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要】《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教職工必須具有安全意識,掌握基本急救常識和防范、避險、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在緊急情況下應當優先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幼兒園應當把安全教育融人生活和游戲中,并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預防演練,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關鍵詞】安全教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期的孩子好奇心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因其年齡小,他們往往缺乏一些安全預判能力,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弱,常常不能準確預見自己的不良行為可能會因此產生什么。“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家長和幼師不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
一、創設良好、安全的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應與關注幼兒的安全健康為前提。幼師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綜合性教育。一次活動間隙,班級幼師發現幼兒在室內亂跑時,兩個小朋友發生了相撞事件,于是和幼兒協商后決定在室內布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多加注意。剛開始,孩子通過討論和繪本認知認識了安全標記,然后動手設計安全標志并粘貼到相應位置,在樓道張貼了禁止推擠的標記、在窗戶旁邊張貼不可攀爬的禁令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班級專門設立了安全區角,地面上鋪設了交通線路圖,墻面上有110、120、119標記。玩具柜內擺有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戶外游戲時專門設立了交通游戲區,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通過游戲訓練了幼兒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二、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教會幼兒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傷害常常會出現,積極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通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就會降到最低限度。如杯里的熱水會因為幼兒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和小朋友打鬧會發生磕碰。那么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幼師通過組織專門的討論活動,讓幼兒在討論中紛紛發表意見并進行表征呈現,或者幼師可以錄播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打鬧的視頻時,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行為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三、正面引導、強化訓練會,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里器械玩具齊全、區域材料豐富,幼兒會特別喜歡。但有時玩得高興起來就什么都忘了,比如在戶外游戲時,最喜歡快速奔跑,一不注意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怎樣讓孩子增強自護能力呢?于是我們在去戶外游戲區時,請幼兒想想怎么玩玩具,先引導他們聯系前期經驗,共同制定規則,然后在戶外進行模擬練習,通過正面引導、強化訓練及共同制定規則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四、善于抓住隨機教育契機,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安全教育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集中進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滲透。結合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曾經在學完兒歌“紅綠燈”后,一位爺爺帶著孩子騎自行車過馬路時,黃燈時就準備出發,幼兒緊緊抱著爺爺說:“紅燈停,綠燈行,見了黃燈等一等。現在是黃燈,我們要等一等,不要著急。”爺爺當時就停下車來,還夸獎了幼兒。第二天,爺爺把整個過程告訴了筆者,筆者隨機表揚了孩子,其他的孩子投來羨慕的眼神。在區域游戲和戶外騎行區游戲中,孩子到了模擬路口都會互相提醒,按指示燈行走,看來他們已經把隨機教育的安全知識記到了心中。
五、通過演練實踐活動,教會幼兒自我保護技能
結合“119消防日”,幼兒跟隨幼師走進消防支隊,通過觀看圖片展、參觀消防車、滅火器、消防逃生演習等一系列實踐活動,知道玩火是危險的,火災是可怕的;在“國際愛牙日”到來之際,牙科醫生走進幼兒園,用生動形象的視頻以及直觀具體的牙齒模型進行牙齒防護的教育,既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又為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家園同步,形成幼兒安全自護能力的一致性教育
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能力教育,我園把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提高了家長對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也豐富了家長的安全教育知識,強化幼兒安全健康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我園組織了“幼兒常見疾病”講座,對家長的春夏季幼兒常見疾病進行了講解、培訓、預防,豐富了家長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家長對孩子自我保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敏.幼兒戶外活動中的運動安全管理分析[J].才智,2019(28).
[2]丁蓉蓉.試論通過游戲化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意識[J].基礎教育論壇,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