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瓊


【摘 要】:目的 探究在新生兒科早產兒護理中使用人文關懷護理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內2018年誕生的100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和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兩組早產兒的出暖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狀況。結果 觀察組出暖箱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使用人文關懷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兒科早產兒護理的護理效果,降低早產兒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人文關懷;新生兒科;早產兒
【中圖分類號】R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前言:早產兒是指小于37周正常孕期的嬰兒,也叫未成熟產兒。由于在母體胎內未能夠足月生長,所以早產兒的身體器官等各組織都沒有完全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細菌或病毒的侵襲從而死亡。自我國開放二胎政策以來,我國妊娠婦女數量增長迅速,但我國妊娠期婦女妊娠期相關護理知識普及度不高,加之外界因素的影響,造成妊娠期婦女早產現象較多,早產兒數量增長迅速。面對早產兒未成熟的身體組織,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侵入對早產兒來說極為困難,故此,每年我國早產兒死亡的狀況不在少數。為此,諸多學者都在積極探索可以有效的幫助早產兒健康存活下來的方法,新生兒科早產兒人文關懷護理便是其中被學者推崇的一種方法[1]。我院選取新生兒科中誕生的10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人文關懷護理在早產兒護理中的作用,具體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內2018年誕生的100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對照組50例,其中男30例,體重1.0~2.1kg,平均體重(1.5±0.1)kg,胎齡28~35周,平均胎齡(31.7±0.2)周;女20例,體重0.8~1.8kg,平均體重(1.3±0.1)kg,胎齡27~34周,平均胎齡(30.5±0.2)周。
觀察組50例,其中男31例,體重1.1~2.2kg,平均體重(1.5±0.2)kg,胎齡28~36周,平均胎齡(31.8±0.3)周;女19例,體重0.8~1.7kg,平均體重(1.4±0.1)kg,胎齡26~34周,平均胎齡(30.7±0.3)周。
兩組早產兒在體重、胎齡方面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具體為幫助早產兒進行相應保溫措施,給予早產兒相應的營養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取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具體護理如下[2]:(一)護理人員人文理念的培訓: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具體流程培訓教育,所有新生兒科室中的護理人員必須前往學習,了解人文關懷的具體理念和具體措施,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素養。(二)早產兒保暖護理:對于體溫過低的早產兒應立即送入暖箱之中進行保溫措施,暖箱內需放好經過消毒處理的無菌軟質毛巾,并用毛巾將早產兒的身體進行略微包裹,保持早產兒身體溫度處于正常水平,暖箱溫度視早產兒具體狀況而定。(三)早產兒無菌環境護理:在早產兒護理期間,所有護理人員接觸早產兒時均需穿戴全套的無菌護服,包括無菌口罩、無菌手套等,并且限制早產兒家長接觸早產兒的次數,接觸時早產兒家長也須經過消毒處理。(四)早產兒休息環境處理:護理人員應控制早產兒休息室內的光線以及聲音、濕度等條件,避免光線太過強烈、降低房內的噪音等,給早產兒一個舒適休息生長的環境。(五)袋鼠式護理:袋鼠式護理又被稱為“皮膚接觸”,在早產兒前期護理結束后,將早產兒裸體放在母親裸露的前胸進行一段時間的皮膚接觸,隨后使用進過消毒處理后的母親衣物將早產兒進行包裹保暖,類似于袋鼠媽媽照顧袋鼠寶寶一樣。
1.3 評判標準
對比兩組早產兒的出暖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狀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22.0系統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率(%)、計量資料(),分別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p<0.05)。
2 結果
2.1 出暖箱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早產兒出暖箱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 并發癥狀況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步入21世紀后,我國開始追求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時至今日,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深入各行各業之中,就連醫療服務行業也是如此,“以患者為中心”這一觀點在醫療服務行業的提出便是最好的佐證。
人文關懷護理是指將常規護理模式具體過程細化、優化再添加人性化后的新型護理模式。通過人文關懷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學習人文理念等相應知識之后,將其靈活的運用在自己的護理工作之中,一切以患者的利益為出發點,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的同時,力求讓患者心理、生理層面都能夠達到一種舒適的地步。這一點,對于早產兒來說,更是極其重要,早產兒身體各機能都未能發育成熟,出生之后可以說是處于一種脆弱的狀態,唯有讓早產兒能夠達到生理等各個層面的舒適,才能夠更好的讓早產兒健康的存活下來。
本文中,觀察組早產兒出暖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早產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在新生兒科早產兒的護理中,使用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早產兒并發生的發生率,利于早產兒健康的生存下來[3]。
綜上所述,使用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早產兒護理的質量,減少早產兒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早產兒健康的生存,值得被大力的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李紅, 劉瓊帆, 趙曙光,等. 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15):237-239.
唐淵淵. 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科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19):3867-3867.
張時蓓. 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2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