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和本質,指出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精準幫扶需要堅持的原則和理念。在全國就業一盤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四級聯動”智慧平臺構建,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提供了解決方案,并在大數據平臺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精準幫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 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否順利就業,不僅直接關系著大學生自身的利益,而且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幸福,甚至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影響到新時代偉大夢想的實現。
1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未就業原因分析
1.1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觀原因
首先,畢業生在校期間沒有從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專業特點出發進行充分地職業生涯規劃。這直接導致找工作時毫無思想準備,沒有方向感,這是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身上的典型表現。其次,畢業生的心理狀態不成熟。在擇業過程中出現了以自我為中心,或者過度功利主義,沒有對自我能力進行切實的衡量,就業期望值脫離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實際,所以導致在找工作時會白白錯失很多機會。 再次,還有一些畢業生局限于傳統觀念:認為“吃皇糧”的工作才是最穩定的,所以認為好的工作一定要是事業單位、國企等所謂 的“鐵飯碗”和中東部發達地區企業單位的“金飯碗”。
1.2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
1.2.1 學校原因
首先,學校對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的基礎信息登記不完善。部分高校招生和就業分屬不同的處室負責,處室間缺乏統一協調,一校一系統實現起來困難重重。其次,高校的課程設置有些不合理。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和技術日新月異,面對知識技術、社會需求和學生需 求,不少高校的課程設置有些不合理,甚至落后好幾代。最后,高校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幫扶缺少嚴格的激勵機制。從政策上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是學校的主要任務,由社 會來統籌負責。國家對高校沒有強制要求,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
1.2.2 政府原因
首先,政府相關就業幫扶部門的角色意識不強。長期以來,我國的就業幫扶部門一直是以社會管理為主,比如管理檔案、政策咨詢、社保辦理、戶口遷移、組織關系接轉、報到證改派、職稱認定等,而按照當前國家的要求,就業幫扶部門的工作應傾向于充當就業服務的角色,比如幫助失業者再就業、介紹就業崗位、提供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等,這一角色由于諸多原因在現實中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其次,信息化服務平臺信息不暢,沒有形成多級聯動。信息化時代,各個地域的就業幫扶機構也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相互間缺乏信息共享、各自為政,再加上地化原則,對于想要異地就業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基本屬于被忽略的群體。
1.2.3 企業原因
一方面,企業的崗位要求缺少有效的宣傳渠道。 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提供的機會少,且缺少一個起主導作用的機構專門負責收集各個崗位對人才的最新要 求,并反饋到相關高校,高校按照企業需求培養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企業的培訓基地難以發揮效用最大化。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員工培訓中心,除了日常年度培訓和新技術培訓外,也只是面向新員工入職時才會啟用,所以有效利用率并不高。這些培訓中心完全可以成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訓的平臺,但因為缺少政府的主導和政策的傾斜,難以發揮最大效用。
2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理念及對策
2.1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幫扶原則
2.1.1 企業和畢業生的“雙贏”原則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能讓其認可的人才應該是企業認為可以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的人才,也就是其在企業可以實現的價值和企業開出的薪金是一致的,因此企業和畢業生之間要謀求“雙贏”。
2.1.2 幫扶就業拒絕“扶懶”原則
正如國家的精準扶貧一樣,扶貧不是“扶懶”,在就業幫扶時也拒絕“扶懶”,否則畢業生就失去前進和改變自身的動力,今天北歐國家工人的消極怠工就是最好的警鐘。
2.2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理念
2.2.1 以三方需求為導向,發揮畢業生的“長板”效應,實現特色幫扶
首先,要考慮到國家大環境的需求,從社會的主要矛盾出發,東西部一盤棋,促進生產力的平衡發展。其次,在新時代針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各個企業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新崗位。最后,被幫扶者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做到 “一專多能零缺陷”:“一專”指讓自己有一項非常非常強的專長;“多能”指 有可能的話多儲備幾項能力以便搭配使用;“零缺陷”則指通過自身努力和對外合作,讓自己的弱勢變得及格即可。
2.2.2 把“三全育人”理念貫穿于整個就業幫扶過程中
對于學校來說,應時刻關注已畢業學生的發展,給予更加靈活的就業創業指導,貫徹“終生教育”理念;對于企業來說,不僅將人才需求及時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而且輔助相關部門開展技能培訓,為解決就業問題盡一份力。國家相關部門,應及時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幫扶和培訓機會。只有形成全社會的育人合力,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解決就業難才會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2.2.3 通過資源整合,借助網絡信息化平臺,提高就業幫扶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在網絡化時代,要實現就業全國一盤棋,必須要借助大數據的作用,構建網上的大數據信息化平臺,通過網絡載體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在就業幫扶工作中,讓每個人都是就業工作的參與者,通過就業信息的數據共享及大數據的分流,做到不忽視任何一個畢業生。
3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四級聯動”智慧平臺構建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形成全社會的合力,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狀態,具體模式構建為:一個主導、一個目標、一個鏈接、四級聯動模式,即以政府為主導,以精準就業為目標,以大數據智慧平臺為鏈接,形成“政府、企業、學校、個人”全員參與的四級聯動精準幫扶模式。
3.1 學校角色
學校的幫扶角色應該伴隨畢業生的一生。
在校期間,要組織學生入學初期在全國信息平臺上錄入姓名、身份證號、興趣愛好、未來就業意向等各項基礎信息,并做到后期及時更新維護;期間學校要創造條件通過平臺的一站式服務指導學生自己去了解自己,做好大學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離校后,學校統一管理畢業生信息,在每個院系指定專人負責對已畢業學生進行回訪,了解就業的實際情況,指導離校畢業生定期在信息平臺上更新就業情況,并針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或失業畢業生在平臺上進行登記、跟進,一對一幫扶。并把未就業畢業生的名單按照其就業地域偏好,反饋給信息平臺,由其提示給相應地域的就業幫扶部門,然后由對方地域的就業幫扶部門按照實際情況向相關技能培訓機構的推送培訓需求。
3.2 政府角色
在四級聯動的就業模式構建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就業幫扶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必須需要用大數據中心平臺來鏈接高校、企業和個人,而這個大數據中心中,學校、企業、個人都沒有能力對整個平臺進行調控和管理。所以,在信息化時代,政府部門一方面應構建這個大數據智慧平臺來負責國家就業政策的上傳下達和就業政策的解釋工作、來掌控就業創業工作全局,努力形成全國就業創業一盤棋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政府統籌的基礎上力求下一級有關部門出臺適應于本地的就業創業政策,積極吸引企事業單位投入就業創業培訓工作中去,彰顯地域特色。
3.3 企業的角色
在四級聯動模式中,最活躍的角色是企業,因為所有的技能培訓都是圍繞就業而展開的。所以企業的角色既是需求者,也是培訓機構的一部分。
首先,各企業要把最新的崗位需求傳達到位。建議根據企業發展需要,走“政府引導、院校企業共參與的企業學校雙元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其次,企業響應政府號召,提供就業崗位培訓。最后,各個企業要創新多種培訓模式。當前比較精準的培訓模式有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和學徒制培訓等方式。總之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和社會要發揮主導作用,形成制度上有保障、政策上有引導、資金上有支持的聯動效應。
3.4 個人角色
在四級聯動就業幫扶模式中,個人是其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因為幫扶個人就業是最終目的。對于個人來說,在就業幫扶中一定要做到“三度”:首先要有對就業培訓的積極度。個人首先要做到積極投身于就業創業工作中去:一是要認真更新完善大數據智慧平臺上的個人基礎信息;二是主動參與就業幫扶,填報就業意向和相關培訓需求,三是認真參與培訓,主動就業,避免“等、靠、被”等消極因素。其次,要有對就業需求的了解度。個人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性格特征和職業需求等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認清自己的就業需求,選擇合適的培訓項目和崗位,避免渾渾噩噩,躲躲閃閃做無用功。 最后,要有對就業崗位的迫切度。當前在就業方面有一個新名詞“慢就業”,針對“慢就業”畢業生一定要引導他們增強找工作的熱度,不斷地發現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優勢,補齊自己的短板,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上就是四級聯動中各級角色的闡述,政府、企業、高校、個人,任何一端都應該及時及時響應,更新維護,才能達到四級聯動的效果,真正實現對每一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效果。
結束語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更牽動黨和國家的脈。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精準幫扶任重而道遠,需要各級就業幫扶部門、學者和工作人員繼續努力,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 利[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017-10-28.
[2] 侯敏,地方政府在城鄉一體化中保障作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
[3] 邢亮.從市場視角“透析”大學生就業難[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 院學報,2003,(6).
[4] 唐瑾.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 論壇,2015,(28).
[5] 國務院.“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國發〔2017〕10 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20年度大中專院校就業創業課題《“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智慧平臺研究》( JYB2020163)和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媒體融合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路徑研究》(2021-ZZJH-10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潘美姬(1982-),女,漢族,山東威海人,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