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隴苗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體能與技能是兩個最為基本,也是最為核心的要素。教師可從內容視角、方法視角和實戰視角,分析體能與技能的關系,促進體能與技能訓練的融合,從而促進學生體能與技能的發展。“體技共生”的融合教學,有利于中小學生全身投入體育課教學,提高學生體育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技融合;共生視角
在體育教學中,體能與技能是兩個最為基本,也是最為核心的要素。從教學過程來看,體能與技能訓練不是孤立的,兩者之互相滲透,互相整合。一般體能與技能訓練在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它們是相互儲存的。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讓體能與技能訓練相互融合,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呢?在實踐中,筆者從內容視角、方法視角和實戰視角三個方面,分析體能與技能的關系,促進體能與技能訓練的融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不斷提升學生體能的目標,實現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基于內容視角,理解體能與技能的關系
所謂體能,是指人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所謂技能,是指人體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一種能力。從學生的運動來看,體能與技能是硬幣的兩個面,是和諧共生的統一體,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學生在不同的生理階段,體能與技能訓練的側重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中低年級學生處于發育、成長的基礎階段,因此應側重于發展學生的基本體能,對技術不必作過高的要求。而到了高年級,學生的體能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教學的側重點就應當放在技能的訓練上,提升動作的精細度、精確度,增強學生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當然,這樣劃分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兼顧學生體能和技能的發展。如教學五年級《肩肘倒立》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在仰臥體位時對身體的自我控制能力,更要增強學生的腰腹力量,因為腰腹力量是肩肘倒立的基礎。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繃腳尖、兩臂夾緊支撐等技術來發展腰腹力量,也可以運用雙腿做“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來增強腰腹力量。其中,貫穿教學始終的是學生的體能。體能是一個內隱素養,必須依靠外在技術的訓練。因此,教師教學中應讓體技與體能相伴相生,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二、基于方法視角,促進體能與技能的融合
體能和技能的融合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單純以技術為主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從方法視角來看,技術著眼于學生體育學練的動作方法,體能著眼于學生體育學練的實戰練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促進體能與技能的融合,只有做到方法豐富多樣、科學合理、針對性強,才能提高體育教學實效。如《多種形式的拍球游戲》單元教學的總體要求是讓學生掌握多種形式的拍球方法,體驗身體不同部位、姿勢、方向、力量、路線、節奏等對球的控制,教學內容比較繁雜。教學時,教師應以某一種方法為核心,其他方法為輔助。同時,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圍繞拍球特性,體現拍球特點,如向上拍球、移動拍球、拍球比高、拍球比遠等。在一節課中,某項技能的訓練可多一些,并兼顧其他技能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技術的平衡協調、綜合發展。從根本上來說,中小學生在拍球訓練中的每一個動作,它們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雖說沒有單一的拍球動作,但要以掌握單一的拍球動作要領為基礎。訓練過程中,學生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以及運動的速度、力量都得到了鍛煉。學生技能的提升與體能的發展,是體育教學永恒的主題。
三、基于實戰視角,推進體能與體技的發展
學生的體能與體技發展,依靠單一的強調、說教是不夠的,也是非常空洞的。只有將學生的體能與體技放置到學生真實體驗、實戰的層面,才能推進學生體能與體技的發展。在實戰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學練;其次要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練中有思。如教學《高層火災逃生》這一具有自我保護意義的內容時,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形成求生的本能,激發體能。教師可以讓一些學生持一端穩住逃生繩,然后讓其他學生通過爬繩自救。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有的體能較弱,只能短時間爬繩;有的由于雙手握繩、雙腳纏繞在繩上后,身體無法前移。面對學生在實戰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讓學生自主解決。如教師可以教學正確的繩結技術,利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增強學生的爬繩體驗,促進學生掌握系繩了與爬繩子的技能,從而鍛煉學生自救的效率。基于實戰的視角,學生了解到自己的真實能力,實戰體驗,激發了學生的潛質,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實戰,學生體能與技能的融合發展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東西,而是從表面落實到現實。學生在實戰中積累經驗、分享智慧,在面對問題時能冷靜處理,實現學以致用的經驗建構。實戰,讓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為一種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體驗,讓中小學體育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將技能與體能融合起來進行教學,才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效能。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拆除技能與體能之間的界墻,讓體育課堂具有生命樣態。誠如一位體育教學專家所說的:“體育教學,一是出汗;二是笑。”只有讓學生發掘出自身的運動潛質,才能彰顯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的身體參與,更要鼓勵學生的思維參與,只有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動之中,共生視角下的體能、體技融合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渭州學校,甘肅 定西?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