是一種套在手指上的玩偶,可搭配服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狐假虎威》為例,教師可利用手偶分別裝扮老虎與狐貍,然后可邀請學生扮演小白兔、野豬等其它動物,之后按照文中的語氣進行表演,由此讓學生能夠理解“狐貍借助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事件原委,這樣相比以往單純性角色閱讀更具趣味性,促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文章主題。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以及學習情況選擇此種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1]。
(3)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是小學階段各年級都比較適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將學生按照分組的形式共同討論某一個語文話題,然后通過反復探究得出可靠的答案。此時,教師應注重“問題”的可討論價值。
比如在《司馬光》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討論“司馬光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再根據學生的合作學習結果對其進行評價,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打造高素質師資團隊
教師的職業素養對于小學語文效率而言有著重要影響。對此,學校方面應在新課改背景下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活動,由此學會采用全新的教學手段繼續從事教育工作。只有擁有高素質師資團隊,才能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比如某學校專門從板書書寫、教案編制、備課方法等部分,對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并運用“聽課”等形式,督促教師能夠擺正工作態度,為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模范作用,最終可增加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三)有效轉變課堂教學觀念
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此提升小學語文效率。比如,教師可在《精衛填海》以及《大禹治水》、《牛郎織女》等寓言故事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核心,促使小學生在課堂上長期保持專注的學習狀態。教師可通過“播放動畫片”的形式,讓學生針對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是為了貼合新時代教學理念。因此,教師需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小學生的日常愛好以及關注點進行深度調查,確保在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制定的教學方案始終體現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以此提升教學效率[2]。
(四)注重個體化培養效果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家庭環境有差異,導致性格習慣有所不同。若教師未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語文教學措施,很難起到提升教學效率的作用。
比如在《烏鴉喝水》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表現為其提供專門的教學方案。比如某些同學善于思考,對于文章中所提出的喝水方法存在疑惑。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免過多浪費課堂時間進行解釋影響效率。再比如某些同學不善表達,教師可利用“閱讀活動”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以便在自主閱讀中找到自信。教師應始終秉承著“因材施教”原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大化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結 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教師應充分結合學情以及學生的興趣點積極改進教學手段,由此提升教學效率。同時,還可從創新教學模式、高素質師資團隊、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個性化培養等方面著手,進而確保小學生能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最終滿足當前教學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瑞青.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60-161.
[2] 張蓮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9(10):93.
作者簡介:賈林林(1982年12月—),女,山東省新泰市人,漢族,學歷: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