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



【摘 ?要】閱讀教學在我國英語教學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劉驍明、余懷松,2008)。閱讀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五級是初中階段必須達到的級別要求。其中有關閱讀技能的目標描述是這樣的: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本文主要探討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在讀前、讀中、讀后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及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教學;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導圖;邏輯思維
引言
初中階段是打好英語學習基礎和培養英語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而英語閱讀作為英語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語言輸入途徑之一,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安徽中考試卷來說,篇章閱讀占了40分,是分值最高的一項。2015年的中考閱讀理解更是加大了閱讀量,由原來的四篇變為五篇,并且加的這篇為任務型閱讀。考察題型主要分為選擇題和問答題,考察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主旨大意題,細節題,詞義、句義題,推斷題。從學生考試結果分析來看,細節題的得分率較高,而其他三類題的得分卻不盡人意。這與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法是有很大關系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詞匯語法的教學,導致沒有太多時間進行閱讀訓練。碰到閱讀時也是僅僅要求學生能夠大致翻譯出句子意思即可,并沒有進行一些閱讀技能和思維的訓練。有的干脆實行題海戰術,認為做的多就一定能夠提高。題海戰術雖然有些效果但效率太低,耗時耗力,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長久之計。也更不可能達到課標所要求的五級讀的標準,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1.思維導圖與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Mind Map),又稱心智圖,是由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及教育學家Tony Buzan(東尼·博贊)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將思想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它利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層次等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增強記憶效果(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置于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支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整個圖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網絡圖(東尼·博贊,2005)。而這種放射性思考的過程正是自我閱讀的過程,不斷提問的過程,也是不斷與作者對話的過程,同時,由于思維導圖充分利用了右腦的圖像記憶的優勢,右腦的記憶效能為左腦的一百萬倍,因此,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將文本信息轉換為圖形,使得知識結構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學生的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很多人認為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對學理科才比較有用,其實不然,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的能力,英語也是如此。正如語言學家葉蜚聲在《語言學綱要》中所言:思維的時候需要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認識成果的貯存所。同時,由于認知能力的發展先于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思維的發展要先于語言的發展,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因此,利用思維導圖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為他們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實踐
在閱讀教學中,筆者以東尼·博贊的圖式理論為指導,就我們現行的人教新目標教材的閱讀文章為例,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讀前、讀中、讀后的教學設計,以達到培養學生閱讀的邏輯思維能力。
2.1運用思維導圖預測文章內容
讀前讓學生猜測文章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閱讀欲望,從而化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同時,能使學生通過搜集、了解與所要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激活頭腦中的背景知識,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容等(祖瑞,2011)。學生對文章主題越熟悉,閱讀理解的難度就越小。以八年級上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B的閱讀文章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為例,針對本篇閱讀,我首先利用PPT展示一幅感恩節的圖片,接著,讓學生展開討論,說說和感恩節有關的事、物,在學生說的同時,我將他們所說的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
圖像可以自動地吸引眼睛和大腦的注意力,它可以觸發無數的聯想,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法(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教師通過圖片展示,形象、生動地導出了文章的主題,激起了學生無限的想象。教師緊接著通過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讓學生說出感恩節的相關信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存儲;在師生問答中引出會造成理解障礙的新詞匯celebrate、traditional、turkey并添加到思維導圖上,同時把問答所用到的關鍵詞history、food、time、place和celebrate也添加到思維導圖上,這樣既呈現了新語言知識,也激活了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不僅讓學生熟悉了閱讀文章的主題,而且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環節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
2.2運用思維導圖梳理篇章結構
閱讀中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引導,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從篇章中獲取主要信息。教師應善于利用信息轉換手段,有效設計任務和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思維導圖。下面以九年級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中Section B 2b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為例進行說明。課本2c部分直接呈現了整篇文章的一個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來說,剛接觸這篇文章就要將整篇文本轉換成圖式信息難度肯定較大,因此,我在要求學生完成2c前,將思維導圖進行了分解。讓學生完成以下任務。
(1)略讀,找出主題句。通過略讀,找出每段的主題句并圈出主題句的關鍵詞或重要部分。同時告訴學生,主題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個句子,偶爾在句末及句中。通過主題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學生通過略讀很快找到三段的主題句:Basketball is a much-loved and active sport that is enjoyed by many for fun and exercise.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by a Canadian doctor…The purpose of the game is… /It is believed that on December 21,1891,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was played.接著讓學生找出這三個主題句的關鍵詞或者自己概括,即:popularity,game rules, history/development該任務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文章涉及的話題是籃球的發展史,從而快速地把握了文章的大意。完成思維的第一級發散。
(2)跳讀,找出支撐信息。讓學生跳讀第二、三段,找出支撐這兩個段落主題句的細節,完成以下的思維導圖。告訴學生主題句之后通常是支持性的細節信息,讓學生找出相關的細節填寫在圖3和圖4中。在填圖之前,教師先告訴學生跳讀是眼睛為了尋找大腦所需的特定信息而對材料所做的掃視,是尋找特定信息的一種過程(東尼·博贊,2009)。通過這步突破思維發散的難點,實現思維的二次發散。之后通讀全文完成2c的思維導圖(圖5),將文本以清晰的圖示展現在學生面前,整篇文章的脈絡清晰明了。
(3) 利用思維導圖解決問題。將文本信息轉換成圖式后,能夠充分發揮右腦的圖像記憶效能,通過相應的練習,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本篇文章的內容。這里我主要設計兩個練習來提升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邏輯分析的能力。
一,通過回答以下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思維導圖的清晰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快速尋找信息點的能力。
①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how is it played?
② 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played?
③ 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④ What are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groups in America and China?
⑤ 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二,詞義替換,用文中的詞或短語解釋以下的詞與短語。培養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推理和尋找信息點的能力。
enjoyed by many,over, called,cooperate,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所給的詞除了最后一個,都可以直接在思維導圖上尋找到同義詞及短語,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文本的主要信息都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體現,讓學生養成最大限度的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文本信息的主要內容,便于查找和分析各個語言信息間的聯系。
通過前兩步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第三步運用思維導圖,學生既了解了篇章結構,又突破了難詞難句,完全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只需加以操練,學生的閱讀思路就會更加清晰,邏輯思維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不會因為某個生詞和短語而阻礙閱讀。另外,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會體會、觀察知識間的關系,可能會發現自己從未注意和意識到的各個知識間的關系,從而產生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理解,達到創新性學習之目的。
2.3運用思維導圖重組文章內容
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后的知識重組不可或缺,視時間的多少可以采用口頭及書面兩種形式。以九年級Unit 6 Section B 2b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為例,首先,學生先就完整的思維導圖從籃球運動的規則、發展歷程及受歡迎程度三方面進行復述;接著,留下部分關鍵詞,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走向及關鍵詞進行復述,這個過程既讓學生去掉了繁雜的信息抓住了文章的脈絡,又把詞匯與短語放進一個語境當中,所有的詞匯互相連接,或互為因果,或互相承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記憶的網絡,從而建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最后,刪除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自己記憶中的圖式進行復述,進一步提升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整體思維的能力。
實踐證明,思維導圖能夠鍛煉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思考與記憶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概括等思維習慣。并將這些邏輯思維的各個方面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興趣,最終達到閱讀教學的最佳效果。思維導圖符合人的生理特點,認知和記憶規律,它的作用當然不止于此。但是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讓學生從傳統的英語學習思維模式中轉變過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長期的訓練,切勿操之過急,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2]《人教版新目標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九年級,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章類
[3]付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第一期。
[4]劉驍明、余懷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梯度》,《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第4期。
[5]習海宇、李玉英《在英語閱讀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http://www.docin.com/p-439123427.html
[6]周勇《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360圖書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28/21/708137_30057570.shtml
[7]邱潔苡《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個人博客。http://blog.luohuedu.net/Blog/12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