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瓊
摘 要:基于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基于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STEM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采取一定策略,高效指導學生順利實施項目,是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本文以《走近皮影戲》為例,對任務分解教學策略這一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STEM教學策略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探討。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STEM教學;教學策略
《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STEM教育多采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法等主要教學方法。基于綜合實踐活動開展STEM教學,也可以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分解任務能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便于項目順利實施,提升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
一、任務分解教學策略的含義
任務分解教學策略是指在學生實施項目過程中,引導學生將項目實施的任務進行分解以降低實施難度的教學策略。該策略一般包括以下環節:
環節一:確定目標,明確任務
學生經過活動,了解項目相關基本知識后,整理匯報,為項目開展提供鋪墊。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師生一起確定項目實施要達成的目標,明確任務。
環節二:理清項目實施步驟,初步分解任務
項目實施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實施過程繁雜,引導學生利用流程圖理清思路,梳理項目實施步驟及各步驟難點,可降低實施難度,增強學生實施信心,明確實施方向。
環節三:細化任務,制定規劃
根據實施步驟,進一步細化任務,做到逐個步驟分解任務,設想實施難點,制定實施規劃,為實施提供依據。
環節四:探究實施與改進
各組根據細化后的任務,分步實施項目。邊實施邊反思與改進,力求達到最好效果。
環節五:展示與反饋
各組展示項目成果,匯報項目實施過程遇到的難題與解決方法,小組合作的相關情況,小組反饋,共同提升。
二、任務分解教學策略的特點
1.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強調學習基于學生主動建構。強調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STEM實施過程中,由教師指導學生理清步驟,進行任務分解,實施、反思改進與匯報。在此基礎上,教師必要指導,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促進學生實施持續性。
2.倡導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實施過程復雜,單個學生實施耗時低效,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根據個人特長與能力分工合作,可取長補短,高效實施。
3.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任務分解教學策略強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解與細化,使之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
三、任務分解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STEM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分解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實施項目,提升動手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下面以《走近皮影戲》為例進行說明。
根據學生興趣選取“走近皮影戲”這一主題開展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STEM教學,在學生確立子課題,進行活動方案設計后,給予方法指導,促進學生有效開展活動,及時進行中期匯報。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STEM項目學習。
首先可以藝術節為契機,組織班級學生在藝術節上表演皮影戲,項目學習與學生生活融為一體,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將大大提升。每個小組總目標都是制作出一部皮影戲,組織學生結合學校藝術節要求,制定項目明細目標。也就是對學生項目實施給出具體明確要求,便于按照要求實施。
接著,教師可通過范例引路,引導學生用流程圖理清項目實施步驟,進行任務分解。如創編皮影戲,首先要編劇本,準備表演材料,接著試演與改進,最后在班級進行展示匯報。這樣,學生有了大致思路,為分步實施項目打下了基礎。
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細化任務,做好每個步驟的活動規劃,依據組內同學特長,進行任務分工。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準備表演材料是最難的環節。這個環節的實施涉及到數學、科學、藝術等多學科知識,也是STEM特征最明顯的環節。例如人偶和幕布大小要考慮到舞臺和觀眾場地大小,從而確定尺寸,保證觀看效果。這就涉及到數學知識。幕布材料和光源的選擇涉及到科學知識。而配樂、人偶上色等涉及到藝術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任務進一步細化,并對學生進行適時指導,幫助學生補充相關知識。 準備材料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確定光源、確定幕布材料,制作人偶等。而以上任務還應該經過充分論證明確實施先后順序,否則可能會影響任務的實施效果。制作人偶這一任務又可進一步細化為:1.了解材料,查找制作步驟2.對人偶大小進行測算3.準備材料4.制作與上色等。此外光源和材料的選擇,也應在了解相關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先初步選定幾種光源和材料,經過對比試驗,擇優選取。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各小組可以進行試演,反思后加以改進。最后,各小組匯報表演,根據項目實施之初制定的標準,相互評價,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利用任務分解教學策略,既可以幫助學生將復雜的任務加以分解,降低任務的難度,使之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接近,讓其更貼近學生的能力水平,便于學生實施項目,又能幫助學生理清項目實施的步驟,提升學生的思維,是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STEM教學的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宋瓊,廣州市天河區棠東小學 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