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鍵波
摘 要:從家庭到幼兒園,從有父母來照顧生活、被大人哄著到必須學會照顧自己、所有的事情自己做,對于一個小班的孩子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孩子們一入園,能否自己盥洗、上廁所、午睡、進餐等等,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首當其沖的難題。從孩子小班剛入園到大班畢業,自理能力的培養都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小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為他們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質和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班幼兒;自理能力;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2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們在生活中照顧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玩中學”的方法讓孩子掌握簡單的自理能力,從思想上幫助孩子建立一種自我照顧的意識。小班幼兒的大部分基本動作發展良好,他們已能夠熟練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少部分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奠定了基礎。從他們自身來講也有獨立地盥洗、午睡、進餐、穿脫衣服的愿望。此時,成年人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辦一切,而是要為他們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的愿望。
一、形象教學的運用,讓幼兒正確學習生活技能
幼兒學會各項生活技能并且通過正確的操作方法從而獲得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小班幼兒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直覺形象的思維,幼兒通過知識的學習和動作的配合來習得需要的生活技能。為了讓幼兒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愉快學習,我們采用形象生動的學習教學環境,讓幼兒在興趣的促進下學習。
(一)盥洗
按照幼兒年齡特點我們可以先教會幼兒洗手的步驟,并將步驟進行分解,讓幼兒掌握洗手的方法,第一步卷起衣袖、第二步用水打濕手、第三步擦肥皂或洗手液、第四步搓手指、第五步搓手心、第六步搓手背、第七步用水沖干凈、最后一步甩一甩、擦一擦。在教學中讓幼兒掌握一步步的動作,我們可以將動作制作成兒歌,讓幼兒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讓張有為在游戲化的情景中學習效率更高。
(二)進餐
進餐是幼兒在幼兒園集體生活適應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難關之一。我們對小班幼兒在進餐的時候需要制定一定的要求:幼兒學會用小勺,可以獨立進餐;吃飯過程細嚼慢咽,不可不邊吃邊玩;桌面和衣服吃飯結束要整潔。我們可以讓家長配合幼兒養成按時進餐的習慣;通過認識餐具、使幼兒掌握使用餐具的方法,養成自己進餐的習慣。在教學活動當中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的方法讓幼兒養成不挑食、不浪費實物的良好進餐習慣。在進餐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創設良好的進餐環境讓幼兒能夠愉快的享受進餐時間。
(三)穿脫衣物
午睡時在穿脫衣物過程中小班孩子開始很難適應,因為小班幼兒穿脫衣服比較依賴成人,為了培養其初步的穿衣脫衣的自理能力,讓幼兒盡快適應集體生活,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幼兒本身較為單調的生活技能訓練轉化為游戲活動,使幼兒們感受到自理的樂趣,在通過將生活技能編撰成兒歌的形式讓幼兒更容易掌握各種技能。
二、將生活技能的練習貫穿于整個日常生活中
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教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我們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機會為幼兒提供學習途徑。可以通過創設環境,用游戲、故事、比賽的形式讓幼兒樂意參與到活動中,給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在活動中我們可以請能力強的孩子做小老師,起到良好的指導、示范作用。
(一)注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培養,促進自理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自理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需要教師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細致的觀察和指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們對幼兒的日常生活進行了細心的觀察,針對幼兒常見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干預和反思,仔細的分析小班幼兒出現某種生活自理能力的問題,運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幼兒改進問題。
老師可以將日常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編入一些兒歌之中,兒歌的表現形式大多簡短、押韻,使幼兒便于記憶,例如《洗手歌》《穿衣歌》等。除了兒歌形式以外,老師還可以通過擬人化語言的形式提出,例如:在我們要告訴幼兒在洗手前要先將袖子挽起時,我們可以說:“爬啊、爬啊、爬大山,一下爬到山頂尖,袖子小疏滾下山?!边@樣的順口溜可以使幼兒更好、更快的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二)設計研發各種有趣的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玩教具
玩具是孩子最親密的伙伴,日常工作中,我們可以自己為孩子們設計研發了許多精美有趣的玩具,將這些有趣的玩具投放到班級的區域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游戲來鍛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幼兒自己主動完成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時,即使出現了錯誤,我們也應先對幼兒這樣的獨立意識加以肯定,并對這樣的行為給予表揚,之后再對出現的錯誤加以糾正,這樣可以使幼兒的自信心得到增加,同時也可以使幼兒擁有一個良好的自理情緒。我們也可以按照幼兒 自理能力的掌握定期對其進行評比,可以將例如:搬椅子、洗手、穿衣服等這樣的小事,通過圖形畫出來,對每一個幼兒在可以完成的項目下面貼上一朵小紅花,這時幼兒為了得到更多的小紅花就會激發努力學習生活技能的情緒。
在幼兒心中,能夠幫助大人完成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通過幼兒的這一心理,我們可以讓他們為我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使幼兒可以得到一個鍛煉的機會。例如:幫助老師整理玩具、幫助老師為小朋友分發餐具、安排值日生打掃衛生等,這樣的事情對幼兒充滿了吸引力,幼兒每次都會努力完成任務。另外,幼兒自己的事情要讓他們自己完成,例如:自己吃飯、自己給牛奶插入吸管、自己擺放喝水的杯子等,這些小事情都可以增強幼兒自身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設計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教學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有效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我們通過日常工作的仔細觀察,找出班級幼兒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需要重點學習和聯系的內容,設計并實施了豐富的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搜集資料或觀看視頻等方式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再通過具體形象的示范和練習,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自我服務經驗。作為老師我們應對幼兒生活中自我服務技能著重鍛煉,并不斷進行練習與鞏固。對于幼兒自理能力進行一定的指導,幼兒做事可以有前有后,對幼兒生活習慣不斷進行加強,并定期進行檢查與督促,逐漸使自理行為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三、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僅在幼兒園培養還不夠,需要家園教育一致,有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弱和家庭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家長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長的輔助。做到家園同步,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一方面幫助幼兒養成自己事情親力親為的習慣;另一方面幼兒學習到了全新的本領會無比自信。我們可以通過家委會和家長園地等形式對自理能力的意義和家長配合事項進行宣傳讓家長明確意義,通過打卡等方式做到在家中堅持督促孩子。做好家長工作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關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生活自理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不能因為幼兒的年紀還小,就不讓他們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為幼兒多創造一些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 ,讓幼兒可以放手去做,鼓勵幼兒可以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要相信幼兒自己的能力。對這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幼兒在未來的生活與學習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