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瑜 周子琳
摘要:為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提高,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本研究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路徑進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和意義,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并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及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培養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路徑,為高校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及職業素養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路徑;探討
一、前言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關鍵,其決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更深刻影響到體育育人作用的發揮。當前,隨著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不斷提高。但是,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體育教學以及高校體育教師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開始呈現年輕化趨勢,年青老師的職業素養處于發展初期,需要得到有效的培養。因此,培養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大局。因此,本研究在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及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為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增強高校體育教學效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二、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要素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作為高校體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支撐,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成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為采取有針對性地措施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勢必需要明晰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要素。本研究通過查閱國內外學者研究文獻及有關書籍,結合本人多年的研究實踐,總結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要素主要為:教育理念、職業道德、知識結構、能力體系和身心修養。
(一)職業道德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職業道德是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第一要素,是教師其他職業素養發展的根本和基礎。教師職業道德包括職業責任感、事業心以及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等。教師作為一個高尚的職業,人們對教師這個職位的職業道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待。當前,師德師風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師德建設也成為當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并且,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將通過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行為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并將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包含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教師對教育事業以及教師這份職業的認識,是教師對教育價值的追求和從事教師職業的重要動機;另一個層面是教師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理性認識,在新時代社會主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要具備“健康第一”“以學生為主體”“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
(三)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結構即教師所掌握的知識系統中各學科之間的組合方式及其比例。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其知識結構的核心為體育運動技能知識、教育教學只是,但是還包括運動人體科學、運動醫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另外,這些知識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的更新和調整之中。相當而言,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面越廣,有關體育教學的核心知識越深入,則其知識結構越好。
(四)能力體系
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教師的職業能力體系即完成教學所必需的各個方面的能力綜合體。能力及高校體育教師的能力體系包含三個方面,一個是教學能力,包括體育運動技能、教學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二是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即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三是學習能力,即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接受新觀點、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
三、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現狀
通過對部分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現狀進行調查,采取與學校體育教育管理者、學校體育教師、學生進行訪談的方式,詳細了解當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現狀。
(一)高校教師隊伍不斷年輕化、高學歷化,教育理念更新快
伴隨著高校不斷擴招,高校體育教師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并且,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學歷不斷提高,大多具有本科及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隨著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不斷年輕化、高學歷化,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更新快。比如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體育教師由于接受了系統的教育學知識教育,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也不再光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高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得到樹立
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愛崗敬業,熱愛教師這個崗位,在教學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精力。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很認可,都認為自己的體育教師符合心目中的好老師形象,部分學生甚至將體育教師作為自己的榜樣,對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較高。
(三)高校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較為合理
大多數新進的高校體育教師為體育院校或者師范類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他們通過系統、全面的體育教育教學專業知識教育,具備了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調查中發現,體育教育專業不僅包含了運動技能的學習,還包括普通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人體康復學、人體解剖學等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比較全面的知識,這樣也為體育專業畢業生成為高校體育教師提供了扎實的知識基礎。
(四)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也還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
一方面表現在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對于年輕教師而言,雖然具備年齡優勢,且大都具有較高的學歷,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教師教學基本功不扎實,教學能力有所欠缺,課堂教學關注學生不夠,課堂趣味性不足,學生積極性調動不夠。二是學習能力未充分發揮。學習是不斷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主要途徑,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相當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在工作之余未花時間進行充電,每年甚至一次培訓都沒有參加過,也很少參加教學研討等活動。三是教學方式方法仍然有待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是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能力體現。調查中發現部分高校體育教師由于受行為習慣定勢的影響,其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仍然較為陳舊,對基于現代教育學的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較少,影響到教學效果,并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
四、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一)提高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整體的重視
在以往的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往往只重視到教師的職業素養的某個方面,比如教學能力、師德師風等,這種單一的、孤立的對教師的職業素養的某個方面給予重視,一方面造成無法整體提高教師的整體職業素養,一方面造成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的欠缺,比如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職業素養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決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中,要拓寬視野,對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包括職業道德、教育理念、知識結構和能力體系等各個方面。
(二)改革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體系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生作為高校體育教師的主要來源,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體系則是決定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關鍵,因為所培養的是什么樣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將來就會有什么樣的高校體育教師。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體系存在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未明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培養目標。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將來的體育教師,這就要求課程體系、培養體系方面與之相適應,但是當前部分高校強調培養所謂綜合性的人才,導致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從而在培養方式方法上針對性不足。二是未將體育教師職業素養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培養,導致各部分整合度不夠,比如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運動技能培養較為重視,但是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及職業道德的培養不夠重視,從而導致培養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養也是殘缺不完整的。三是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不足,作為未來的體育教師,其教學能力必然是職業素養的核心成分。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校年青體育教師雖然運動技能和知識結構很好,但教學能力較弱,不能上出高質量的體育課。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體系需要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建立與培養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相配套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體系,為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高校體育教師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師在職培訓、交流
加強對高校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和交流是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提高的另一個主要途徑。在高校體育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只有通過繼續開展在職培訓和交流才能繼續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在上文的調查中發現,當前很多高校體育教師在工作之余未進行有效的學習,每年參加的培訓次數也微乎其微,這將造成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不進反退。因此,一方面,通過舉辦高校體育教師培訓,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進行有針對性又比較全面的培訓,并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另一方面開展教學競賽、教學研討的交流活動,拓寬高校體育教師的視野,學習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推進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提高。
(四)建立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考核評價激勵體系
建立與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相配套的職業素養考核評價體系,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一方面,通過評價,讓學校以及體育教師本人掌握其職業素養現狀,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另一方面,將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從而引導高校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職業素養。
五、結語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決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和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決定性因素。在當前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目的下,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至關重要。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及體育教育工作者都要順勢而為,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極其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積極采取措施,主動作為,不斷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建設一支與教育改革發展相匹配的高校體育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殷和江.高校體育專業教師職業素養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0,11(09):112–113.
[2]汪雅莉.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提升探究[J].運動,2018(10):10–11.
[3]杜彥志.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7):138–139.
[4]何智強.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課程對策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3(12):186–187.
[5]謝冰.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淺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09):15–16.
[6]蔣菠,易連云,趙婉如.重慶市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06):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