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霞 梁云 郭琳
【摘 要】目的:目的討論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總結引導式教育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聊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小兒腦癱患者,選擇抽簽形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治療,配備常規護理手段,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引導式教育,總結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結果:觀察兩組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行為評分對比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康復教育訓練認可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引導式教育可實現小兒腦癱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能夠提升小兒腦癱康復訓練認可度,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小兒腦癱康復;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1? ? ? ? ? ? ? ? ? ? ? ?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74-0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兒腦癱患者,選擇抽簽形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7歲,平均(3.8±1.5)歲,病癥類型:手足徐動型10例,痙攣型11例,混合型4例;對照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2~8歲,平均(3.9±0.9)歲,病癥類型:手足徐動型8例,痙攣型11例,混合型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教育,對患兒進行喂養指導,具體操作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進行。觀察組:給予引導式教育,包括:1.主動與患兒溝通,了解其情緒變化,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患兒的恐懼與緊張等不良心理進行干預。耐心傾聽患兒的內心表述,康復訓練期間,要針對患兒的進步予以恰當的鼓勵。積極利用非語言溝通技巧,比如撫摸、眼神接觸與擁抱等,消除患兒的陌生、恐懼感,增進康復治療師和患兒關系,讓患兒能夠更加信賴康復治療師。充分利用相關知識,并結合事實,做好患兒家屬的思想工作,并耐心為家屬解答疑惑,讓家屬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2.根據患兒年齡及病情,分為手足徐動型(A組),痙攣型(B組)及混合型(C組),均接受每天2次、每次1h的引導式教育,30min按摩和一定量的運動訓練。日常生活中盡量由患兒自己完成入廁、進餐、洗漱、穿脫衣服等。A組以條床課為主,學會在條床上正確抓放,固定自身保持中線位,坐及站位到爬上條床臥位等的轉換;B組以箱凳坐位課為主,學會在箱凳上向左或向右分腿并轉圈,抓舉小木棍,高坐、側坐及平坐位間的轉換;C組以扶梯背架站位課為主,學會在梯背上的抓放,扶梯背架側走、蹬起及移行訓練。各組均穿插每周1~2次專門的語言認知課及美術游戲課,訓練的每一步驟都在引導員有節律的指令,患兒跟喊指令下盡量獨立完成。3.運動訓練,綜合評估患者運動情況,制定全面運動計劃,豐富訓練內容,包括關節活動度、軀體功能、步行能力、心理評定、智力評定、行為評定。運動訓練為抬頭、下蹲、左立、平衡力訓練等,并開展日常生活訓練;第一,對患兒實施心理干預。在患兒住院之后對其進行全身檢查和評估,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音樂治療與心理疏導等,以此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與具體指導。4.飲食護理和皮膚護理:良好的營養是患兒康復訓練的基礎,護理人員要制定相應食譜,指導患兒家屬給患兒增強營養,鍛煉患兒自主吃飯,這樣能夠鍛煉患兒的手,促進大腦的鍛煉。
2 討論
小兒腦癱屬于小兒時期的常見病癥,不僅會為家庭帶來較大的痛苦,還會為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小兒腦癱是導致兒童殘疾的主要因素,不僅會導致兒童運動障礙,還會導致兒童語言障礙,使得患者的認知、聽力、自理能力低于常人,嚴重傷害著小兒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生活負擔。近幾年,國內學者對小兒腦癱發病機制開展了深入研究,病探討了多種康復治療手段、針對性的護理手段,可有效改善小兒腦癱預后,提升患兒預后生活質量。目前臨床普遍認為改善腦癱患兒預后的關鍵在于提高患兒運動功能。傳統康復護理方法往往形式較為單一,內容枯燥無味,導致患兒依從性較差,配合度低,從而不利于充分發揮康復護理干預在改善腦癱患兒預后等方面的作用。臨床上,小兒腦癱屬于是神經損傷類疾病,多發生于新生兒出生后的30d內,可由妊娠期糖尿病、宮內感染、父母長期抽煙、胎盤早剝、妊高癥、缺血缺氧與先天畸形等因素所致,可對患兒的智力發育、語言功能與肢體運動功能等造成嚴重損害。小兒腦癱是導致兒童殘疾的主要因素,不僅會導致兒童運動障礙,還會導致兒童語言障礙,使得患者的認知、聽力、自理能力低于常人,嚴重傷害著小兒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生活負擔。引導式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康復治療方式,結合康復訓練,對患兒的神經系統進行科學的調節和引導,進而使其相關的功能能夠逐漸的恢復。在治療過程中,通過與患兒進行情感交流,可使得患兒心理得以有效改善,間接使得生長發育能夠正常的進行。本研究中,觀察組引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患兒臨床治療及引導中應用效果顯著,臨床實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關春燕.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1):178+183.
[2] 婁春燕.小兒腦癱康復護理干預中引導式教育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11):81-82.
[3] 趙波.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6):186-187.
[4] 伍娟英,楊錦媚.引導式教育模式在腦癱兒童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6):409-411.
[5] 謝慧.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4):168-169.
[6] 孫玉杰.引導式教育護理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4):173.
[7] 郭鑫,張英英,李永飛.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