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鵬
[摘 ?要]中國鋼琴作品是根據我國本土音樂素材、風格、情感所創作出來的一類作品,是西方鋼琴藝術與中國音樂文化交融的結果,對于高校鋼琴教學具有個性化的意義,由此也表現出獨特性的運用方式。基于此,文章在簡要闡述中國鋼琴作品特征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出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并由此提出了運用方式。這樣一方面深化對中國鋼琴作品教學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為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指導,提高其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 ?高校鋼琴教學 ?教學意義 ?運用方式
“鋼琴”于明朝萬歷年間引入中國,始作于1917年趙元任的《偶成》和《小朋友進行曲》,由此開始了鋼琴藝術本土化發展的歷程。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文化藝術的蓬勃推進,先后出現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瀏陽河》《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牧童短笛》《旱天雷》《彩云追月》等一系列優秀中國鋼琴作品。這既為人們提供了諸多喜聞樂見的鋼琴作品,同時也代表著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趨勢。高校鋼琴教學工作理應深刻洞察中國鋼琴作品的教學價值,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
中國鋼琴作品的藝術特征
1.表現中國化的素材
我國音樂藝術發展過程中積累出了一系列人們耳熟能詳的音樂素材。基于彰顯其本土化特色以及有效吸引聽眾群的需求,鋼琴藝術的本土化發展率先從表現中國化的音樂素材開始,諸如經典鋼琴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改編自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將鋼琴獨奏與小提琴旋律進行了完美融合,給人以纏綿悱惻的情感體驗。鋼琴作品《瀏陽河》則是根據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作品《瀏陽河》改編而來,意蘊深厚,被納入鋼琴考級曲目。鋼琴作品《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則是由一首極具地域特色的陜北民歌改編而來的,營造出歡騰、熱鬧的氣氛,被諸多演奏家作為音樂會返場曲目。這些作品均從本土音樂中延伸而來,表現中國化題材,由此給人以強烈的親和力與親近感。
2.展現本土化的情感
我國人民群眾在特殊的區域環境、文化氛圍、民俗生活中形成了細膩、內斂、含蓄、柔情的情感特征,并由此催生出對各類音樂作品細膩、內斂、含蓄、柔情的審美體驗。這成為我國各類音樂作品的一大特色。鋼琴藝術本土化發展過程中,除了在直觀層面表現中國化題材之外,也十分注重展現本土化的情感思想,以進一步強化鋼琴作品的本土特征,滿足中國觀眾的審美特征和情感體驗。諸如鋼琴作品《彩云追月》營造出“云月追逐、云月相映、云月嬉戲”的美好意境,質樸而自然,空靈而深沉,委婉而含蓄,縹緲而朦朧,十分契合我國民眾細膩、內斂、含蓄、柔情的情感特征;鋼琴作品《春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與舞蹈的情感意蘊,表現人們載歌載舞的情景,也非常符合人們的情感與審美。
3.融入民族化的方法
我國本土音樂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也積累出一系列個性化創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從而營造出獨特性的音色效果與情感意蘊。鋼琴藝術本土化發展過程中,為了增強鋼琴作品的本土化風格與意蘊,由此也十分注重吸收、表現民族音樂中的各類技法。諸如鋼琴作品《皮黃》運用了京劇板式結構,通過鋼琴藝術營造出京劇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鋼琴作品《彩云追月》中巧妙地運用了顫音和五聲音階,營造出一幅浩瀚夜空的美麗畫卷;鋼琴作品《旱天雷》采用大量七和弦與九和弦來營造雷電情境,通過快速跳音來表現人們久逢雷雨的激動心情;鋼琴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采用了顫音、斷奏琶音、八度連接之類的技巧,來展現陜北民歌的韻味。這些方法既增強了鋼琴作品民族化風格,也實現了鋼琴創作與演奏的創新,成為中國鋼琴作品的又一特色。
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鋼琴音域范圍廣,幾乎囊括了音樂體系中所有樂音,普遍應用于獨奏、重奏、伴奏之中,被稱為是“樂器之王”。這促使鋼琴擁有豐富的演奏技巧,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內涵。鋼琴教師如果采用常規的重復訓練的教學方式,則學生不僅十分辛苦,而且對鋼琴藝術性與情感性認知、理解效果差,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便產生學習難度大、效率低的認識,甚至激發排斥、抵觸的情緒。而中國鋼琴作品則取材于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素材,表現學生熟悉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大大提升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親和力與理解能力。這無疑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鋼琴學習與表演活動。
2.迎合鋼琴發展趨勢,拓展學生知識
鋼琴作為一種西洋鍵盤樂器,只有表現我國群眾耳熟能詳的音樂素材、情感思想、審美理念,才能為人們所理解、接受與認可,這有利于鋼琴演奏在中國文化環境下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基于此,鋼琴作品自上世紀初開始便實施本土化發展,尤其是80年代之后,更是不斷地推送出優質中國鋼琴作品,“本土化”成為鋼琴創作與表演的重要趨勢。高校鋼琴教學工作以培養應用型鋼琴創作、表演人才為核心目標,則必須準確把握鋼琴藝術的本土化發展趨勢,引入最新的鋼琴創作與表演理念、技法、作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系統化的中國鋼琴作品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相關知識和能力,才能有助于學生未來就業和工作。這在客觀上決定了高校鋼琴教學工作必須引入中國鋼琴作品,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
3.促進鋼琴本土發展,弘揚音樂文化
我國諸多專家、學者對鋼琴藝術的本土化發展進行了持之以恒的探索,推送出諸多極具民族特色的中國鋼琴作品,積累起豐富的創作理念、技法和模式,逐步建構起一套完整的中國鋼琴理論系統,成為我國音樂藝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鋼琴藝術的當下文化傳承以及未來創新發展,還有賴于更多優秀鋼琴人才的努力。高校鋼琴教學作為培養專業鋼琴人才的主要方式,理應系統研究中國鋼琴作品創作理念、技法、模式方面的知識,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系統化的教學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中國鋼琴知識素養,實現對中國鋼琴文化的有效傳承;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創作、訓練、表演中國鋼琴作品的興趣,推動中國鋼琴藝術的創新。這成為高校開展中國鋼琴作品教學活動所表現出的又一重要意義。
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
1.激發學生的中國鋼琴作品興趣愛好
中國鋼琴作品雖然憑借著中國化的素材、本土化的情感,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還必須立足中國鋼琴作品特征,采取針對性的方法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國鋼琴作品的興趣愛好。鋼琴教師在確定中國鋼琴作品之后,可以向學生講授其背后中國化素材的產生背景、情感思想,繼而系統分析該鋼琴作品所營造的意境氛圍,傳達的情感思想,從而通過故事性的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情感化的思想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既為接下來的中國鋼琴作品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也能夠促使學生在課下獨立自主地研究、欣賞、訓練、表演中國鋼琴作品。這成為鋼琴教師進行中國鋼琴作品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性任務。
2.培養學生的中國鋼琴作品分析能力
任何一個鋼琴作品都具有特殊的曲式結構、演奏技巧,并在此背后蘊含著個性化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尤其是中國鋼琴作品作為“西方鋼琴藝術”與“中國鋼琴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更是表現出個性化的曲式、技法、思想與情感特征。基于此,鋼琴教師還必須重點培養學生對于中國鋼琴作品的分析能力,一方面培養學生從宏觀層面準確把握鋼琴作品的風格特征和情感內涵,有效地洞察特定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對鋼琴作品曲式結構與技巧特征的解讀,能夠清楚地了解作品的結構體系,準確把握每一樂章、樂段、語句的結構、技法、思想與情感特征。學生由此能夠對整個鋼琴作品形成深刻的認識,為接下來的鋼琴訓練與表演活動奠定基礎。
3.提升學生的中國鋼琴作品表演素質
學生對于特定中國鋼琴作品的系統解讀,僅僅是對鋼琴作品的曲式、技法、思想與風格有了準確的認識,然而將“認識”與“理解”轉化為具體的“訓練”與“表演”還有賴于學生高水平的鋼琴作品處理與演奏能力。這是開展中國鋼琴作品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鋼琴教師需要率先培養學生鋼琴演奏基本功,掌握基礎性的鋼琴演奏技巧,隨后再培養學生根據個人對于鋼琴作品的認識與理解,采用合理的速度、節奏、力度、技法來演繹中國鋼琴作品,不僅要注重演奏技巧的準確性;而且還必須有效傳達中國鋼琴作品每一部分譜例應有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這樣才算是掌握了中國鋼琴作品的處理方式,從而實現對中國鋼琴作品的完美表演。這是學生的基本素質,也是鋼琴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4.拓展學生的中國鋼琴作品理論知識
中國鋼琴作品在漫長的本土化發展過程中,逐步建構起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系統,成為一項需要重點研究、傳承、創新的音樂文化體系。當前,高校鋼琴教師在開展中國鋼琴作品教學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特定鋼琴作品的分析、處理與表演能力,而且還要從宏觀層面來建構和傳播中國鋼琴理論知識。這突出表現在培養學生對于中國鋼琴本土化發展歷程的認識,對于中國鋼琴個性化創作理念、技法、風格與審美的理解,對中國鋼琴本土化發展趨勢的洞察等,由此拓展學生的中國鋼琴作品理論知識內涵。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處理、表演乃至于創作中國鋼琴作品,而且有利于中國鋼琴知識的傳承與創新。這也是高校鋼琴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項教學內容。
總體來說,本土化是中國鋼琴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由此所催生的中國鋼琴作品表現中國化的素材、展現本土化的情感、融入民族化的方法,成為我國音樂藝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鋼琴教學工作引入中國鋼琴作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迎合鋼琴發展趨勢、拓展學生知識、促進鋼琴本土發展、弘揚音樂文化,由此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價值。當前,高校鋼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激發學生的中國鋼琴作品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作品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作品表演素質,拓展學生的理論知識內涵,從而提高中國鋼琴作品教學質量,發揮其應有的多樣化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舒甜:《中國鋼琴藝術文化與教學研究》,水利水電出版社,2018。
[2]石悅:《談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黃河之聲》2019年第11期,第98-99頁。
[3]李輝:《中國鋼琴藝術的文化內涵研究》,《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年第10期,第72-73頁。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