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奮飛 石文玉
摘要:為了提高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建設網絡工程示范實訓中心為其提供了堅實保障。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分別從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以及校內外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并總結其相應成果,力爭在其它專業或同類學校起到示范作用。
關鍵詞:網絡工程示范實訓中心;新工科;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網絡工程示范實訓中心的建設對實踐教學的改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安徽新華學院為例,為了加強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通過網絡工程示范實訓中心的建設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本中心包括專業基礎實訓分中心(計算機網絡基礎實訓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計算機應用實訓室)、專業實訓分中心(綜合布線實訓室、網絡工程實訓室、無線傳感實訓室,CCIS云安實訓室、嵌入式實訓室、網絡應用程序開發實訓室)、創新實踐分中心(H3C網絡學院、訊方-華為互聯網學院、網絡實踐與創新中心、華信智原大數據實驗室,網絡與信息系統研究所)。近幾年隨著“新工科”不斷發展,學院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創新,形成了相對較為成熟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主要從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實踐基地等方面闡述網絡工程示范實訓中心的建設過程。
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不斷發展,網絡工程師綜合性人才目前是社會急需人才之一。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為社會輸送綜合性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體現專業的綜合實力的表現。因此本中心建設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目的:(1)有效整合實訓資源,構建由基礎、專業、創新三個層級的實訓中心。(2)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綜合應用能力、工程素養與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3)通過產教融合,引入行業企業工程師參與教學團隊中來,優化教師結構。
安徽新華學院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網絡工程專業曾獲得省級新專業重點建設項目,卓越人才1.0建設項目,2019年獲批為卓越人才培養2.0建設計劃。經過近10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一定特色,該專業主要以網絡工程師培養為主線,融合網絡安全、云計算、網絡應用程序開發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先后與H3C,華為等公司合作成立網絡學院,協同培養中高端網絡工程師人才。目前該中心下設專業基礎實訓中心、專業實訓中心、創新實訓中心,覆蓋到學生的大學四年生涯,實現認知實訓、基礎實訓、專業實訓、創新實訓四個階段全面培養。
中心積極探索實驗教學改革,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體系,即“一主線、四層次、五平臺、八模塊”。“一主線”是指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四層次”是指構建認知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創新實踐;“五平臺”是指實驗實訓、實習實訓、科技創新、創業就業和社會實踐;“八模塊”指素質訓練模塊、實驗教學模塊、實習教學模塊、實訓教學模塊、課程設計模塊、畢業論文(設計)模塊、應用創新模塊和社會實踐模塊。結合現有資源,構建了“認知實訓、專業基礎實訓、專業實訓、創新實訓”四個層次。
按照實踐教學體系,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中心分為基礎實訓中心,專業實訓中心,創新實訓中心三個分中心。每個分中心均有規范的管理制度,設立分中心負責人;每個分中心承擔著相應的課程,做到管理有序,設備資源利用率高,并制定相應的實訓室開放制度。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實訓中心資源,形成了中心、能力及課程的關聯體系。每個中心根據現有的設備資源、師資隊伍及承擔的課程負責相應實踐能力培養,從課程和能力上實現了由淺入深,層次化、系統化的可執行的課程方案,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課程學習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具體如圖1所示。
中心為了加強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心每年均安排教師去企業進行培訓和鍛煉。不僅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中心按分中心進行教師隊伍的管理,以老帶新,形成實踐教學梯隊。中心不斷優化人員配置,做到授課教師與實驗教師不分家,堅持理論和實踐相融合。同時依據“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中心還引入了企業工程師強化實踐教師隊伍,建設了一支學術造詣深、實踐應用水平強的實踐教師隊伍,為中心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隨著“新工科”建設的不斷推進,應用型高校大力推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我院采取與一些專業化強的企業共建實驗室、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共建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協同育人。目前我院網絡工程專業用分別H3C、華為等共建實訓室;同時中心整合現有的實驗教學資源,購入一批先進的實訓教學實驗設備,建立了面向高年級學生創新訓練的實踐基地,為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課題研究及學科競賽創造良好的環境。
中心自建設以來,依據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和實訓資源的新增,教學內容的改革,師資隊伍的優化等措施,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計算機網絡》課程獲得省級精品課程、省級視頻公開課程、省級MOOC課程;《路由與交換》獲得“新工科”立項課程;《網頁設計與制作》獲省級MOOC課程;網絡工程專業教師團隊中有80%的教師獲得華為、H3C的中高級網絡工程師認證,并獲得“雙能型”師資的稱號;學生在網絡分布式設計大賽、信息安全大賽中獲得省一等獎的成績,同時網絡工程專業學生中有60%獲得中高級網絡工程師認證。通過中心的實際運行,中心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新工科”背景下,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網絡工程示范實訓中心的建設促進了實驗室設備資源有效整合和實踐教學改革,提升了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建設,中心成員在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教師發展、學生培養等多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為了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們還必須不斷深化實踐教學,進一步加強實訓中心的建設,加強中心的制度化管理,進一步彰顯中心的特色,使得示范中心更具有典范性和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錢立生,施詠清,王曉鵬.“新工科”背景下產教融合示范實驗實訓中心的構建——基于GHM模型的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38(08):70-74.
[2]白云飛何堅強,王林,等.省級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8,21(5):187-190.
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2017sxzx38,2019zyrc111)。
古奮飛(1982-),男,安徽蕪湖人,漢,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無線傳感器網絡、機器學習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