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理念要求各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相互融合。高職英語翻譯課程有助于為國家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因此應當積極與思政理論相結合,將專業知識技能與文化自信、政治認同相結合,達到思政育人的目標。本文將首先對課程思政這一理念融入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進而探究融合的具體策略,旨在通過本文的介紹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教育;英語翻譯教學;融合探究
引言:
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各個課程都應當積極與思政教育相結合。高職英語翻譯課程是在專業化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應當與思政教育相融,為社會提供德才兼備的人才。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指的是將各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教育理念,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這就要求各院校在開展課程的同時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既要保證專業知識的傳授,又要確保思想政治理念的培育和發展,二者兼顧,形成協同效應,采用多元的教學結構,培養出合格的德智兼備的優秀人才。
二、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一)激發民族自信心,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英語學科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因為它涉及到西方文化。如果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那么英語就是西方思想文化的載體,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特別是英語翻譯的時候,勢必要接觸了解西方的政治、文化等等,不同文化之間難免會產生碰撞和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思政教育與之相結合,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不同的文化。在進行英語翻譯教學的同時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學生們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激發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們價值觀的確立,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豐富教學結構,實現多元化人才培養
英語翻譯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英語為主,重在培養學生們的英語專業素養,但僅僅從專業層面提升對于人才的培養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注重思想層面的提高。課程思政對教育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既要保證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能的掌握,又要注重價值觀層面或是思想意識方面的培養。思政理念與英語翻譯教學相結合有利于上述兩種要求的同時滿足,既能保證翻譯教學的工具性、技能型,又能保證其文學性和思想性,有利于學生們實現專業素質和道德素養的統一,促進學生從多個層面得到提高,實現多元化的人才培養。
三、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融合的策略探究
(一)創設思政教育氛圍
由于英語翻譯課程是與英語有關的學科,因此一般要在英文環境中教學,缺乏思政教育的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們要積極為學生們創設思政教育的氛圍,把思政教育與翻譯教學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們可以結合時事,選擇一些當下發生的熱點事件提供給學生們進行翻譯,培養學生與時俱進,關心國家的情懷。在翻譯文本的選擇上要注意難度適中,可以讓學生們自主翻譯,然后教師加以補充完善,在解決了翻譯問題之后,教師再針對翻譯的這一熱點問題與學生們展開談論。比如,就最近的形勢來看,教師可以選擇一篇與疫情發展有關的文本要求學生們自主翻譯,翻譯之后進行價值觀層面的交流,可以讓學生們發表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可以是疫情中的中華民族不屈服的精神,可以是齊心協力的集體精神,也可以是國家創新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理念等等,在此基礎上加強民族自信心。或者在翻譯教學的同時使用具有典型中華文化的文本你舉例,通過對時事的分析和交流分享加深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教師還可以依據文化向外延伸,達到思想道德水平的高度。運用這種形式進行教學,既能保證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又能加深學生對國家政策、民族精神的理解,實現知識掌握與價值形成的統一,達到德育融合發展的目標。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
除了翻譯文本練習這種方式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翻譯教學。比如,利用課堂時間開展詩詞翻譯大賽,學生們可以組隊參加比賽,自由選擇中華詩詞或是一些傳統文學,小組內先從詞語開始討論針對不同的詞句應該用哪一種翻譯方法,比如,直譯法、音譯法或是意譯法等翻譯策略,接著將詞語組合成句,最后是呈現出對整個篇章的翻譯成果。這種形式是新穎的能夠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在此基礎上加深對翻譯技能的掌握,同時又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培養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思想上的歸屬感,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英語帶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全世界,加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在翻譯教學的同時加之思想道德意識的加強,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效果。另外,除了課堂時間的教學,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思政教育。雖說課堂是教學是思政教育的一個主渠道,但是非課堂時間的教學同樣值得利用。教師們可以鼓勵學習英語翻譯的學生在空閑時間不僅要注重對英語詞匯或是英漢譯法的掌握,還要兼顧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比如,鼓勵學生們在空閑時間參加一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了解中華文化,加深對其的認同。也可以開展有關中華文化或民族精神的翻譯比賽鼓勵學生參加,在提升翻譯技能的基礎上,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或是依靠網絡社交平臺,建立師生之間的微信群,互相分享交流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翻譯文本,熱點素材,和對有關文化詞匯的掌握。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促進翻譯水平和思政教育同步進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相融合符合當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對當代學生民族自信心的建立,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加強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積極倡導這一理念的發展,進行教學融合的探究,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春菊.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05):41-43.
[2]王婭妮.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及創新策略探析[J].英語廣場,2020(14):85-88.
[3]王慧.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培養高職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03):172-173.
[4]韓培利.探究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定位與實施[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4):163-164.
作者簡介:徐俏俏(1987-)女,浙江臺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