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芬
【摘 要】 錯誤資源是一類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如果利用得當,那么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生實際學習效果。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就如何高效地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了重點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利用策略
錯誤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不斷有新的錯誤出現,并且這些錯誤本身具有非常寶貴的教育價值,尤其是可以折射出學生思維或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如果可以有效地抓住數學錯誤資源,那么更有利于提升數學知識學習的有效性。
一、巧用錯題資源,明確基本算理
小學生本身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較弱,所以在學習數學知識或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容易因為算理不清而出現犯錯的情況。基于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善于深入挖掘和利用小學生平時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常見的錯題資源,結合這些錯題資源來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數學知識,使他們可以深入理解這些錯題資源背后包含的教育思想,特別是要指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錯題資源,使他們可以搞清錯題資源的本質以及包含的具體算理,這樣更容易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例如,針對“0.78×98=?”這道數學題的求解,許多小學生在求解時都出現了“0.78×98=0.78×100-2=78-2=76”或“0.78×98=0.78×
(98+2)=0.78×100=78”這兩種錯誤。此時不直接為學生分析出錯的根本原因,而可以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一些簡便計算方法來分析錯誤出現的原因,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讓他們可以在相互溝通和交流彼此解題意見、看法的過程中深化對錯題成因的認識,這樣可以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使他們認識到出錯的原因,明確具體的算理。比如,針對“0.78×98=0.78×100-2=78-2=76”這類錯誤,其錯誤的成因主要為“100-2”這一個式子需要帶上括號,因為是求0.78和98的乘積,而不是0.78乘以100后再減去2。同理,針對“0.78×98=0.78×(98+2)=78”這種錯解,也是由于是求0.78和98的乘積,而不是0.78乘以100,所以正確的求解思路是0.78×(100-2)。通過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錯題的成因,可以幫助他們深入理解這些數學問題的求解技巧。
二、巧用錯題資源,開展互助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利用錯題資源,可以深化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要注意靈活地利用錯題資源開展師生互動學習或者生生互動學習活動,這樣更有利于充分發揮錯題資源在輔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可以將錯題資源作為互助學習的核心教育資源,大膽地創新錯題資源的應用方法,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數學錯題資源進行深入討論和溝通,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錯題資源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方面的積極作用。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商不變的性質”部分數學知識期間,對于“65÷1,如果同時將除數與被除數擴大100倍,那么最終所得的商和余數分別是()和()”這道填空題,班級中許多小學生認為余數是5,這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的啟發性問題:“你覺得這個答案正確嗎?你是如何發現錯誤的呢?”在這一問題的啟發下,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通過快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找到錯誤之處,通過“200×5+5≠6500”或“6500÷1200=6……500”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判斷“余數為5”這一答案是錯誤的。通過學生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共同力量來解決這些錯題,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這些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了整體教學效果。
三、巧用錯題資源,引導自主反思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可知,為了提高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主動去構建知識和自我反省,確保使他們通過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來更加深刻地理解、記憶和運用相關知識。從這個角度來講,小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一般無法依靠反復自主訓練或者教師講解示范來解決,必須要持續經歷“自我否定”這一學習過程,具體就是通過深入分析和理解錯誤成因來逐步完善自己的學習思路,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例如,在學習“周長和面積”部分數學知識期間,小學生經常會遇到圖形面積求解的相關知識,但是許多小學生卻直接按照周長的計算方法進行求解,又或者求解過程中會錯用單位等,直接影響了整體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為了順利地幫助學生糾正這些學習中的錯誤,可以多為學生留出一些自主思考的時間,引導他們自主分析和解決這些錯題,這樣在經歷自我辨析知識正誤之后更容易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比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主摸一摸課桌面,體會下面積與周長之間的區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總之,錯誤資源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應該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合理運用。本文從錯誤資源應用視角出發,提出了將其應用于指導學生明確基本算理、開展互助學習和引導自主反思等幾個學習環節當中,力求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