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嵐
關鍵詞: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方社會思潮;網絡輿情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047 — 04
經濟全球化為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交流提供了平臺。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之間在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交流、合作和互鑒,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創新提供了多層次的思想文化平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心,影響力、感召力和引領力不斷加強,使世界上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多了起來,使兩種社會制度力量對比發生了改變,有利于向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轉變。
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經濟、政治、文化在一體化進程中不斷進行著交匯、交融與交鋒。世界格局從對峙轉為和平發展,然而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道路之爭、制度之爭、文化之爭愈演愈烈。西方敵對勢力散布“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言論,意圖損毀中國國際形象。近年來西方社會思潮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通過網絡等途徑傳播,侵蝕高校師生的思想,惡意曲解和丑化我國民族文化,削弱了青少年對民族文化傳統的基本認同。
新時代,國家對高校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中提出,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高校教師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具體執行者,承擔著重要的意識形態責任,從具體責任內容上可以從四個維度進行劃分。
價值觀是意識形態的核心內容。對我國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承擔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社會成員必須高度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遵守和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價值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判斷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價值選擇、價值判斷的參照標尺,對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認知力、辨別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價值觀的核心內容,體現了中國價值觀精髓。大學生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中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培育大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求的價值觀念至關重要。
1.要堅持理論灌輸。理論的旨趣在于理論力求掌握大眾。人們頭腦中不會自發產生先進的理論,只有通過理論灌輸才會有確立正確政治信仰的基礎。毛澤東指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②因此,高校教師在開展價值觀教育時要開展正面理論灌輸,既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科學闡釋和分析,又要注重回應大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使學生對理論內容產生內化,從而讓他們理解、接受灌輸的內容,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認識。灌輸強調“灌”的外在性和“輸”的內因性有機統一,既強調理論的科學性,加強對學生的理論引導,又要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理解和認同科學理論。
2.堅持實踐教育。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人們的思想政治觀念就是在實踐中自覺和不自覺地形成和發展的。意識形態理論教育離不開實踐。江澤民指出:“在我們國家里,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③教師在進行意識形態教育時,要加強大學生對理論的科學把握,而且要把意識形態教育置于可感知的實踐生活中去,廣泛開展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核心價值觀有關的實踐活動,化抽象理論為具體行為,有效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對社會主義道德的感悟,并在實踐中身體力行。
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是整個國家思想文化的凝結,反映了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信仰。“它是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對社會關系自覺反映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是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和經濟思想、法律、道德、哲學等社會意識形式”④通常而言,通過主流意識形態就能看到相應的統治階級的利益。它在該社會的意識形態系統中居于主導和核心地位,規定和影響其他意識形態的生存與發展。
1.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
在整個社會體系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體系,其中必然有一個主流,那就是主流意識形態,而整個國家的行為就是在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下展開的。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和旗幟。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人類徹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理論,是共產主義運動的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根本性原則問題。在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權、話語權。
2.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實質上是思想領域內的東西,對于社會主義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具有很好的反映,反映了廣大無產階級的利益。它是思想意識的主要內容體現。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主要內容包括無產階級的政治思想、經濟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觀念、價值標準、宗教信仰和哲學等。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傳播開始于新文化運動。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形成的標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鞏固,則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九大所產生的一系列的重大戰略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最具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的意識形態。
3.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每一種社會制度都有其價值觀,這是一個社會制度在上層意識形態問題上的特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主義價值觀是人們在社會主義經濟分配制度中對各種事物所持有價值的基本看法和總體要求。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正是在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上進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精度提煉。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的核心地位,增進思想共識,擴大社會認同,從而強化和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1.認清西方社會思潮演變與實質
當今世界處于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世界各國在不同程度上超越國界、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加,為我國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文化和科技成果、利用世界資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實現世界多極化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異常復雜和尖銳。對此,高校教師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西方敵對勢力從“攻心”著手,利用各種方式,對我國高校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加緊對青年一代搞“精神和靈魂的征服”,以實現其“分化”和“西化”的圖謀。近年來西方社會思潮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新殖民主義等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等途徑涌入國內,從而得到廣泛傳播。這些西方社會思潮所代表和裹挾的價值觀加劇了師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混淆和矛盾,極易引發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危機,影響著青年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也給我國意識形態安全、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批判揭露西方思潮的錯誤
馬克思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師應該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分析問題,批判和揭露西方思潮的錯誤觀點。在當代中國,各種社會思潮以唯心史觀修正或解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意圖詆毀馬克思主義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例如,新自由主義主張徹底私有化、完全市場化。西方媒體所宣揚的普世價值觀、意識形態終結論、歷史終結論等理論,其實質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否定世界范圍的政治多級性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宣揚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統一化。這些社會思潮所內含的價值取向對于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必然會受到不良影響,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容易導致政治觀念發生錯誤,誤入歧途。作為教師一定要堅決抵制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和“社會主義倒退論”等思想,講明其思想的實質,及時澄清事實,引導當代青年學生批判錯誤思潮。
隨著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意識形態的傳播途徑呈現多元化。八九十年代國人通過傳統報紙、書籍和電視接收國內外資訊和信息,現今通過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傳播便可知曉天下事。報紙、書籍、電視節目大多為主流媒體,主要傳播的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人們很少接觸到西方意識形態及其價值觀。而現今互聯網的傳播給人們帶來全新世界的同時,西方意識形態也混雜其中,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面臨威脅,出現意識形態失衡的狀況。
1.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校園網絡。
網絡作為西方社會思潮傳播的主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國家當作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載體。在全球化、多極化的浪潮下,高校教師應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校園網絡。通過在校園微博、學校官網、學校微信公眾號建立專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相關欄目和內容,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實時報道黨政方針、政策等前沿內容,主動占領網絡意識形態輿論陣地。
2.加強校園網絡意識形態監管。
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活躍,個性獨立解放,高校教師通過校園網絡監控與管理,及時發現學生關注的問題,通過網絡走進學生內心,融入他們的生活,從他們的實際出發提供引導和支持是必然選擇。在這個開放包容的平臺上無論是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還是后勤人員都可以在新媒體建立的平臺中與學生進行平等互動交流。通過建設和維護校園網絡平臺,進行網絡輿論監控與引導,時時關注網絡社會熱點問題的答疑解惑,打造適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網絡平臺。
我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我國的高等教育是為社會主義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為根本教育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高校教師作為實施教育的主體力量,是推動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力量。高校教師要明確自身肩負的意識形態責任,應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在教育教學過程、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都要牢記自身職責,履行意識形態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其核心內容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教育教學、貫通到教育教學首尾、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去。這也就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識形態工作要融入高校其他工作之中,與其他專業課程相融合。高校黨委統一領導,設計大思政方案,對高校教師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做好統籌規劃,包括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責任落實的計劃、目標,步驟,分工與合作,檢查與督導等工作。“三全育人”首先要根據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總目標進行設計。對不同部門教師落實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做好分工與合作的安排。
“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是全員參與。通過統一育人目標制定,明確各崗位教師意識形態責任分工,將意識形態工作與教學科研工作等工作統一部署,同步進行,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成為各部門和全體教工的基本職責和重要工作。盤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各個崗位教師履行意識形態責任,克服輕視意識形態工作的傾向。
在意識形態工作中,高校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推動高校育人育才目標的實現。首先,教師應積極提升自身政治理論素養。教師自覺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高校教師要主動提升個人政治理論素養,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守良好師德師風,做好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路人。其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體現與黨保持一致,不傳播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一致的言論,積極回應學生現實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看待和解決問題。對于網絡傳播的錯誤意識形態和思潮要及時給予批判,敢于亮劍。最后,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中,積極傳播中國的歷史與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總之,教師要發揮好示范作用,維護好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為培養時代新人作出貢獻。
制度問題是根本問題,要解決當前高校教師意識形態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必須著力構建健全、完善的體制機制,努力發揮其目標鮮明、監督有力、效能持久的作用。建立健全高校教師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利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正常運轉,對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得以較好地解決。
1.建立健全責任督查制度
其一,建立一整套督查制度,明確督查的主體和督查對象,明確督查的具體內容、方式、流程、標準。定期組織專家開展督查督導工作,有利于教師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防范意識形態風險,對意識形態工作效率提升有很大幫助。
其二,督查工作要進行目標化管理,要將考核督查工作與高校其他具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例如與教學科研、教風學風建設、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等工作有機統一起來。在教師年度考核以及業績評價時注重對高校教師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并將督查考核結果與教師業績考核、評獎評優、職務任免晉升等直接掛鉤,對于意識形態履責不力者實行“一票否決制”。
其三,督查工作要體現實效性。把督查工作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不走過場,不走形式。督查工作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現象提出對高校教師意識形態工作的具體指導性建議。
2.完善意識形態工作問責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講責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紙老虎、稻草人。”①嚴格有力的問責追責機制對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落實起到保障作用。通過問責追責,倒逼相關主體履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當責任主體出現失責行為或不履行責任時,其應當承擔相應的后果。根據實際調查情況,一些高校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追究方面存在以下問題:有的高校沒有明確具體的問責制度,出現問題時,責任追究不力。還有一些高校雖然有相關的制度,但是沒有按照規定執行追責、問責,這對于失責者缺乏應有的威懾力和警示教育意義。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必須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失責必究、究責必懲,才能有效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高校各級各類部門必須建立健全有效的問責制度,把問責追責納入教師隊伍建設之中,形成制度規約。同時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現價值導向,使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行為得到鼓勵,違背主流意識形態的行為和話語要受到制約。
〔參 考 文 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N〕. 人民日報,2016-12-09.
〔2〕 賴榮珍.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若干思考〔J〕.學術論壇,2013,(10).
〔3〕 任志鋒.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4〕 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M〕.王觀聲,等,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89.
〔5〕 本報評論部.關鍵時刻敢于“亮劍”——創新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之四〔N〕.人民日報,2013-09-02(05).
〔6〕 田貴華.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體系〔J〕. 北京教育(德育),2017,(04).
〔7〕 王道紅.高校黨委要切實擔負起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J〕.思想理論教育,2017,(09).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