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明
摘要:校園足球后備人才是我國足球成績提高的基礎,以小學校園五人制足球隊的選拔與培養為主題,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得出現階段小學校園足球比賽特點并提出隊員選拔與培養策略,旨在為小學階段校園足球隊員的人才選拔與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校園足球;五人制足球比賽;運動員;選拔;培養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校園足球在國內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隨著校園足球的普及,針對小學足球比賽逐漸增多,這些比賽為促進小球員們相互交流學習,提高競賽能力起到積極作用,一批足球苗子通過比賽逐漸顯露出來。在小學階段,由于身體發展限制,小球員們不能很好適應十一人、八人制足球場,因此五人制足球比賽就成為小學校園足球的基礎比賽形式。足球后備人才的選材與培養是小學校園足球隊的基礎工作,是校園足球中重要一環,通過檢索文獻發現,國內外文獻大都從理論上從事“足球天才”研究,只提出精英球員的識別選材[1-2],未能較好的與實際結合提出有關如何培養參賽,而國內針對小學階段校園五人制足球隊員選拔與培養研究也不夠豐富,因此本文從參賽需要出發,結合實際,提出我國小學校園足球隊員選拔與培養策略,旨在為小學階段足球后備人才的選拔與培養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人才選拔與培養方面的書籍,通過在中國知網、百度學術等網站,以“校園足球”“五人制足球”“選拔”“培養”等為檢索詞查閱相關文獻進行整理閱讀,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礎。
實地考察法:通過裁判、教練的身份實地考察部分小學校園足球隊的人才選拔與競賽情況,得出小學階段校園足球比賽特點與人才培養策略。
二、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校園五人制足球隊員選拔策略
1.小學校園五人制足球隊員選拔原則
(1)體能基礎上結合專項素質
體能是球員參加足球比賽的基礎,有著充沛體能對于球員完成技術動作、進行戰術配合起到積極幫助。在選拔過程中僅重視體能是不夠的,要想體現球員在比賽中的綜合能力還需要在體能基礎上結合足球專項素質,如沖刺跑、折返跑、速度力量、腿部爆發力,靈敏素質和心血管耐力等。
(2)強調個人技能與戰術意識
技能是指在對抗條件下做出合理的基本技術,由于足球運動環境是開放性,比賽形勢的不斷變化需要運動員根據比賽情景即興做出已掌握的技術,故在選拔過程中需要強調球員的個人技能而不是技術;球員競技能力由多種因素構成,包括個人的戰術意識,在擁有個人技能的基礎上,有著較強戰術意識的球員將會對比賽產生積極影響。
(3)興趣結合身體素質考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球員有了足夠的興趣才會認真積極地參與足球運動中。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一件事上很容易放棄。因此在選拔球員時首先需要考慮學生對待足球的態度,對于綜合能力不是很好但積極想參與足球運動的球員可以考慮將其選拔進足球隊參與訓練。
(4)綜合個人性格與意志品質
在五人制足球比賽中,根據分工不同場上球員一般分為前鋒、后衛和守門員。球員的性格與意志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比賽位置,如在相同技能下,有著集體榮譽感、有擔當、不懼困難的性格的球員更適合守門員;前鋒需要粗中有細、敢于冒險與自信的性格;后衛需要敢搶敢拼、心思細膩、眼界開闊。足球比賽不僅有著激烈的體能、技能對抗,還存在心理對抗、意志品質的對抗,因此在選拔過程中需考慮球員個人性格與意志品質。
(5)突出足球教育功能
校園足球比賽的目的是通過足球比賽,對球員們實現足球教育,這種教育不僅體現在身體、技戰術方面,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如對球員進行規則教育,培養學生遵守規則意識;也可通過教練的良好品行引導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而在選拔中教師體現出的公平公正會給球員設立一個好榜樣,促進球員的今后發展。
2.小學校園五人制足球隊員選拔方式
小學校園足球聯賽間隔周期長,學校有較長的備賽時間進行隊員的選拔,多數小學采用的是從全校范圍逐個挑選出符合要求的球員再將他們組隊進行訓練。這種選拔方式在中小學較為常見,由于選拔時間充裕,此方式能較為準確的選拔出競技能力較強的球員,從而組建整體實力較強的隊伍。在組隊時可考慮同項群項目的球員,例如從籃球、排球隊挑選守門員。選拔過程中應在體能基礎上進行專項素質、專項技能和符合實戰情景的開放式運動技能測試。由于是逐人進行選拔,組隊后會存在隊員間彼此不默契,因此需要教練員后期加強對球隊磨合,提高球員彼此之間技戰術執行的默契從而提高球隊競技實力。
另一種選拔方式則是徐世堯提出的“先組隊,后增替”,即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選拔賽,以冠軍球隊作為建隊班底,再根據建隊需要選擇部分能力突出的球員作為增替[3]。此方式適用于賽前準備時間較短的球隊,優勢在于建隊班底的球隊已有一定的比賽基礎,隊員間彼此熟悉更容易進行技戰術配合。但足球比賽是團隊性運動,會存在某一球員技能突出但球隊成績不理想而被忽略,因此需要對選拔賽進行觀察,將表現突出的個人將其選拔進球隊。
(二)小學校園五人制足球隊員培養策略
1.重視校園足球文化建設
要想選拔出優秀隊員參賽,首先要有球員可選,其次再將優秀球員篩選出組隊進行訓練。縱觀世界足壇,比賽成績較好的國家都有著濃郁足球文化,因此學校需重視校園足球文化建設,而不只是完成競賽任務。學校應該以符合足球運動內在規律的活動形式開展的足球文化活動,如開設專業足球課程、開展足球聯賽與足球節,提高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只有當學校充滿學生踢球的身影,隊員選拔才會事半功倍,球隊才能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
2.重視梯隊培養
一定程度上,后備人才的發展決定了學校體育競技水平,因此球隊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學校對梯隊的重視與建設。學校在組建球隊的同時應兼顧梯隊建設,積極構建學校足球梯隊體系,完善校園足球梯隊測評體系[4],如根據培養目的不同,分為低、中、高年級梯隊。低年級(1-2年級)主抓運、控、帶球等基本技術,中年級(3-4年級)開始培養傳球和規則意識,高年級(5-6年級)以跑位、團隊配合為重點。根據競賽的需要,保證梯隊人員結構合理,球員各位置都有梯隊隊員。
3.安排合理的運動訓練
校園足球隊員的培養離不開進行合理的運動訓練,教練員訓練前應認真編寫教案,根據競賽周期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訓練時考慮未成年球員的身心發展水平,安排合理的訓練時間、次數、負荷和訓練強度,還應重視訓練質量,使球員盡可能在模擬比賽情景中進行開放式訓練,加強專項能力培養。按照場上位置不同著重發展個人的位置技術,安排分別適用于前鋒、后衛和守門員培養的訓練內容。訓練應結合比賽實際,在小學校園足球比賽中更強調簡潔有效的個人技術運用,如直線快速帶球、運球變速變向、運球接射門等;小學階段的校園足球比賽不能很好理解與執行復雜戰術,因此著重掌握換人戰術、幾種二過一配合即可。在訓練過程中減少球員獨自練習時間,增加對抗情景,并灌輸規則意識。
4.文化與訓練并進
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長期存在育人目標窄化、育人主體導向偏失、人文精神缺乏等問題[5]。校園足球人才培養在進行足球技能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學生文化學習。校園足球隊員在學校的身份首先是一名學生,在平衡學習和訓練比賽之間的關系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校園足球隊員。因此學校應加強對校足球隊員文化教育的監督,學生應在保證文化成績不下滑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日常訓練,這樣校足球隊員的培養才能可持續性發展。
5.學校和家長的大力支持
校園足球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和家長的支持,小學經費相對緊張,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但學校領導還是應該盡量克服困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校園足球隊員培養當成學校任務之一。家庭教育也是球員培養的有利條件,家長的支持將會極大促進學校工作,使得校園足球隊員的培養順利進行。家長應與學校積極溝通,充分發揮家庭體育的功能,例如幫助學校監督、管理小球員們在家的訓練情況,與學校討論訓練計劃,利用在家時間對孩子進行規則講解、基本技術練習等,以幫助學校更加高效的完成訓練。
三、結論與建議
小學校園比賽現階段特點為比賽中各種技術運用頻繁,球員接觸球機會多,射門機會多。根據實際參賽需求,建議小學校園足球隊員的選拔應以體能基礎上結合專項素質、強調個人技能與戰術意識、興趣結合身體素質、結合個人性格與意志品質、突出足球教育功能為原則,考慮“先選人,再組隊”“先組隊、再增替”進行選拔;在培養上重視校園足球文化建設,安排合理的運動訓練、重視梯隊培養、獲得學校和家長的支持以及平衡文化學習與訓練之間關系。
參考文獻
[1]周建偉,陳效科.德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97–101.
[2]劉江南.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理論與實踐探索:恒大足球學校的實證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29(05):399–403.
[3]徐世堯.小學校園足球隊員選拔策略綜述[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2):193–194.
[4]曹大偉,曹連眾.我國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本然要求、實然困境和應然舉措[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01):118–124.
[5]孫健,陳效科.從教育視角審視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出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11);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