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蕊
【摘 要】 數學思想產生于數學思維活動中,指的是對數學本質的認識。對小學生而言,掌握數學思想,不僅能對數學現象、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新課改以來,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顛覆了以知識為核心的傳統教學理念。本文分別從強化知識生成、開展一題多解、強調課堂總結以及落實課后鞏固四個方面出發,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滲透數學思想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教學;滲透
一、強化知識生成,了解數學思想
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有密切聯系,前者的生成中往往會體現出后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強化知識的生成過程,對學生了解數學思想有積極作用。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平行四邊形,給出相關數據,由學生思考如何計算該圖形的面積,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如底乘鄰邊、底乘高。對于學生猜想的驗證,先讓學生在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與平行四邊形同底、高為其斜邊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將兩個圖形剪下來,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學生思考后發現,沿著高將圖形剪開后拼接兩斜邊,就能實現圖形的轉化。教師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新的長方形和開始畫的進行對比,對比中易得“底乘斜邊”后所得的面積比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大,發現“底乘斜邊”的方法是錯誤的,而“底乘高”是正確的,從而生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轉化思想、對比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教師也完成了對這兩種思想的滲透。
二、開展一題多解,體驗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產生于數學思維活動中,而一題多解是發散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經歷數學思維活動的有效途徑,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開展一題多解訓練,就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思想。例如,有這樣一道實際應用題:“小紅和小文原計劃每天用一樣的時間自學,如果小紅每天多學30分鐘,小文每天少學30分鐘,小文6天的自學時間相當于小紅1天的自學時間,那么他們兩個原計劃自學多長時間?”這道題實際上有三種解法:一是列方程,先設原計劃時間為x分鐘,再根據問題給出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x-30)×6=x+30,解方程就可以了;二是轉化法,將題目條件轉化為小紅學習時間是小文的6倍,或者小紅一天學習時間比小文的時間多5倍,根據題意,一天多60分鐘,那么小文的時間就是12分鐘,也就是說減少30分鐘后變成12分鐘,原來就是42分鐘;三是畫圖法,以線段表示小紅與小文的自學時間,小紅有六條線段,小文一條,那么將多出來的部分一分為二,補充一部分到小文的線段上,就是原計劃的時間線段。根據題意,多出五條線段,一條就是12分鐘,那么原計劃就是42分鐘。在此類問題解答中,教師開展一題多解訓練,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法解題,學生不僅能體驗到方程思想(解法一),也能體驗到轉化思想與數形結合思想(解法二、三)。
三、強調課堂總結,概括數學思想
課堂總結的作用在于挖掘知識的聯系,概括數學知識中所體現的數學思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強調課堂總結,有助于學生概括數學思想。以“認識方程”教學為例,這一課學生主要學習方程的概念,體會方程與等式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如何列方程。在此教學中強調課堂總結,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列方程的步驟,并提醒學生列方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再讓學生嘗試練習不同類型的列方程題目,然后給出不同學生對同一題目所列的方程,要求學生判斷正誤,接著給出不同形式的方程,鼓勵學生探究不同方程的意義,經歷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過程,最后給出較為困難的列方程問題,開展深化練習,引發學生思考:“列方程中容易出現什么樣的錯誤?”基于學生的回答進行課堂總結,促進學生概括方程思想。
四、加強課后鞏固,滲透數學思想
課后鞏固不僅是對數學知識與數學解題方法的鞏固,也是對數學思想的鞏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加強課后鞏固,對滲透數學思想有積極作用。例如,在“質數和合數”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了偶數與奇數的區別。課后鞏固階段,教師先運用多媒體展示多個不同數,并給出質數、合數、奇數、偶數四個圈,讓學生將這些數填入正確的圈中,給這些數進行分類。接著給出判斷題,如“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等,讓學生進行判斷。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分類思想產生更加明確的認知,而教師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分類思想的滲透任務。
數學思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更是必要條件。在小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教師可從強化知識的生成過程、開展一題多解訓練、強調課堂總結、加強課后鞏固等多個方面入手,將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進行充分融合,以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紀麗芹.論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 考試周刊,2017(73):73.
[2]韓桂平.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神州,201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