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越來越推崇對學科素養的培養。針對初中物理學科而言,分組實驗教學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模式之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實際操作的興趣,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其學科素養的提升。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分組實驗教學模式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初中物理 分組實驗教學 策略
一、前言
分組實驗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幫助和指導其開展實驗探究,使得學生通過合理分工、協調合作來完成實驗。該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識,同時增強其實驗操作能力。
二、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1.教學方法單一。在開展分組實驗教學時,一般會將其分為基礎實驗、驗證實驗等實驗模式。教師應該結合實驗類型和教學內容,選取適宜的教學模式。但很多教師會在實驗開始前就直接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經過多次演練實驗后直接告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相關數據和結果。這使得學生在操作時會直接按照演練過程進行實驗,然后直接填寫實驗結果。這不僅導致實驗失去探索意義,也無法引發學生進行實驗假設和探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只是為了完成固定的教學任務,希望學生取得好成績,而忽略了分組實驗教學的進行提問、假設和探究、實驗與分析等一系列基本原則和操作步驟。
2.分組形式比較局限。一般在進行分組實驗教學時,教師比較喜歡將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分配到一組,或者按照男女同學組合的形式,其目的是想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或者是基于男生較為大膽、女生較為細致的特點,互相彌補,以便順利完成實驗。不過,這類分組方式會導致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參與度低,使其逐漸喪失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3.過分強調實驗教學。開展分組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積極動手,獲得有效的實驗結論,不斷深化其對于物理知識的認識。但很多教師只重視實驗的具體過程,而沒有帶領學生深入地反思,導致學生難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
1.拓展不同的教學模式。當前,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普遍重視對物理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學科素養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理念進行革新,真正地理解分組實驗教學的內涵和意義。在進行分組實驗教學時,教師應該著重對學生進行探索性和方法性的訓練。分組實驗教學中涵蓋的內容比較復雜,包括創設情境、提問、假設、實驗等,必須要認真落實每一環節,才可以確保分組實驗教學的成功實施。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平面鏡成像》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想一下,平時在照鏡子時是怎樣的場景,在照鏡子時會看到什么?這一現象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平面鏡成像實驗,通過觀察和探究,可以有效地獲得問題答案。
2.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按照傳統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還極易導致小組人員混亂,無法進行有效管理等問題。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實驗內容和具體要求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進行分組實驗教學時,可以選用的方法較多,如動態分組等。采用動態分組時,組合形式會處于不斷的變化中,這樣在每次實驗中小組成員都會發生改變,從而有效地改善一些學生依賴成績較好學生的問題,也可以增強同學之間的協作效果。而強強或者弱弱聯合,指的是讓能力較強或者較差的學生組成一組。在強強聯合的小組中,學生會踴躍表現。而弱弱聯合的小組,原來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由于失去依賴對象,不得不自己動手。這種分組方式可以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其中,并在團隊合作中不斷提升自己。
3.認真進行實驗反思。在結束實驗教學后,需要認真進行反思,使得學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引發學生進一步對物理知識進行深思。期間,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其能清楚講述自己的觀點并與老師、同學進行探討。教師則需要注意,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自己應該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學生進行反思時,教師可以引導其從不同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究,同時教師自身也需要反思,進一步了解大家在實驗中哪個步驟做得比較好,哪個步驟的操作存在缺陷等。這樣可以使教師更加有效地掌握實驗教學,并且引導學生高質高效地完成實驗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素質教育還停留在比較前期的階段,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無法及時對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調整。而通過分組實驗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肯定,并有利于培養其良好的學科素養。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革新自身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確保分組實驗教學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勇斌.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236.
[2]陳協橋.淺談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