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妍 何風
摘要: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游戲化學習的關注逐漸加強,游戲化教學在幼、小、初階段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在職高層次的研究較為缺乏。將游戲化學習理念引入職業教育課堂,將游戲的元素添加到教學過程中,將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率。本研究分析游戲化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存在問題,基于游戲化理念,提出相應的教學設計策略。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行為特征;教學設計;教師素養
職校生普通存在厭學情緒,除了本身求知基礎低以外,相對一部分是覺得課堂無趣,他們渴望課堂增添趣味性,能在游戲中相對輕松地學習。興起的游戲化教學給職業教育的教研教改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方法。游戲化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通過游戲化學習的方式掌握課程知識,激發長久的學習興趣,掌握游戲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一、游戲化教學在實踐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目前,基于游戲化的教學游戲開發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對于職業教育涉及很少,它造成了教師在教學中可直接使用的教育游戲資源過少,需要自行設計課堂游戲,教師沒有對游戲化理念的系統研究,使得應用的游戲存在不能激發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只調動部分學生游戲動機,過少的游戲元素不能使學生沉浸游戲環境中保持持久性或游戲機制沒有聯動性,不能在游戲性與教育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或者游戲與學習內容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等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教師態度制約了游戲化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應用,教齡較長的教師對游戲化教學方式接受度低,能使用網絡平臺和軟件進行游戲設計活動實踐的教師教齡在1-3年的最多。不采納游戲化教學方式的教師60%幾乎不玩游戲或一周游戲時間少于2小時。
二、游戲化教學設計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融入游戲元素于課堂
學習特征是指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學習水平、學習方式等影響因素,它影響學習的成效。我們針對一個班級開展游戲化教學進行個案分析,發現學生在游戲化學習過程中,有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咨詢鉆研、重復試誤、注重娛樂等多種不同的行為。針對不同行為我們需要不同的手段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這個手段就是游戲元素。常用的游戲元素有積分、徽章、排行榜、關卡、獎懲等。不同游戲元素運用不同課程、不同學習對象的結果不盡相同。分析學習者的學習個性特征,在游戲教學環節有針對性的添加設置游戲元素,能更好地進行知識遷移,發展學生解決問題、決策、創新等高階思維能力,優化學習表現,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更好沉浸學習。例如針對“創新”的學習個性特點,在游戲中可以設置一些“可控制的Bug”,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探索空間;針對學生的“試誤”特征,可以設置游戲反思日志和次數獎懲元素;針對喜歡“咨詢”的個性特征,可以在游戲中添加分工、合作、討論等元素;針對喜歡“協作”的個性特征,首先要避免低效的協作,可通過角色扮演的元素來分化每個學習者的任務等。
(二)遵循科學原則,選擇合適的游戲開展課堂教學
游戲化教學可以獨立成課,也可和其他教學活動互為補充,游戲化教學中的游戲不僅包含虛擬的游戲軟件,也包含真實的活動游戲。但并非任何課程都適合游戲化教學,也并非任何游戲都適合游戲化教學。所以,要做好“因課選游”,在挑選游戲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原則需要遵守。
1.適應性原則
學科有差異,同學科不同層次水平劃分也很明顯,學生認知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樣有差異。在游戲化教學中,我們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如學生的認知能力、操作技能、年齡及心理特點、學科特征、知識難度等,“因材施教”才能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游戲。
2.平衡性原則
平衡指的是游戲中的“教育”和“游戲”兩者的平衡。選擇的教學游戲需要考慮保持娛樂和教學的同等地位,偏向教學,學生的積極性不好調動,偏向游戲,教學目標很難達到。只有選擇平衡性好的游戲能達到達到游戲化教學寓教于樂的初衷。
3.自主性原則
游戲中學生有掌控游戲中需求,游戲路線的選擇權要交給學生,學生可以游戲中能力程度控制游戲進度讓其具有自主性,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游戲的關卡設置要多層次不同難易程度,不要過分過分束縛學生的選擇,要有自主完成各自學習目的的意義建構,而不是機械地灌輸。
4.評價反饋原則
無論是哪種教學方式,評價反饋都是必不可少的。游戲的設計也要具備此功能。教師在游戲中隨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給學生提出個體的反饋或結果評價。
(三)基于多元動機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
吸引學生持續參與課堂游戲中,達到教學目標,發揮游戲化學習優勢,就需要分析游戲活動中玩者的動機因素。
學生在游戲中存在著多種內在動機,如個性展現、社會關系、玩耍、學習、成就、獎勵、創造性、好奇、控制和主人翁感等。 我們可以通過游戲中的各種要素從不同方面影響參與者的動機。
游戲中的角色化身、昵稱用來展現學生的個性;交互機制形成學生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和交流習慣可以滿足他們對現實交際的需求;設計動態的游戲故事情境以提供靈活的選擇,激發學生其它的內在動機。在電商客戶服務課程的投訴處理章節知識中,我們設置大的情境框架,對角色的性格特征、產品投訴的細節問題不做過細規定。參與的學生自行賦予角色個性,在游戲中,其他學生“參與”到情境構建中,他們可根據故事走向變動事件因子、添加任務,在動態的游戲情境中教師適時引導,把控游戲節奏過程,完成游戲。無論何種游戲最終都會產生活動結果,與結果相關的動機就是成就和獎勵,成就是體驗到的愉悅感,是他人對自己的贊譽和認同等;獎勵是來自外部物質的刺激。容易獲得的成就和過多的獎勵,會讓學生失去游戲的興趣,因而,設置與成就相匹配的獎勵機制,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習者的動機甚為重要。在電商英語的單詞掃雷游戲中,我們設置了不同的掃雷結果和獎勵分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三、教師游戲化教學能力的思考
大部分中高職課堂教學的現狀是“教師倦怠的教,學生疲憊地學”。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嘗試添加游戲的元素,或使用已經開發的很完善的教育游戲,教學效果依舊不佳。原因在于我們教師的游戲素養有待提高。提高教師“游戲素養”,才能支持當前學生對游戲化教學的需要。
游戲化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高要求,教師在積累日常教學經驗的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游戲思維能力和游戲精神,有用游戲方式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游戲信念。如何提高教學的游戲素養?教師可以日常多多了解游戲和游戲相關的知識,多關注不同類型的游戲,嘗試深入其中了解游戲構架,以玩家身份了解游戲激發人的內在動機元素。通過日常積累,教師才能在教學設計中較容易地找到適當的游戲,將游戲元素、游戲機制、游戲本身等遷移至教學設計中去。在課堂上教師的身份也需要轉變,可以是引導者、也可以是參與者。游戲素養的提高使教師最終具有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使用游戲化產品或學具的能力,將游戲化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相結合的能力,根據實際情況改編游戲化產品或學具的能力等。
四、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學生對樂中學的需求增大,游戲化教學必將成為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日常多積累,從各個方面提升我們的教學素養,基于教學設計原則,結合游戲因素,開展各方合作開發設計適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使得課堂變得有趣,教師有趣的教,學生快樂的學。
參考文獻:
[1]曲莤美.情境故事視角下的MOOC游戲化設計模型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9(12)
[2]雷媛、楊艷.教育游戲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綜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06)
[3]凡妙然.國內教育游戲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02)
[4]尚俊杰.游戲化學習行為特征之個案研究及其對教育游戲設計的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8(02)
[5]李宜遜.游戲化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05)
[6]張露.以游戲化學習培養真正的系統思考者與設計者[J].上海教育.2016(35)
嚴妍?何風?湖南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