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
摘 要: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時代對義務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有效結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探討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教學是小學生所接受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顯著的兩個特征:實踐性,藝術性。大部分教師過于強調英語教學的實踐性,盲目的追求高質量、高標準的英語教學,而忽略了英語教育本該具有的藝術性,導致學生興致不高。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英語教師要采取多種有效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英語核心素養的簡要概述
(一)基本內涵
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英語思維品質、跨文化意識與交流能力以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英語語言與英語文化、英語思維等進行有機整合,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等各種學習活動。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其在英語學科學習中實現全面發展。
(二)滲透意義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英語核心素養,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認知,學會使用英語思維和英語文化,靈活使用英語語言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師全面提升整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成效,在英語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同時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英語思維品質與英語文化意識等方面的培養,有利于將小學生打造成高素質、專業優秀的綜合型人才。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人才競爭中搶占先機,順利走向理想的工作崗位并實現人生價值。
二、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趣味化引導
學生對英語好奇并非就是感興趣,大部分學生的好奇都是源自英語的新鮮感,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好奇轉化為興趣,將學生引領至英語學習的正規。教師在課程設計環節要參考優秀的教學案列,結合所教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預先制定好教學計劃,對于突發的教學事故有具體的應對措施。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到“洋餐廳”的身影,而大部分學生的童年離不開“洋快餐”的陪伴,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洋快餐”的熟悉當做英語學習的第一課。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可以在電子屏幕上展示本地區的“洋快餐”,然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吃過的食物種類,學生們七嘴八舌說出了較多的食物種類,教師趁機引導學生;那么你們只了解這些食物的起源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嗎。通過一些一系列的背景故事導入西方文化的話題,最終引導到英語上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高漲,愿意接受并且學習英語以便于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美食。如果教師在課程開始時沒有趣味性引導,直接進入英語教學的主題,學生對于英語的好奇就不能成功轉化成興趣,起到反作用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趣味性引導。
(二)情景化練習
縱觀小學英語教材,有大量的情境對話練習,旨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部分教師在關于情景對話練習時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整體學生進行情境對話練習,教師隨機抽取兩名學生進行對話演示。這種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隨機性,教師不能確保每個學生的練習進度,只能通過整體來估計部分,這樣是對部分學生的不負責。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整體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話練習。每個學生的英語口語水準與聽力水平都存在差異,而小組合作學習杜絕了“固定搭檔”現象的出現。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的組合進行情境對話,從某種程度來講增大了情景對話練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促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多的語言風格,對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發展作用較大。學生通過相互合作完成情境對話練習,增進了同學情誼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合作訓練的機會組織小組對抗賽,讓學生體驗在合作中競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情境對話的情境,以及內容達到教學進度調整的教學目標,學生在熟悉情境對話練習流程之后更輕松快捷的進入學習英語的角色,小學英語課堂質量會有明顯的提高。
(三)拓展導向生活化
小學英語教學必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部分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對于英語語法規則介紹較多,而關于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幾乎不做解釋,這是完全錯誤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正處于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記憶力接受能力較強,因此對于英語詞匯的記憶和掌握通常沒有問題,但是在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內容中,大部分學生反映聽不懂,感覺學習吃力。實際上,中國人用中國人的思維去學習外語,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事情,大部分學生習慣語文中的中文語法,在接觸到與之截然不同的英語語法規則時,往往會一頭霧水,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拓展導向生活化。教師只有把英語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英語語法。例如,教師在講解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時,要聯系實際生活,并與中文規則相區分。有些詞語在英文中出現是不可數的,但是在漢語中日常使用是可數的。肉(meat)水(water)米(rice)這些詞匯在英語中是不可數的,而在漢語中由于人們的日常習慣描述,學生認為其是可數的,一塊肉、一杯水、一粒米,這些表達在實際生活中是存在的。因此,教師采用拓展導向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只有將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區分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能通過英語與他人溝通交流,實現跨文化種族交流的目的,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局限于英語理論層面的閱讀,更需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總而言之,我們要以語言能力為根本,以學習能力為筋脈,以思維品質為精神,以文化意識為靈魂,塑造小學英語課堂的生命價值。只要我們立足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明確核心素養理念,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引領點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指引學生在英語學習之路上銳意進取,持續進步,就算沒有先進的外部教學資源,按照我們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依然可以培養出高素養的人才來。
參考文獻
[1] 顧嫣菲.小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05-106.
[2] 楊桂蓮.關于有效開展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的探索[J].青海教育,201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