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因素。文章對如何在政治教學實踐中開展以學生“素養發展”為導向的教學變革,從而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素養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科學精神素養 理性精神 理性評價 思政教學
當前,以“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變革實踐正在穩步推進中。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實踐活動、學習過程為主要教學思路,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共同參與為培養要素,達成教學目標。思政課在培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共同參與等素養上具有天然的學科優勢,但在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上剛剛起步。對于如何在政治教學實踐中開展以學生“素養發展”為導向的教學變革,筆者在理性評價促進學生科學精神成長上做了一些嘗試。
一、科學精神內涵及與理性精神的關系
1.科學精神的內涵
文獻中對科學精神給出兩種解釋:一是科學精神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理性精神;二是科學精神是一種敢于堅持科學思想的勇氣和不斷探索真理的意識,表現為求實、探索、理性精神、創新、懷疑、獨立和原理精神。以上兩種解釋中都出現了“理性精神”,前者直接指出科學精神就是理性精神,后者把理性精神作為科學精神的一個重要表現。
2.理性精神對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文獻中對理性精神也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在科學研究時不斷探索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內在規律,使感性認識不斷上升為理性認識,即一種探索求知、追求真理的精神;二是指人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思維能力進行符合邏輯規律的科學思維活動過程,這一過程既要堅持符合道德要求,也要嚴格以政策和法律為依據。從兩種解釋中可以看出,科學研究離不開理性精神,前者強調理性精神是一種科學研究必備品質,后者強調理性精神是科學思維過程必須遵循的原則。由此可見理性精神對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無論是科學精神還是理性精神,都強調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保持科學、理性的思維品質。
3.科學精神的政治學科解讀
人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不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義和價值。但是,如果失去了健全理性的導引或調節,人們就容易迷失方向,就會陷入迷茫,就會產生思想和行動的盲目性。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對于現代教育,先生疾呼:“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談……”這與探索求知、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是契合的。培養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們分清是非,堅守正確價值取向、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在實踐創新中增長才干,成為具有科學精神的現代公民。
因此,從當代中國政治學科角度來看,科學精神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做出理性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科學精神離不開理性精神,離不開理性思維和行動,科學精神應是集認識(理性的判斷)、求索(理性的反思)、選擇(理性的態度、言行)三位一體的存在,其中理性的“認識”和“求索”是思維品質的體現,而理性的“選擇”是行為的體現,凸顯知行統一,符合立德樹人要求。
二、理性評價導引科學精神培養的實踐探索
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是一個正在探索的極富挑戰性的課題。核心素養是不可直接觀測的變量,不同素養發展水平的人會做出不同的行為選擇。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在科學精神的三個維度中的理性表現來評價學生科學精神素養的水平。
那么,如何在評價中誘發出預期的關鍵行為表現?政治學科提出的具有創新性的解決策略是:以學科任務為引領,構建融學科任務、評價情境、學科(知識)內容于一體,指向關鍵行為表現的評價框架 。所以,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依據以上結論和政治學科的特點與性質,以理性評價引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和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成長,嘗試從考試、問卷、作業等方面收集或編制評價情境和學科任務。
1.試題編制、解題規范及評卷導向探索
考試,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評價手段。但如何讓結果更接近或有利于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品質的提升,才是我們探索的目的。所以,讓試題的編制更具思維性,解題步驟更符合科學思維規律,在此基礎上的評價才有價值。
(1)以時政為背景編制學科任務
近年來的中、高考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政治科試題或考重大時政或以時事材料引出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熱點,了解身邊大事,感受社會發展變化,呈現了以時政熱點為載體,以課程內容為依托,全面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題為例,第12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時政背景:2018年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資本論》發表170周年);第40題: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背景,要求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不斷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唯物史觀深刻把握重大問題等。因此,在高考、中考備考中要依托時事政治為背景進行訓練,通過體現時代主旋律的背景素材設置學科任務、評價情境、學科(知識)內容于一體的問題,引導考生做出理性的價值判斷、分析和行為選擇,從而適應國家考試評價要求,同時培養科學精神素養。(參看例1)
(2)解題訓練更符合科學思維規律
在中考和高考的試題中,絕大多數都是考查學生結合材料、運用知識解釋和論證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思維的縝密性提出較高要求。答題的過程,尤其是主觀性試題,就是一個從個別(材料中某案例)到一般(理論)再到個別的科學思維過程。以中考時事點評題為例,為了訓練學生科學思維品質,可按理性精神的三個維度對解題做如下規范:
例1:近年來,國內共享單車突然火爆起來。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從根本上轉變了城市出行規模,解決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隨著用戶量的增加,也隨之在城市管理、單車保護上浮現很多問題,如:共享單車上私鎖、隨意停放、有意破壞等失范失信行為。
請運用所學“誠信”知識,對上述現象進行點評。
①上述材料講述了共享單車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浮現很多問題,拉響了國民素質的警報,一些人的失范失信行為嚴重破壞了共享經濟模式。——點出“是什么”(理性判斷)。
②共享單車是建立于平臺和使用者之間的一種誠信關系。誠信,即誠實守信。就是內誠于己,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外信于人,有信用、講信譽。誠信是各種良好品德的基礎,誠信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共享單車使用者的某些失范失信行為,不利于社會文明進步,也破壞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評出“為什么”(理性反思)。
③作為共享單車的使用者,應提高素質,培養對公共資源的愛護意識;中學生應正確使用共享單車,做到文明出行,為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一份力,做一名講誠信的公民。——選擇“怎么做”(理性態度、行為)。
而在高考備考訓練時,也可按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科學答題訓練。
例2:[2018年文綜全國Ⅰ卷第40題(2)]: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并結合材料二,分析先進文化在推動我國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第一步:解讀設問指向“文化生活”“農村改革”“作用”三個關鍵詞,檢索對應知識是“文化的社會作用”(定位“是什么”)。
第二步:基于解讀(分析“為什么”)。
第一,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的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后的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理論依據
第二,中共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和決定,反映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依據
第三步:基于分析得出結論(總結“怎么樣”)。
中共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和決定,破除了阻礙改革的思想障礙和政策障礙,指導了農村改革,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論
教師在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評價時以及試題訓練、講評中,引導學生按步驟規范答題,就能很好地訓練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培養科學精神。
2. 時事問卷調查理性導向科學精神
通過問卷調查評價學生水平是常用的方法,但評價學生科學精神的問卷或量表目前在國內還沒有。筆者嘗試以熱點新聞事件為背景,每個背景事件按三個維度(認識、求索、選擇)設計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科學理性地思考社會問題。每個問題設三個選項,三個選項以客觀全面(2分)、片面(1分)、錯誤(0分)賦分,體現理智的程度:理性、較理性、不理性,從一定程度上判斷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
例3:近日,故宮文創在其淘寶店推出一款“俏格格娃娃”,但剛上架銷售,就有網友指出,該款娃娃身體部分與國外某品牌娃娃的身體相似。故宮聲明稱,此款故宮娃娃為故宮設計師原創,擁有知識產權,但依然決定停售此款娃娃,已經售出的將一律退款召回。
(1)對此事件,以下網友的評論你贊同的是
A.娃娃的身體都是相似的,不存在是否侵權的問題(0)
B.沒有確鑿的事實證明娃娃侵權,就不必主動召回(1)
C.故宮文創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維護品牌和名譽(2)
(2)故宮博物院近年來推出眾多文創產品,其中不少成為“網紅”,山寨廠商迅速跟進。下列對山寨產品看法,你認同的是
A.山寨產品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也是有想法的(1)
B.山寨產品便宜,樣式更多,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0)
C.山寨產品擾亂了文創市場,也給消費者造成誤導(2)
(3)當別人向你推薦山寨產品時,你會
A.尊重知識產權,購買正規渠道商品(2)
B.產品質量不錯,有商標就可以買(1)
C.價格便宜適中,就可以隨意購買 (0)
3. 理性自評、互評訓練科學思維品質
思政課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是常用的教學方式,也是教師評價學生學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學生“課前時事點評”,學生搜集熱點新聞,將事件及自己的反思、感悟制作成PPT在課前演說展示,并由此激發生生、師生之間質疑、辯論、互評,這既能引導學生理性關注社會、尊重他人權利,同時也是科學分析能力的訓練。而且,現場的口頭辯論分析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
如何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推進評價和教學方式的科學變革,筆者在實踐中深感還有很多維度和深層次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去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吳素燕.讓時政教學開啟理性精神之門[ 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0).
[2]陳友芳,朱明光.核心素養本位的思想政治學科學業質量評價的策略與指標[ J].中國考試,2016(10).
[3]吳素燕.讓時政教學開啟理性精神之門[ 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