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梅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不確定因素影響著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建立,致使其無法進行知識與品質的全面提高。因此,為了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內容,國家教育改革標準做出相關規定,確保小學生個體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從而進一步促使小學語文教師對人文素養教育過程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049-02
引言
受應試教育影響,我國大部分教師都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課素質水平,但卻忽略了對其人文素養的建立,致使大部分同學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雖有了豐富的基礎知識儲備,卻無法通過完善的行為修養與社會構建良好的互助關系,從而走上錯誤的道德路途。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從而有效的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在繁瑣的工作閑暇也有了可以休息放松的娛樂場所,但由于小學生還未養成自我辨識能力,導致他們會在日常的社會實踐中被不好的信息、行為所影響,從而樹立了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隨著我國通過不斷借鑒西方文化對過于老套的社會規定進行更改和完善,致使中華民族人人平等,但學生卻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形成金錢至上、放縱不羈的錯誤觀念,致使其任由自己的想法進行行動和學習,概不思考自己的行為后果和個人品德,導致他們在無法提升自己語文知識水平的同時,也逐漸養成了不道德的行為習慣。因此,國家在近幾年教育改革的相關規定中,特意推出教育階段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相關要求,致使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將人文素養的教學內容完美的融合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從而幫助小學生在對優秀品德、思想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加強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且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另外,祖國的發展需要更加優秀的人才去努力推動,而人文素養的建立便是推動學生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的動力,致使其在未來的學習中可以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為了祖國的昌盛而努力奮斗。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原則
(一)有效組織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開展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層次找到科學的組織實施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要在保證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完成,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閱讀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在閱讀教學的組織實施環節也要注意提升閱讀教學的組織實施能力,確保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
(二)選取適當的閱讀教學素材
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除了要從組織開展的角度入手不斷完善和優化外,還應當針對閱讀素材的選擇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按照結合學生的主觀需求和教學開展目標的原則選取學生感興趣也能夠達到閱讀訓練目的的素材內容,在達到閱讀能力訓練目的的基礎上實現學生閱讀儲備量的增加為學生未來的語文課程學習做好積累。教學素材適當性的衡量標準不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考慮,更需要從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組織可行性的角度進行全面考慮,只有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講都具備良好教學實施效果的課程教學素材才是適當的教學素材。
(三)給學生充分的閱讀空間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個人的角色定位,避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分重視個人的主導權,而應當適當的將閱讀課程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并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獨自處理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充分的學習空間中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關于閱讀空間的拓展,教師還可以通過交流學習,獲取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為閱讀空間的進一步拓展提供動力,為取得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不斷努力。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一)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典范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課本作為主要教學素材被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反復講解,但由于同學們無法對課文內容進行正確的理解和掌握,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始終無法提升。并且,由于枯燥講解所形成的壓抑課堂學習氛圍,致使學生在長期的課堂影響下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導致人文素養教學一直無法順利開展。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化講解,將文章的主要內容用圖片或短視頻進行課堂展示,不但能有效地激發同學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也能使其積極地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和解析。另外,為了使語文閱讀可以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素材挑選可以調動學生情緒,且能使其養成優秀道德品質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對《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進行課堂講解時,教師在為同學們講完基本的課文內容后,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播放樂于助人的愛心短視頻以及近幾年的不道德事件,讓同學們通過觀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再由老師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從而幫助同學們加強自我辨識能力,樹立正確道德標準。接著,為了使同學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良好道德的現實魅力,老師還可以通過構建課堂學習小組,讓組內成員對不同的道德事件進行課堂演示,如“扶老人過馬路”、“隨手撿起路邊垃圾”、“受到幫助說謝謝”等現實實踐。通過同學們對不同角色的完美演繹,致使他們明白完美道德所能展現的個人魅力和社會價值,從而養成謙虛禮貌、樂于助人、愛護環境的優秀品質,致使其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可以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到的優秀道德行為記錄下來,以此來評比班級品質優秀學生,且規定評選結果的時限為一周,從而有效地激發班級同學爭做好事的高漲情緒,致使其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長期的道德品質實踐中,養成完善的人文素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
(二)拓展語文教材的教學限制
優秀的道德品質不單單只是在課堂上可以建立的,課堂的理論教學往往只是單純的為學生講解人文素養的含義和作用,但如若他們不能在現實生活實踐中檢驗課本的真實性,他們便不會真正明白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因此,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建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打破素材所形成的教學限制,通過充分引用生活實例,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且使其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社會現狀的了解和關注,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例如:在對《可愛的西沙群島》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由于文章的內容主要展現了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象,致使同學們通過課文閱讀從海水、海灘、海底、海島等四個方面全面認識西沙群島的大好風景,這時老師再將美麗的風景圖片及短視頻進行課堂播放,進而有效地吸引了他們的課堂注意力,致使人文素養的教學課堂可以順利開展。在對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進行課堂展示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大好的祖國風光穿插在課堂講解中進行展現,由于同學們對文章內容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便會對相應的圖片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老師,這些圖片都是哪里的景象,為何如此雄偉壯麗”。這時,老師再為同學們解釋這是祖國的美麗風景,便可以有效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致使其為保護美麗的祖國風光,而更加奮發努力,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水平。另外,隨著近幾年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老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宣傳短片,進一步讓同學們見識到祖國的逐漸強大,使其在觀看過程中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并為之不斷努力,從而加強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構建完善的人文素養。
(三)建立學生自我提升意識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教育的初級階段,且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致使他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繁瑣的文字描寫而使其無法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長此以往,他們的學習自信被逐漸消磨,開始產生對自身的不確定性,以及自我厭棄,從而導致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無法快樂、健康的成長,致使其逐漸失去學習熱情,進而無法提升個人人文素養。因此,為了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設計階段性的課堂提問,通過一步步幫助同學們樹立起學習自信,加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有效幫助他們提升個人綜合水平。另外,為了使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樹立完善的自我提升意識,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采用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熱情、以及可以讓其樹立正確努力方向的教學內容,從而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自身人文素養。例如:在對《梅花魂》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由于文章內容主要敘述了外公對祖國的思念及熱愛,以及作者對外公情感的深刻體會和感悟,致使自身對祖國抱有濃烈的尊敬和報答情懷。因此,為了加強同學們對文章情感的深刻體會和理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著重為同學們講解文中的細節描寫,如“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冷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句話重點體現了外公對祖國的深切思念,以及無法回歸祖國的悲傷與痛苦。隨著老師對文章細節的深入講解,使同學們在外公情感的影響下,不斷加強自身對祖國的熱愛和感激之情,致使其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有充足的動力讓他們不懈奮斗,從而建立自我提升意識,為祖國的昌盛而奮發努力。
(四)結合學生需求實現針對性的素養培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來實現,并且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不同學習和理解層次的學生對人文素養培養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也不同。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制定針對性的策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效果。而針對學習層次處在基礎階段的學生,也要注意從基礎的角度考慮問題,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基礎層次人文素質教育策略。從教師方面來講,為了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教師也要從自身的能力水平的角度出發考量,切實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和人文素養,為取得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提供幫助。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加強對其人文素養的建立,致使其成為高技能、高知識、高品質的綜合性人才。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還需不斷加強教學過程的現代化,使教學內容可以順應時代發展,致使同學們為成為可以推動祖國繁榮昌盛的堅實力量,從而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鋮.論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提升[J].學周刊,2018(18):98-99.
[2]楊志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83.
[3]田佳慧. 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課堂氣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