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笑云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已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教育方法也需要跟著時代不斷更新迭代,也就是教育技術要現代化,把現代教育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引入實踐活動,使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更加科學。而語文學科的課程標準決定了德育在語文學科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本文便基于互聯網時代研究了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的方法,希望本文的探討能給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德育滲透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德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使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么,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知識的傳授應該是同樣重要的,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思想無法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只能讓學生的道德標準停留在道德認識方面,在道德行為上無法約束自己。要把學生培養成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除了掌握豐富的知識外,更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有理想有抱負。因此,小學階段加強德育滲透是非常必要的。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了很多優秀作品,這些文章不僅傳遞著真摯的情感,語言也非常優美,同時也是育人的好材料,對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小學生思想尚不成熟,缺乏足夠的理性,很難對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做出理性的判斷,很容易受到影響,甚至沾染上不良嗜好誤入歧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需要,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它不僅能豐富語文的教學形式,還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而提升整個社會道德標準。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不斷思考如何將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有機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我,達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使德育的巨大魅力得以彰顯。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把多媒體等現代化科技成果投入到教學活動的進行中,可以實現普通教學形式的多元化目標。教師應該主動把現代化科技運用于教學活動,促進傳統教學思維的創新與發展,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促進自身的學習和發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能力。現代教育的使用給小學語文帶來了諸多發展,例如,其對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興趣有推動作用,有助于學生更加自覺地學習教材知識。因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先進性,可以將抽象的課本知識通過形象具體的圖像、聲音等載體表現出來,這有助于挖掘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對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也是如此,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來開展一些學生喜歡的、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豐富的、可以全員參與的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教育活動。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與德育主題相關的影視片、動畫片,從而開展德育。如,一些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等。現在的小學生從小都能接觸到互聯網,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可以更加契合小學生們的喜好,這種方式也是更加形象的精神啟迪,可以擺脫教育工作者單調乏味的單純說教,也就提升了德育的情感性。筆者在以往的教學中便經常采用這種方法,根據德育的主題,在課前便提前準備好、剪輯好視頻等多媒體內容,然后在課堂上播放。選擇多媒體內容的時候要注意結合小學生的認知力以及喜好,盡量選擇容易看懂、聽懂的內容,有動畫效果會更佳。學生在課堂上都表現出非常強的興趣,饒有興致地看著視頻并在看后總結了所感悟到的內容。當然,教育工作者要做到這一點,便要與時俱進,通過自學、培訓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計算機使用能力,才可以借助計算機來育人。
課外活動是語文學習的又一有效場所,它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又能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也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要通過實踐去體會。語文教學的效果,也要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出來。教師也可以多舉行一些課外活動,并將德育的思想與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受到德育的影響。比如,現在抖音、快手等小視頻都非常火熱,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舉辦演講比賽,詩朗誦活動,社會實踐等。家長帶著學生通過這些小視頻平臺錄制與活動相關的小視頻,教師建立一個話題,參與活動的家長、學生可以附上活動鏈接。這樣,所有家長、學生、教師都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作品。通過這種創新的課外活動方式,能夠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又對他們進行思想文化的熏陶。同時,也是貼合學生、家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通過這種創新的方式來進行德育。如果覺得這些平臺比較難操作,也可以直接錄制小視頻發到班級QQ群、微信群,這種方法就更為簡單些。舉例來說,筆者在四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便曾舉辦過一個關于《七子之歌》的朗誦比賽,讓家長在周末的時間給學生錄制朗誦的小視頻發至抖音里。視頻中,學生們不僅要朗誦課文,還要加上對于課文的感悟。那次活動參與度很高,有部分家長在錄制的時候還會加上一些抖音上的熱門的效果,讓視頻更加有趣。家長反饋,學生對于活動的參與熱情非常高,還自己選擇各種各樣的效果,以拍出視頻效果更加有趣、更好的視頻。同時,學生們也主動問家長各種關于課文里面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家長也會耐心講解一些事件。通過此次線上朗誦比賽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活動,感知學習的樂趣,也給學生們滲透了關于愛國主義的德育,效果甚佳。
社會道德意識的高低取決于每一個個體的道德意識水平,而每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提高都離不開教育,語文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在德育滲透方面責任重大。因此,做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們應該要明確語文課程的目標和性質,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理念以及計算機使用水平,借助互聯網工具創新教學方法,時刻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從關注“成績”轉向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情況等,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21世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鄧友良.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創新性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五卷),2018(5).
[2]蕭敏儀.基于“互聯網+”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2018(5).
[3]張燕,譚華田.網絡平臺下實施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嘗試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