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波
摘? 要:隨著教育部門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工作,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改變傳統的教育思維方式,引入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向開始從以教師傳授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生體驗為核心,同學們可以立體地學習教材上的知識,通過全方位的學習,鞏固現有的知識要點,開拓思維,寓教于樂。本文就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做出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優化課堂;教學方向;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不同于語文、英語等其他學科,從本質上來說數學科目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們學習過程往往只能依靠對運算公式和算法的理解,初中學生的年齡階段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容易造成大腦疲勞,記憶減弱,無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使學生們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師應改進教學體系,重新設計課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向
中國傳統數學教學方式以灌輸式教育為主,授課方式缺少變化。教師應該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合理規劃教學進程,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積極改進課堂的教學氛圍,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有意愿主動學習,主動去探尋數學海洋的奧秘。
(一)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當代教學的方向應當是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學生們能通過課堂學習找到快樂,把學習變成自身一種良好的習慣,進而形成優秀的文化素養。蘇霍姆林斯基講過:“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開拓思維,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拘泥于書本和教材中的固有內容。一成不變的背誦和演算只能讓學生們產生厭倦的心理,把學生的頭腦和思路完全束縛在一個范圍之內,無法讓孩子們完全掌握數學科目的深度和精髓。優化初中數學課堂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學習能力。
(二)豐富教學手段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應當通過課堂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通過知識的延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學生分組、教學互動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相互之間的溝通、配合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分享,互相補充。增加知識應用也可以提高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例如某初中數學公開課上,教師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用品,例如足球、跳繩等學生常用物品的統計,日常生活用品的計算和應用,學生身高、距離的測量,這些身邊的事物往往能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數學教學中的公式和應用,通過對圖形的接觸也能夠大幅度幫助提升學生對幾何科學的立體感知。同時通過分組學習討論幫助孩子加深學習印象。學生通過對題目的解答過程激發了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互動學習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了創造和想象的空間。
二、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
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擺脫教條式教育的束縛,加強教育目標的針對性,讓不同的學生們都能夠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一)結合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可以帶來圖片、動畫、聲音等立體的事物,教師應當在設計課程時利用這些新事物為學生們提供主動學習的動力。比如圖形教學,筆者在某市幾何教學課上看到,教師提前做好教學設計,利用幻燈片來播放故宮、趙州橋、埃及金字塔等指向性較強的,貼合實際教學需要的建筑物。學生正處在思維的活躍期,他們喜歡這些立體的、新奇的事物。教師通過對圖片的講解,提前設計好引導的語言,幫助孩子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建筑的外觀上,讓學生們充分了解這些建筑所包含的圖形。而在整個公開課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氛圍非常的活躍,大家踴躍發言,爭相回答問題,可以說在一個充滿快樂的節奏中完成了教學過程。
(二)加強師生溝通
傳統教育觀念只重視教師授課,而忽略了學生感受。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變成了單純的“我教你學”的關系。教與學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狀況,加強與學生的信息交流和溝通,通過溝通幫助不同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例如某學校數學教師通過線上課堂,劃定題目范圍,學生和老師之間互相隨機指定題目,在線答題,互相檢查。老師和學生一起思考分析,這種教學方式能讓教師深入了解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的趨向性,而且讓學生們感到非常有趣味,愿意和老師一起去完成題目的解答,同時學生通過對題目的探討加強了數學應用能力,加深了學習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
結束語:
教育教學不應只注重授課過程,更應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數學教學應與學生們的身心發展相匹配,在課堂拓展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多可行性的教學模式。教師是直接站在講臺上為學生們傳授知識的人,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教師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創新是教育進步的源泉。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加強課堂設計能力,深入思考,勇于實踐,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鍛煉全方位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娟瑋.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學淺析[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6):59.
[2]熊仲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淺談[J].山西青年,2020,(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