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棱森
◆摘? 要: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更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問題。要知道,教育的本質并非知識的灌輸,而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讓他們具有求知欲與探索能力,以便使學生在獲取知識、提升認知的過程中,進行觀察、體驗與感受,逐漸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為此,本文展開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思維習慣的措施探析。
◆關鍵詞:小數學;數學教學;滲透;獨立思考;思維習慣
新課標提出“需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增強數學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的課堂關注力變得更集中,讓他們探尋數學學科的奧秘,具有多角度思考意識,教師需關注教學滲透問題,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避免向學生進行知識“傾倒”,使其產生抵觸感。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習慣必要性
新課改更關注教學相長,以便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授課滲透,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并非革新教育理念、創新施教方式便可輕松達成的。這更需要教師掌握不同學段小學生的學習、身心成長情況,讓施教變得更易懂、有趣,能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進行知識探索。而以知識傳遞的方式進行授課,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施教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對教師的過度依賴。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具有反思精神,汲取先進教育理念,關注教學滲透,重視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習慣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教學滲透,讓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需構建高效課堂。要知道,思考的過程融合了智力要素和非智力要素,該過程的特點是復雜化與系統化,缺少思考的熱情會導致學習枯燥、沉悶,使教學流于形式化、刻板化。因此,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應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還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有鑒于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可單調地進行知識強調,而需要應用多樣化教學模式,譬如:信息化教學、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學、游戲化教學等。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調動小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促進他們的快樂實踐、積極學習。
例如:在人教《位置與方向(一)》施教中,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教師通過屏幕播放校園的平面地圖,以小組賽的形式展開學習比拼,看哪一組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通過“一個描述、一個猜”答出最多的地標,讓學習充滿趣味。為了獲得小組勝利,學生首先會獨立思考應如何快速的分辨現實中的八個方位在平面圖形中的存在,并懂得要相互分享學習成果,以便大家更為默契。
(二)有效提問,引導學生具有思考方向
其次,為了促進學生具有探究學習的方向,促使其形成獨立思考意識,教師需精選教學問題。問題導學法能夠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使其具有學習的方向。以往數學教學中,以教師為課堂的核心,會為學生十分透徹、詳盡地講解所有的知識重、難點,這好比是一點一點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更多時間都是在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或是開展“題海”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上就形成依賴心理,不會主動思考,也缺乏具體思路,而大量的數學習題,也會使學生產生倦怠感。因此,教師應適度教學,在學習中展開有效提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方式,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倘若教師直接地為學生講解長方形跟正方形的特點,會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使其喪失了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基于此,教師可以認真地設計授課問題,通過問題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可以提出下面的一些問題提讓學生思考:請大家觀察一下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角、邊,他們有什么特點?量量正方形和長方形每一個角的度數和每一條邊的長度?生活中常見的正方向和長方形有哪些?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情感聯想,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能夠讓學生獨立地思考這些問題。并且,學生通過自主地思考、發現、探究,能夠獲得一些結論,盡管其獲得的結論并非完善或準確,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并非消極和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思考和探究中建構新知,使其更具學習的收獲感與喜悅感。
(三)重視鼓勵,培育小學生的質疑能力
最后,古語有云“疑者,覺悟之機也”。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提問學生,進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固然重要。然而,要想真正促進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需重視鼓勵學生,使其產生問題。因此,教師不但應注重設計有效提問,并且應注重為學生構建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激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和勇于質疑。如此一來,才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從而實現創新性認知,最終切實把握思考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授課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時候,某一學生測量和計算三角形內角和后,認為是175°。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達自我見解。當有學生質疑教師和其它同學測量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結論,可以這樣做:讓學生通過“拼折”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會拼成一個平角,再將其變為兩個直角。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師可把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引導學生發現長方形內角和的一半——180°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施教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習慣。
三、結語
總之,提升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滲透,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具生機與活力,需要教師具備創新引導能力。為此,需關注學生獨立思考思維習慣的形成與發展,給予學生自主練習、參與教學、提出質疑的機會。從而,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獨立探思的意識,讓他們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
參考文獻
[1]張麗娟.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顧欣欣.基于數學活動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3]王敏雪.數學教學目標在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