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容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與討論的機會,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近些年,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取得一定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暴露出種種問題。基于此,本文展開了關于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上有效實施的課題探究,并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具體論述,希望本文能給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生;數學教師;問題
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思維活躍,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配合教學活動。而當前義務階段的小學數學學科不同于科學數學,是“大眾數學”而非精英數學,以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中有所收獲。從理論上講,小組合作學習是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而又能夠有效實現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目的的教學方式之一。然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現狀中,卻因小組劃分不合理、教師參與不夠等種種因素,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欠佳、教師預期教學目標未能達成。以下筆者將對當前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及突出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能夠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優勢,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存在運用頻率較低、課堂實施效果欠佳等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一是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的意愿不強烈,主要是對小學合作學習的認識不到位,加之受教學內容、班級人數較多的限制,小組合作學習開展起來比較困難,因而對小組合作學習開展興致不高。二是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學習小組劃分不科學、組員責任分配不明確、教師的指導與參與不到位、學生相互配合不好、合作學習成果評價標準單一等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這主要是由于數學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把控不到位以及小學生自身缺乏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偏低。
二、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具體策略
基于以上普遍存在于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以下有效對策:
(一)合作學習內容的確定
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課堂上看起來似乎熱鬧非凡,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很高漲,但是一到課堂檢驗環節,卻發現學生沒有真正學到東西,這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不恰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用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對于學生來說超過個人學習能力范圍之外的學習活動,適用于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有“跳一跳摘果子”感覺。否則,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沒有什么提高,有的學生還會借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趁機閑聊。
(二)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確定學習內容之后,接下來就是對學習小組的劃分。小組劃分不科學、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得不到發揮、學生之間沒有真正實現“學習能力互補”,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自然不會凸顯。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做到學習小組的科學、精準的劃分。現實教學中,有不少數學教師將學生的座位安排或者學生的數學成績當做劃分學習小組的主要依據,就是對學習小組劃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筆者認為,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不僅要對每一個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行考量,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征、性別。不同學習小組的整體水平在大體上保持一致,真正實現學習小組的“異質劃分”。
(三)提升數學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指導作用與參與程度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意味著弱化教師的指導地位。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旁巡視,學習合作時間一到,學生代表遞交小組學習成果這種現象在數學課堂上并不少見。而教師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共同進行問題探究的現象卻比較少。因此,數學教師要對自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定位要準確,應該是引導者、參與者而并非“旁觀者”。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之間教師積極發揮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情境,以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有序數對”探究活動中,通過游戲“找朋友”,讓學生學習興致提升,然后引入的設計問題引起組內分歧,促進學生小組成員的討論。
(四)注重對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與學生的合作意識有著直接關聯。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諸如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對學生的合作規則進行明確規定,指導學生一些與他人溝通和合作的技巧,如,其他學生在發表意見時要認真聽取,不隨意打斷。也可以明確提出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較適用于低年級的小組合作學習。例如,開展多種運算結合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對不同算式做完計算后,讓學生進行互檢。
(五)完善小組合作學習成果評價標準
過于關注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忽視學生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關注整個小組的最終成績,忽視每一個小組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進步,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存在的問題。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不僅要注重整體,更要關注個體,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從教學內容選擇、學習小組的劃分、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培養、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以及學習成果的評價五個方面提出具體實施策略,仍需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予以豐富。
參考文獻:
[1]林培川.對小學數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J].學周刊,2020(17):139-140.
[2]丁亞男.對小學數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J].學周刊,2020(16):105-106.
[3]張長義,董惠英.讓“合作”之花在課堂中綻放——淺談數學課上合作學習的策略[J].學周刊,2020(13):139-140.
[4]劉賽男.基于翻轉課堂下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