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鋒
摘 ?要:邏輯思維培養符合數學學科特點,借助數學教學契機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反之,具備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之后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本文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希望下文觀點可以推動教學目標落實。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教學方法
引言:
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該逐步具備的個人素質,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1]。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要立足課程指導的實際需求,以學生為主體,深化分析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思維引導,體現數學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內在思路。以科學的教法支撐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主動思考者,在自主探究中養成高水平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明確邏輯思維含義,為能力形成奠定基礎
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含義。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邏輯思維的具體解釋并不清晰明確,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困惑。因此基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們建議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利用實際案例引導小學生逐步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含義,這更利于教學活動針對性地開展[2]。例如,在小學數學《時、分、秒》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小時與分鐘之間的關系以及換算方法,使學生明白60分鐘為一個小時。之后教師再向學生解釋秒與分鐘的關系與剛剛講解過的小時與分鐘關系一樣,讓學生自己推算,學生按照教師剛剛推算的步驟發現60秒等于一分鐘。教師再引導學生推算出秒與小時之間的換算關系,學生按照剛才的思維模式進行思考,最終解決了問題。這時教師再向學生進行解釋:“剛剛大家推算秒與分以及秒與小時之間關系的思維步驟就是邏輯思維,所謂的邏輯性就是指科學的步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步驟就是邏輯思維。”使學生明白邏輯思維的基本概念內用之后,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才有更為積極的意義。
二、聯系前后知識點,整合中形成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課本知識之間存在一定跳躍性,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時,不僅要講授課本知識,還需要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點,使教材的內容真正轉化為教學素材,經過細致的教學講解后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使知識傳遞過程更利于學生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知識進行科學處理,將書面語言口頭化,立足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理解能力選擇教學內容和方式。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前后知識點的連續性[3]。例如,“認識小數”后的內容便是“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整個知識體系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當學生對于前面的小數概念有了足夠認識后,對于后面的小數加減法學習就可以實現自然過渡。構建知識體系有利于降低知識學習難度,符合學生的思維過渡需求,對學生思維鍛煉也有一定幫助。但是后面課本安排的內容突然變為了“找規律”,再后面安排的又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樣安排就整個打亂了知識的一體性。根據教育家艾賓浩斯的理論,任何知識在學習后都體現以往規律。因此,當在連續的知識內容之間插入其他知識時,就阻斷了知識連續性,學生無法建立知識體系,則更容易遺忘。而后期知識的學習是需要前期的知識作為鋪墊,因此也會直接導致后續相關的知識學習效率降低。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自主調整知識內容的順序,順應學生的思維連貫性。
三、立足感性視角,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數學學科具有典型的抽象性特點,但是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低下,以形象思維主導。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應該從感性視角出發,立足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由感性認知逐步過渡到理性認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以感性視角為基礎合理選擇教法。如在《角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動態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實物——五角星形、喇叭、三角形蛋糕、剪刀等。之后利用兩根棍子連接之后,以動態旋轉的方式闡明角的概念。利用生動直觀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能夠真正分解概念要點、強化學生記憶,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征。
四、培養學生掌握多種邏輯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
第一,演繹歸納法。定律、公式是數學知識里的常見內容,定律和公式一般都可以通過演繹、歸納法提煉出來[4]。演繹、推理、歸納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常見法,老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過程要注重讓學生掌握這一方法。比如,在教學除數與被除數時,先給學生展示60÷5=12,35÷5=7,100÷5=20,25÷5=5…通過演繹、推理與歸納,可以得出個位數為5或0的數都可以被5整除。然后依據此方法演繹、歸納出其他個位數能被整除的數的特點。
第二,分類比較法。教學中對分類比較法指導,主要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分類,然后找出各類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包括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掌握知識的脈絡和總體框架。比如,為了讓學生區分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一般會用表格的形式將三種數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清晰地表示出來。
第三,概括抽象法。概括法就是將同一本質事物整合為一個統一體,抽象法就是從諸多客觀形象中舍棄邊緣屬性、剔除模糊性個體而剝離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邏輯形式。比如,在教學結合律時,通過一道算術題,3×6+5×6=(3+5)×6,可以得出a×b+c×b=(a+c)×b。這就是概括抽象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滲透邏輯思維培養的教學目標,首先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基礎。教師要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嘗試轉換自身角色,創新教學模式。當然邏輯思維培養要立足數學學科特點,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給學生優質的學習體驗。本文嘗試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以期全面落實課改需求。
參考文獻:
[1]韓久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7,21(18):105-106.
[2]溫玉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1):168-169.
[3]孔祥寧.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6(08):125-126.
[4]王智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6,22(0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