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娟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朗讀教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生可以通過朗讀來加深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語感,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理解能力。但在朗讀教學過程當中同樣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高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朗讀教學 ?小學語文 ?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99
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意思就是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于書本上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習需要學生經過反復的朗讀,從朗讀當中領會文章傳遞的情感以及相應的主題思想。這句話也足以體現出了朗讀的重要性,然而在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想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朗讀能力,教師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來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的時間少
在現如今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僅僅注重在課堂上對于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朗讀教學。因為教師認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正需要大量的詞語積累來不斷地幫助他們增強對于相關事物的理解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用來給學生具體分析相應詞語的意思以及如何記憶這些詞語,而給予學生在課堂上的朗讀教學時間卻非常的少。這同時也造成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于許多詞語只會書寫而不懂得它的具體正確的讀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朗讀時間少是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朗讀的面很窄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僅僅只會要求學生把本節課的一些陌生詞語和精彩的語文文章片段進行朗讀。除此之外,教師并不會給學生安排額外的朗讀作業以及給學生分享額外的精彩讀物。而學生在小學學習的過程當中,由于接觸正式學習的時間很短,所以他們缺乏相應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搜尋課外優秀讀物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的講解以及相應朗讀教學內容的安排則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而教師僅僅只對課本上的一些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朗讀的知識面變得非常的窄,從而使得他們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三)朗讀教學方式機械死板,學生朗讀興趣低下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所采取的朗讀教學方式通常是由教師進行課堂領讀、學生進行課堂領讀或者學生進行自主朗讀學習。運用這樣的朗讀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會造成教學的課堂變得十分的枯燥,而學生在課堂上機械的跟著教師或者同學進行朗讀的時候也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的低下。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常會根據自己腦海中所形成的慣性思維來對相應的詞語進行跟讀,并沒有在腦海當中對于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和記憶,因此,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的效率變得十分的低下。而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的教學方式也會造成許多學生利用課堂自由朗讀的時間來渾水摸魚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一些事情,從而使得課堂朗讀教學的真正目的無法得到實現。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充足的朗讀時間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當明白對于相關詞語的講解和記憶離不開所有感官器官的互相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對于詞語的教學和學習則需要調動學生的眼、口、手、嘴來進行學習,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只有在朗讀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增強學生的語感,學生才不會變成語文學習的啞巴,只有教師在課堂當中注重朗讀教學,才能夠使得學生能夠明白相關詞語的意思以及懂得這些詞語的讀音,從而使得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的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內容,不應該一味的只注重教授學生詞語的書寫,而應當在課堂上給學生安排充足的朗讀教學時間,教授學生對于相關詞語和課文文章讀音的正確朗讀,從而不斷地增強學生的語感。
(二)擴展學生的朗讀面,不斷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并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教學,更多的是要求教師不斷地擴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知識來幫助他們進行相應書本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而處于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欲望通常都是非常強烈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擴展學生的朗讀面,不斷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根據文章的教學內容來節選一些比較經典的著作來為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教授學生具體的朗讀技巧,如什么時候應當進行停頓,什么時候情感應當表現得更加的熱烈。而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到更多的課文朗讀讀物,不斷地擴展他們的知識面,同時也能夠通過教師的朗讀教學來明白具體朗讀的技巧,從而不斷滿足他們自身的學習需要。
(三)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教學,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提高,他們才會自覺地去探索知識,從而不斷地增強對于這些知識的了解和學習,而只有學生對于知識擁有足夠的了解,他們才能夠對這些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改變之前傳統的課堂朗讀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教學,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一些小型的朗讀比賽,讓學生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或者課余時間自行的對相關的參賽內容進行準備,在準備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得他們學習得更加的主動和自覺。而朗讀比賽的競爭感也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得更加的高漲,從而不斷地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
總之,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存在著朗讀時間少、朗讀知識面窄、朗讀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等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合理地安排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充足的朗讀時間。同時教師也應當根據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擴展相應的朗讀讀物,不斷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增強他們的朗讀知識面。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朗讀教學的時候也可以舉辦一些小型的朗誦比賽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參考文獻
[1]謝芳.小學語文教育應注重拓寬學生知識面[J].消費導刊,2014(12):267-267.
[2]徐紅梅,周濤.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J].才智(23):64.